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市向工街第三小学简介

沈阳市向工街第三小学简介

一路风雨一路歌 记沈阳市皇姑区向工街第三小学
沈阳市皇姑区向工街第三小学更为人们熟知的名字是“向工三校”。

该校始建于一九六五年,次年十一月交付使用,一九七八年启用今天的校名。

学校位于涟水街10号,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正南四百米,大成火车站东北一公里;地处皇姑区最西部,与于洪区接壤。

向工三校硬件方面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占地9156.44平方米。

新教学楼于一九九九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322平方米;配有标准的实验室、语音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及简易的计算机室。

冬季教学楼全部供暖。

操场面积4836.44平方米,带有三合土跑道。

向工三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学校现有教师三十九名,学历均达标;其中高级教师三十四名,一级教师四名,高级工勤技能人员一名。

他们中有二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十五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二十一人被评为区级优秀课教师(学校师资方面的详细信息见下表)。

学校建立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师考核、后勤管理等方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完善了校长负责制。

学校在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中将各指标量化;此举激发了教学活力,强化了管理效能,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62831%
415177%
41%
7723占职工总
四级岗位工勤技能专业技术555146413635中大大硕区市业务骨
中少合5%
3%8%%
%
%
5%
%
3%%
5%
3%
%

1111
(中级工)
人员1
5
2
4
2
6
1
6
初级职务2
1
3
811
72
13161
282
16
1
24832中级职务职务
21310111221620130216130939总计教师人数岁及以上岁至54岁岁至50岁岁至45岁岁至40岁岁及以下专
学专科学本科士骨干骨干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干共党员
数民族女
男计
项目
向工三校生源基础条件较差。

学校位于皇姑区西部经济困难区域,地理位置又很偏僻。

学生主要来自皇姑区福居、昆西、通水、马圈子这四个社区。

上述社区人口总数约一万一千人,自谋职业及下岗再就业人员比例过半,外来人员约占
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一份对上述四社区青壮年居民学历的统计结果显示,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十一,而受过高中教育的仅占百分之二十一。

学校现有十三个教学班,四百八十三名学生。

其中,农民工子女三百八十二人,占学生总数百分之七十九。

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子女功课的辅导能力有限。

向工三校对其现状做出正确分析。

面对成绩和困难,学校领导班子不骄不躁,毫不气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在深入征求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学区居民的意见后认为,较为偏僻的地理位置和本地区社会状况等外部环境中的问题导致了学校在教学条件和生源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并有恶性循环的趋势;而且,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但是,学校的内在动力强劲;领导班子团结,教师工作努力,教学环境和谐,特色活动丰富,学校与社会各界联系密切、与学区居民相处融洽。

资金匮乏、教学设施有待更新、教师缺乏进修机会等困难着实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但是,这些困难可以通过教师交流制度,拓宽与社区和共建单位的联系,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等方式得以解决或缓解。

学校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资源的匮乏、现代教育管理手段的缺失、专业化师资队伍方面的薄弱使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面临巨大的生存风险。

向工三校坚持科学发展,闯出一条在薄弱条件下办学的新路,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学校无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接受平等教育;努力为他们减轻教育费用负担,严格按照沈阳市政府关于《沈阳市中小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的要求减免教育费用,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让他们享受与在校生同等的待遇。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帮困助学活动;每名党员深入一名特困农民工家庭,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其次,向工三校成立省内首家农民工家长学校,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00六年四月,学校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民工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农民工家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结合农民工家长人数偏多、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家教水平以解决他们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困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辽宁省首家农民工家长学校。

几年来,家长学校在省市区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下,不断壮大学员队伍,将国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到课程中,先后培训一千余人,授课三十余
次。

学校引领农民工家长学习家教知识,提高文化水平,使他们的素质普遍得以提高,成为孩子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向工三校还创建校园学农基地,使学生和家长从特色办学中受益。

二00五年以来,学校结合农民学生偏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学农基地系列实践活动。

每年春季,各班都聘请有经验的农民工家长作辅导员开展农业知识讲座,现场指导学生翻地、备垄、播种。

学生们亲自开荒,亲手种下一粒粒种子,浇水,施肥,除草,呵护一棵棵幼苗,认真管理园圃。

他们在学农基地里快乐地挥洒着汗水,不仅收获了累累硕果,还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团结意识和爱心。

学校聘请农民工家长作辅导员,不仅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还在全校师生心中树立了他们的形象,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向工三校自强不息、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社会各界。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

这一天,学校被确定为沈阳市“爱心午餐活动”的首批受益单位之一。

从此以后,沈阳市职工爱心慈善基金会每月向每名孩子提供一百元午餐费,让孩子们吃上健康可口的午餐。

善款是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和广大职工在内的社会各界向“基金会”提供和捐助的。

“爱心午餐活动”只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校助学支教的一个缩影。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几代“向三人”在“做人要自省,学习要主动,个性要张扬,思维要创新”校训的鞭策下,形成了“勤学、善思、创新、团结、拼搏、进取”的校风、“爱教、乐教、会教”的教风和“爱学、乐学、会学”的学风。

向工三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誉。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家长学校实验校”、“沈阳市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市民满意学校”、“皇姑区精神文明单位”、“皇姑区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皇姑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皇姑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皇姑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皇姑区优秀少先队大队”,“皇姑区优秀团支部”等。

学校于二00四年被皇姑区教育局确定为“接收农民工子弟定点校”,于二00七年末被市教育局定为“创建接收农民工子弟示范校”。

在谈到向工三校发展规划时,校长李莉信心十足地表时,学校争取通过三年
的努力进一步优化完善育人环境,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提高师资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使学校在本地区具有更大影响力,进而实现学校远期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创建自己的品牌教育,成为让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学校。

撰稿人:吕剑锋。

政协沈阳市皇姑区第十三届委员会文史组成员
撰写本文时正值学校暑假。

感谢向工三校李莉校长和张蕾老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搜集、整理并提供有关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