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专业技术总结(多篇)

药学专业技术总结(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药学专业技术总结药学专业技术总结本人从事药学两年来,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奉献社会的精神为本,不断创新,本着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个人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在医药经营过程中,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是人民防病治疗的需要,为了加强人民用药的安全性,任职两年期间积极参加药学会的药品管理知识,认真听取老师所讲的内容,加强了《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学习和研讨同时给自己明确的规则和操作,使自己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在工作的同时还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依法管理药品加强药品管理监督,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对特殊的药品进行分类摆放,分类管理,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保健食品等分类摆放,更严格管理处方药,凭处方药销售,药品养护工作中,严格检查库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配合保管人员进行仓库温湿度监测。

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查,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给于更改,并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任职两年来,基本上对医药商品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医药商业知识,药物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质量服务公约》能成为一名较好的驻店药师。

第二篇:药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自任职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第2 页共36 页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始终坚持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第一的作风。

能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把关,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临床。

同时,做好了毒、麻、剧等特殊药品的管理,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为防止舞避现象的发生,先后指定了《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保管》、《药品发放工作》等管理制度,使单位的药品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了违规操作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年坚持自费定期参加河北省高级研修班获益匪浅。

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以医药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药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水平得以提高。

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认真做好缺药登记、效期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审核、化价、调配、发放工作。

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按照“三查七对”处方审查制度,严格操作,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方面的差错,能及时与医生联系,准确调配,认真复核,数年来发放药品准确,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获以优良的药学服务。

同时,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以及特殊管理的有关发规。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对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能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用药的常识与注意事项,尤其对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作耐心解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和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工作,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掌握药品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药物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再提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第三篇:药学生物技术概论总结(电子版……可以做很多事儿哦……)1. 发酵工程主要指生物体在一定生物反应器中,以一定发酵方式,生产目标产物的工程技术体系。

菌种选育利用菌种的突变(自然的或人工的),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和理性化的方法进行筛选,获得目的突变的过程。

2. 自发突变及特点是微生物未经人工诱变剂处理或杂交等生物技术手段而自然发生的突变。

特点:突变速度慢,时间长,突变频率低,一般为10-7~10-93. 诱发突变及特点是人为用化学、物理诱变剂(紫外线、亚硝酸等)去处理微生物而引起的突变。

特点:突变速度快,时间短,突变频率高,一般>10-44. 自然选种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从中选出维持或高出原有生产水平菌株的过程。

又称自然分离。

5.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

6.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7. 孢子制备是将休眠状态的孢子经过固体表面进行扩大繁殖再形成成熟孢子的过程。

8. 种子制备是由保藏的菌种开始,经过不断的扩大培养,使菌体数量达到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需要所涉及的生产过程。

9. 分批发酵一次性投入料液,发酵过程中不补充,一直到放罐。

10. 连续发酵是在特定的发酵设备中进行的,一边连续不断地输入新鲜无菌料液,同时在另一边连续不断地放出发酵液。

分为罐式连续发酵和管道式连续发酵。

11. 动物组织培养从体内取出组织,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习惯上又泛指所有体外培养,即: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12. 接触抑制细胞从接种到长满底物表面后,由于细胞繁殖数量增多相互接触,不再增加。

13. 细胞克隆即单细胞分离培养,把一个单细胞从一个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重新繁衍成为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培养技术。

14. 克隆形成率细胞群中单个细胞形成的克隆百分数称为克隆形成率,用来表示细胞生活力和独立生长能力。

15. 克隆接种率16.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培养,包括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和植物器官等的培养。

17. 细胞全能性任何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遗传信息,理论上都能发育成为一颗植株。

18. 外植体从活植物体上切下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19.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20. 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剩下的球形细胞。

21. 单克隆抗体单一类型的只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分子。

22.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结合了酶与抗体的优点,既可以起酶促催化作用,又可以起抗体的选择性和专一性结合抗原作用。

