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表远传系统施工布线方案(20200523204038)

热表远传系统施工布线方案(20200523204038)

一、热量表远传抄表系统方案概述
1.1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亲自“登门拜访”,这种传统的抄表方式已经慢慢被淘汰,实现住宅的热量表出户自动抄表已成为新型智能小
区的必备条件。

1.2热量表远传抄表系统的目标
传统的热表抄收需要抄表人员定期挨家挨户抄取数据,误差大、统计工作量大,人为的错误给管理部门和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热量表远传抄表系统节省时间、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热力公司
管理成本,准确及时地将住户所使用的热量数据显示出来,为实现科学、系统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热量表远传抄表系统的出现方便了住户,一方面杜绝了抄表扰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管理手段,减轻管理负担。

因此热量表远传抄表系统的应用是新型住宅发展的必然,合乎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符合国家小康型住宅产业的精神。

1.3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本方案的设计依照建设部行业产品标准JG/T162-2004《住宅远传抄表系统》,本系统可以实现热量数据的出户管理,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1.3.1设计原则
可靠性: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安装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先进性:采用MBUS总线制系统结合GPRS数据通讯,实现大批量数据的远距离通讯,保证热力公司实时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经济性:虽然远传抄表系统初期投资比较高,但由于远传抄表将原来人工抄
表改成为远传系统,可以对资源统一规划设计管理,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提高了能源的产销平衡管理水平。

1.3.2设计依据
满足下列标准:
〈〈住宅远传抄表系统〉〉JG/T162-2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3.3安装与设计规范
(1)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95;
(3)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CECS 09:89;
(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过程设计规范CECS72:97;
(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ES 72:97;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二、系统设计方案
2.1计量点分布概况
在方案中,可以参照楼层建筑平面图提供了的信息点的数量和位置,统计出每层的户数,也就是热量表计量点的数量,然后填写出具体计量点具体分布表。

(见附表一)
2.2设计概述
根据项目对抄表系统的要求,依照“物理网络一次到位,设备配置灵活”原则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将抄表传输网络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
(1)表具子系统
表具子系统即指由远传热量表具连接到干线的过程,完成了表具远传信号与传输网络的接入。

(如图1所示)(2)干线子系统
楼栋子系统,它提供建筑物楼层干线电缆的路由。

该系统由MBUS 总线电缆组成,相当于传输网络系统中干线电缆。

布线可以走弱电井(弱电桥架)或者单独配管(如图2所示)
(3)楼宇子系统
楼宇子系统由一个楼宇主控站,通过MBUS 总线电缆延伸到建筑群中的多
远传热量表
远传信号线
远传表具图1 表具子系统
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
1号楼2号楼
3号楼4单元
3单元
2单元
1单元图2 干线子系统示意图红白
干线
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远传热量表接线盒
个干线子系统,它是提供楼宇门栋之间与网络中心的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

楼宇主控站应按实际楼栋单元用户数量进行布置,为确保通信稳定通畅,建议每个楼宇主控站下带载数量不超出64户。

(4)GPRS 子系统
由GPRS 主控站通过470M 近程无线方式将此GPRS 主控站管辖范围下的楼宇主控站集中连接起来。

GPRS 主控站可连接管辖的楼宇主控站最多可达128台。

为确保抄表速率,每台GPRS 主控站下辖用户总量不超过900户。

(每块表抄表时常约4秒)
楼宇主控

图4 GPRS 子系统示意图
3#单元楼4#单元楼
图3 楼宇子系统示意图
楼宇采集
器A 楼宇采集器B 楼宇采集器C 楼宇采集器D 楼宇采集器E
GPRS 主控站
470M 近程无线
2.3方案设计
本方案将GPRS主控站一般设计在小区中心楼栋顶层,若楼层不多,总线距
离不长,楼宇主控站也推荐放置在这些地方,便于统一管理和电源接入。

整个网络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本方案涉及到表具子系统、表具信号线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
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子系统。

