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 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k 类为一种氧化剂, 若与还原剂维 生素 c 配伍, 则维生素k 被强还原剂维生 素c 破坏,从而失去止血作用。因为维生素 k为醌式结构物质,可被维生素c 还原破坏, 两类药物易溶于水且极性较大,相遇则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致作用减弱或失效。
钙离子的沉淀反应

钙离子可与磷酸盐,碳酸盐生成钙沉淀,钙离 子除常用钙盐外,还存在于林格溶液,乳酸钠林 格液等药物中。磷酸盐存在于地塞米松中,克林 霉素磷酸酯,三磷酸腺苷等药物中,碳酸盐存于 部分药物的辅料中。 头孢曲松不稳定与钙离子配伍生成沉淀,因而 不易与葡萄酸钙,林格液,乳酸林格等含钙溶液 配伍。头孢曲松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宜单 独使用。 三磷酸腺苷与葡萄糖酸钙加入同一输液中使用, 配液时会发生沉淀现象。
1. 2. 3. NaCl 8.5g KCl 0.30g CaCl2 0.33g
3.2-5.5 3.5-5.5 4.5-7.0 4.5-7.5 6.0-7.5 3.6-6.5 5.0-7.0
含Ca2+ 含Ca2+ 含Ca2+
乳酸钠3.1g NaCl 6.0g KCl 0.30g CaCl2 •H2O 0.33g 乳酸钠3.1g NaCl 6.0g KCl 0.30g CaCl2 •H2O 0.20g 无水葡萄糖50.0g
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
• 又如阿奇霉素的配制按说明书要求为:将本药用适 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配制成 100mg/ml 的溶液, 再加入到250ml 或500ml 氯化钠注射液或5% 葡萄 糖注射液中,最终配制成 1~2mg/ml 的静脉滴注液。 • 有的注射用粉针都在配制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 配制时应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输液中。 盐酸阿霉素配置时,应先加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使用。立止血也需要用配 备的溶剂溶解,溶解后进一步稀释。因此对这些药 物中配备的专用溶剂不要随便丢弃,或擅自用其他 溶剂替代。
中国药典.二部[S].2010
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
• 在配药过程中会遇到如乳糖酸红霉素针在 0.9% 氯化钠液中溶解不良,直接用生理盐水 溶解药物会生成胶状物不溶解的情况,实际 上红霉素乳糖酸盐本身可溶于水,在 0.9 % 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如果将粉针溶于注 射用水中,再加到0.9% 氯化钠中则顺利溶解。
例 2:葛根素注射液
• 葛根素注射液,质控PH3.6 • 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混合 液PH变化较小 • 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下降 2左右。
例 3:复方丹参注射液
• 主要成分为水溶性邻苯二羟基类化合物和脂溶
性的丹参酮
• 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某些有效成分、
微量杂质的溶解度变小,或发生氧化、聚合形 成新的微粒析出结晶。 • 主张使用大容量的单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制剂, 避免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引起混合液不溶性微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
问题: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可能出现
PH、澄明度的变化或不溶性微粒超标等.
危害: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产生静脉
炎和水肿、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样反 应等,潜在危害较大。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也是用药安全的
关键环节
例 1:清开灵注射液
• 清开灵注射液的PH质控在6.8~7.5; • 其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 注射液中微粒数差异显著,在后者 中比在前者中微粒数明显少.
粒增加。
• 刺五加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为异嗪皮啶, 属香豆素类.
• 与葡萄糖溶液配伍较与生理盐水配伍的 微粒数少.
