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doc资料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doc资料

测量
振动
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可致手麻、手胀、手痛、手胀多汗、手臂物理和关节疼痛等,甚至导致手臂振动病(职业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能患有振动病:一是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低,二是指端振动感觉和手指痛觉减退。
日接触时间小于1小时,卫生限值为12m/s2;
日接触时间介于1-2小时,卫生限值为8m/s2;
参考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 B/T18883-2002
测量
室外空气轻度污染(API100-200),易感人群症状轻度加剧;中毒污染(API200-300)可使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空气重污染(API大于300)可使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高频电磁场辐射(0.1≤f≤3.0 MHz)50v/m
高频电磁场辐射(3.0<f≤30 MHz)25v/m
工频电场(50Hz)5kv/m
电焊弧光(辐照度)0.25μw/cm2
电焊弧光(照射量)3.5mJ/cm2
参考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测量
化学因素
油漆
具有可燃性。长期大量使用劣质油漆,会导致大脑细胞受损、诱发中毒性脑病及慢性溶剂中毒综合症
微波独有的作用,除上述作用外,还可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改变。长期接触大量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
手持无绳电话对局部脑组织功能和形态的不良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如红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危害类别
危害项目
对人体/环境的危害
国家标准
国际趋势
评估方法
职业健康
物理因素
噪声
电力设备、混凝土开挖风炮机操控等作业现场存在噪音。噪音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会形成噪音病,头昏、失眠、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伴有耳鸣。长期暴露于严重噪音环境,可产生听觉疲劳、听力敏锐性下降,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听力损失将成为永久性耳聋。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测量
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高频和微波的波谱相近,所以对人体的影响有相同的作用,但微波的量子能量水平比高频高,其健康损坏要比高频电磁场严重。
高频和微波对人体相同的影响作用,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测量
辐射
极低频电磁场可能不诱发癌症,但可能促进癌症生长,但无法证实造成什么健康危害。高强度电磁辐射可造成白内障,高强度微波辐射可导致头昏、头痛、失眠、乏力、烦躁、记忆力减退、对心血管造成伤害,消化系统产生溃疡,骨组织充血;并影响生育。
普通,指能见度为2-8公里;
好,指能见度8公里以上。
参考标准:《四川气象》2004
国际上对烟雾的能见度定义为不足1km,薄雾的能见度为1km~2km,霾的能见度为2km~5km。
评估
温度
高温作业,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高温作业,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汗腺排汗多,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高温下,肌肉工作能力、大脑反应能力下降。过量热积聚体内会产生中暑(职业病)。
工作点温度工作时间
30-32 80分钟
32-34 70分钟
34-36 60分钟
36-38 50分钟
38-40 40分钟
40-42 30分钟
42-44 20分钟
以上时间为轻劳动,若中度劳动,则工作时间每个等级之间减少10分钟。
参考标准:《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技术规范第5部分DL/T799.5-2002《高温作业监测》:
1.工作场所噪声接触限值:
2.8h为85分贝
3.4h为88分贝
4.2h为91分贝
5.1h为94分贝
6.0.5h为97分贝
7.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8.类别昼间夜间
9.1类55分贝45分贝
10.2类60分贝50分贝
11.3类65分贝55分贝
适用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参考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日接触时间介于2-4小时,卫生限值为6m/s2
日接触时间超过4小时,卫生限值为5m/s2。
参考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测量
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差,人员会出现多种不适,常感冒,群发行皮肤过敏、喉咙痛、呼吸道发干、头晕、易疲劳;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发黄、枯萎。
详见附件2的附表2《室内/室外空气质量标准》
MAC(mg/m3)30
参考文件:MSDS
测量
汽油、柴油
易燃。汽油、柴油进入人体后对机体的神经系统有选择性损害。由呼吸道吸入时,即可引起剧烈咳嗽、胸痛,甚则恶心、呕吐、痉挛、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油漆的主要成分为:笨、甲苯、二甲苯和乙二醇醚类溶剂。各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如下(单位为mg/m3):
笨:10
甲苯:100
二甲苯:100
参考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2
测量
煤气
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GB/T 27476.4-2014
评估
照明及能见度
照明度高或低,均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视觉疲劳、视力下降。
参考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测量
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条件下,大气透明度较低,能见度较差,对司机开车安全会产生影响。
能见度区分分为三级:
不好,指能见度为2公里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