简答1. 育种选育目的(生产方面) a.提高发酵产量 b.改进菌种性能 c.产生新的发酵产物 d.去除多余组分2. 自然选育方法及一般过程出发菌株——斜面培养——单孢子悬浮液——单菌落分离——初筛——复筛——高产菌株稳定性试验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生产——随时留种保藏,做好菌种保藏工作3. 诱变选育方法及一般过程出发菌株——斜面培养——单孢子悬浮液——诱变处理——单菌落分离(使用分离培养基及理性化筛选模型等)——初筛——复筛——高产菌株稳定性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生产——随时留种保藏,做好育种保藏工作4. 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a.正变株>110% b.负变株<90% c.稳定株 90-110%5. 诱变剂分类 a.物理诱变剂 b.化学诱变剂c.生物诱变剂6. 诱变主要环节a.出发菌株的选择b.诱变处理 c.突变株筛选 d.筛选方法7. 培养基成分及举例 a.碳源糖类 b.氮源蛋白质c.磷源和硫源 kh2po4k2hpo4na2so4mgso4 d.无机离子 p、s、fe、mg、ca等 e.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 f.前体苯乙酸、苯氧乙酸 g.诱导剂 l因子、b因子h.促进剂和抑制剂促进剂巴比妥抑制剂溴化物 i.水分j.消沫剂动、植物油 8. 培养基种类(1)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2)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9. 生产种子的制备那两个过程 a.菌种岗位的孢子制备 b.生产岗位的种子制备 10. 菌种保藏原理使微生物代谢于不活跃、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以减少菌种的变异。

11. 菌种保藏基本方法斜面低温保藏法(短期保藏)甘油保藏法(短、中期保藏)大(小)米保藏法(中期保藏)麸皮保藏法(中期保藏)孢子滤纸保藏法(中期保藏)砂土管保藏法(中期保藏)液体石蜡保藏法(中期保藏)真空冷冻干燥法(中、长期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中、长期保藏)12. 发酵类型(3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 13. 发酵过程控制参数分类(举例)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搅拌转速、搅拌功率、空气流量化学参数:ph、基质浓度、产物浓度、溶解氧浓度、废气中氧的含量、废气中co2的含量生物参数:菌体浓度、菌丝形态 14. 影响孢子/种子质量的因素孢子: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时间、冷藏时间、接种量、菌种保藏方法、定期纯化、选育菌种种子:培养基、培养条件、种龄、接种量 15. 细胞工程主要领域动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细胞拆合与染色体工程、转基因生物、胚胎工程、细胞与基因治疗16. 细胞类型(四种贴壁/悬浮)贴壁:上皮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多形细胞型悬浮:悬浮在溶液中17. 细胞培养中常用消毒方法高压蒸汽消毒、干燥高温消毒、过滤除菌、化学方法、紫外线18. 天然动物细胞培养基(4种)血清、血浆、组织浸出液、水解乳蛋白 19. 常用四种细胞培养法单盖玻片悬滴培养法、培养瓶原代培养、旋转管培养法、灌注小室培养法20. 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措施使用适应性培养基、利用饲主细胞、牛胎血清、1-10国际单位/ml营养液的胰岛素、多用5%的浓度的co2、底物特殊处理、适应性底物21. 抗癌药物细胞敏感性的实验方法美蓝法、染料排斥法、集落形成试验法、噻唑盐(mtt)比色法、生长曲线测定法、放射性同位素的3h-tdr掺入法、抗癌药物的效能比(cfu-f)测定法 22. 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法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微载体培养系统、微囊培养系统、中空纤维培养系统23. 原生质体制备法(酶/机)酶解法、机械法24.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后杂种细胞筛选法(4)遗传互补筛选法、抗体互补筛选法、利用物理特性筛选法、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25. 动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后杂种细胞筛选法(3)利用抗药性筛选系统、营养互补筛选系统、温度敏感突变型杂种细胞的筛选26. 单克隆抗体大规模制备法利用微载体、微囊、旋转瓶、中空纤维培养系统等进行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