例 4:刺五加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
药名 大蒜素 鱼腥草 穿心莲内酯 痰热清 生脉 舒血宁 香丹 灯盏细辛 灯盏花素 血栓通 血塞通※ 脑心通 醒脑静 苦碟子 瓜萎皮 舒肝宁 消癌平 康艾 银杏叶提取物(HC20030009)(金纳多) 盐酸川芎嗪(H11020960) 葛根素(H20020392) 溶媒选择 GS GNS 5%~10%GS GS NS 5%GS 5%GS 5%GS 5%~10%GS 0.9%NS 5%~10%GS NS 10%GS 5~10 %GS 5% GS 5~10%GS NS 5%GS NS 5%GS 10%GS 5%~ 10% GS 5%~10%GS NS NS GS 低分子右旋糖酐. 5%GS NS 5%GS NS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 PH变化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抗坏血酸 为一个含5元内酯环的烯二酸,其稳定PH为 6.0,此时抗坏血酸和去氧抗坏血酸呈平衡状态,
这个平衡混合物代表Vc,若PH升高,去氧抗
坏血酸的内酯环发生碱催化水解,产生2,3-二
酮基古罗酸,其钠盐呈黄色,进一步氧化产生
2,3,4三羟丁酸和草酸,反应过程受金属离子,
中药注射液配伍问题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容易受ph 等因素影响,而使溶 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 甚至可能与其它成分 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 例如丹参川芎嗪不宜与碱性注射剂一起配伍。 双黄连针与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等配伍时易产生浑 浊或沉淀。 中药注射液配伍时除了注意混合液外观发生的理化变化 外, 有时也会出现虽然外观无变化,但用仪器实测配伍 后不溶性微粒增加。如临床上有医生用参麦针与氯化钾一 起配伍用这样容易导致中药内成分的盐析。因此在配制中 药注射液时应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采用规定的输液载体, 在输液配伍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研究文献支持,宜单独使用。
其他注射剂相互作用 例:维生素K1与多巴胺:前者中的polysorbate 80 所含的聚氧乙烯基可与多巴胺结构中的两个邻 酚羟基形成氢键结合,使多巴胺降效。
析现象。
溶媒对渗透压的影响
• 胸腺肽α1,组织胺丙种球蛋白,绒促性
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进行注射
可减轻病人疼痛程度,比注射用水更适于
临床应用。
• 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精破抗 (TAT)皮试液,不宜用注射用水配制, 因其出现假阳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为溶 媒的皮试液。
注射剂中附加剂对药物配 伍的影响
注射治疗
危害
• 药物本身存在的问题
-不良反应多:吸收过程短或直接入血,ADR重或多。 -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带来的危害:>8μm的粒子可 沉积于肺部;< 8μm的粒子沉积于肝、脾、骨髓中, 微粒进入体内,引起局部循环障碍、血栓、水肿、静
脉炎、肉芽肿等
选择溶媒应注意的问题
• 溶解性
• PH的变化 • 增溶剂浓度变化影响药物溶解度 • 盐析现象 • 对渗透压的影响
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沉淀 或变色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h 值范围,对所有加入的药物的稳定 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其ph 值依次 为3.2~5.5、3.5~5.5、4.5~7.0 。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h 值为6.0 ~6.5 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 解而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中除苯唑西林等 有耐酸性质,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其余药物不耐酸,在葡 萄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 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 用0.9% 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 再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 变色,仅能与 0.9 %氯化钠或5%gs注射液配伍,且在0.9% 氯化钠溶液中较5% 葡萄糖稳定。
于30ml溶媒时,浑浊;地西泮40ml溶于 800ml溶媒时,混合液24h保持澄明。
盐析对注射液的影响
• 非电解质和弱水有机离子溶液中加入强电 解质溶液,如Na+、K+、Ca2+等,药物水 溶性下降,而产生沉淀。
• 甘露醇注射液(20g/100ml),为过饱和
溶液,应单独滴注,若加入浓度较高的电
解质,如KCl(1g/10ml),甘露醇出现盐
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浑浊。
含葡萄糖酸钙附加剂的注射液
例:辅酶A 100U,地塞米松5mg,5% 葡萄糖液500ml静滴。产生白色沉淀。
• 原因分析:辅酶A中的赋形剂葡萄糖 酸钙与地塞米松中的磷酸盐发生相互 作用,产生磷酸钙沉淀。
• 建议:将两种药物分别以250ml 5%葡 萄糖液稀释,静滴。
含EDTA-2Na附加剂的注射液
※以专用溶媒(35~45%乙醇水溶液)先溶解
增溶剂浓度影响药物溶解度
• 水溶性差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依托泊苷
需加增溶剂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
• 地西泮注射液(5mg/ml),每ml药物含丙
二醇40%、乙醇10%、苯甲醇1.5%和水适量。
药物稀释至某程度时会产生沉淀。如:地西
泮2ml溶于20ml溶媒时,肉眼可见颗粒,溶
一、注射用原辅料
必须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 版或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 项要求
二、注射用溶剂
注射用水 注射用油 其他注射用溶剂
抗氧剂、抑菌剂、局部止痛剂、 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其他附加 剂
三、注射用附加剂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常用溶媒的PH值
品名 PH范围 备注
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3 灭菌注射用水
• 亚硫酸盐
• 酸/碱性附加剂 • 碳酸盐 • 葡萄糖酸钙 • EDTA-2Na • 聚山梨酯类 •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 CrEL)
含亚硫酸盐(sulfites)附加剂的 注射液
在注射液中作胺、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毒扁豆 碱、丙泊酚、葡醛内酯、氨基酸输液、ATP注射液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 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注射剂的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