现将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分述如下:(1)表具子系统
表具子系统是指每个用户安装的具有远传信号输出功能的热量表输出的数
据信号与远传线进行物理连接。

在本项目中,表具子系统设计选用材料如表1所示。

表具子系统材料配置表表1
序号产品名称说明
1 塑料接线盒暗装(适用于配管)
2 热缩套管接线端的绝缘保护
3 远传热量表MBUS远传通讯
4 RVVP(4X1)电缆线用于远程数据传输
5 护线管用于线路保护
注:采用4芯线主要是考虑为了预防以后线路问题,预留两芯备用,以下皆同。

(2)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材料具体配置如表3所示。

单楼栋子系统材料配置表表3
序号产品名称说明
1 RVVP(4X1)电缆线用于远程数据传输
2 护线管用于线路保护
(3)楼宇子系统
楼宇子系统材料配置如表4所示。

楼宇子系统材料配置表表4
序号产品名称说明
1 楼宇主控站
2 RVVP(4X1)电缆线用于远程数据传输
3 护线管用于线路保护
4 AC220V电源用于提供楼宇主控站电源
(4)GPRS子系统
GPRS子系统材料配置如表4所示。

GPRS子系统材料配置表表4
序号产品名称说明
1 GPRS主控站
2 AC220V电源用于提供GPRS主控站电源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布线方案说明
远程抄表系统的整体性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抄表设备稳定可靠性,如表
具的发讯准确性、数据采集器的稳定性等,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工艺技术改进使性
能达到设计要求;另一因素是物理传输网络的构建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稳
定性,而且物理网络的应用具有较长的时间性,使用周期一般在10至15年以上,建成后短期内不会重复投入。

从整体进行分析抄表传输网络的性能决定于布线系统,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我们参照综合布线的要求,实行类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以达到高度智能化及节省投资目的。

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安装中,要注意强电缆和弱电缆的隔离,两类电缆不能在一起安放,避免两类线缆间信号的干扰。

对于线缆的敷设、设备的安装,要结合建筑物的装修情况来定。

本方案的施工设计主要作为对一些布线子系统的安装设计建议,对于工程的实际施工,还要结合建筑物的最终设计概况来定。

3.2具体说明
以下将按照类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顺序描述各个部分的施工设
计:
(1)表具子系统
本方案中表具子系统的施工是进行表具接线及接线盒固定安装。

接线时要根据线缆的颜色对应接入,同时接线端做好标识。

敷设RVVP4x1.0屏蔽软线时,要结合房间的装修设计进行施工,房间内线缆的布放一般通过建筑预埋管道进行
敷设。

房间外的布线,一般沿着走廊天花板安装桥架进行敷设。

水平线缆通过各种规格的PVC管或钢管或线槽进行保护,能有效的防水和防鼠灾。

而且达到布
线的线缆能集中管理。

每根水平系统的线缆上都标识上标签,易于线缆的接续和管理。

(2)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安装是敷设楼层之间到楼出口数据电缆。

干线电缆一般通过每栋楼弱电井进行楼层间的穿放。

干线电缆也要过PVC管或钢管或网络线槽进行保护。

每根水平系统的线缆上都标识上标签,易于线缆的接续和管理。

3.3施工布线的原则
①管道线槽配线前应清楚槽内污物和积水;
②缆线布线前应核对型号规格、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③同一管道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
40%;
④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⑤缆线在布置前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
和正确;
⑥电源线、信号电缆、总线电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布线系统的线缆应分离布放。

各线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弱点和强电之间并行距离不能小于50公分);
⑦线缆布放时应有容余。

设备间电缆预留长度,一般2米;在过线盒,工作区
为0.3~0.6米;
⑧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小于电缆允许张力的80%;
⑨竖直安装PVC线管、线槽时必须用吊锤测量、用墨斗打线后以墨线为准安
装线槽,水平安装PVC线管、线槽时必须用水平尺测量、用墨斗打线后以
墨线为准安装线槽。

整个过程按照规范施工,做到美观、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