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

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
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问题的鉴别 1.从常模看行为表现 2.从程度看行为表现 3.从特定环境看行为表现 4.从发展规律看行为表现
二、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的具体表现
1.儿童的情绪障碍 1)分离性焦虑障碍 指有的学前儿童,特别是婴儿,当与亲人特别是与母亲分 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如烦躁不安、害怕想象中 的危险,哭泣,脾气大等,有的还伴有做恶梦、讲梦话、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尿频,便秘等症状。
因此,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 自制能力,并训练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学会对生 活环境中各类刺激正确应对与反应。
(四)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表现。
学前儿童的性格可塑性很大,要注意从小培养,尤其自我 意识方面,要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多给他们 成功的机会,以表扬为主,对挫折与失败不要过分求全责 备,以增进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有关专家通过问卷得出:深圳3岁至6 岁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行为问题较突出,在接受筛选的近 9000名儿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约占67.4%, 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大城市平均30%至50%的发生率。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行为问题按照发生率的高低排序,位于 前五位的分别是:行为问题25.8%,情绪障碍21.3%,语言发 育不良17.2%,进食障碍16%,睡眠障碍6.7%。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人的行为像是心 理的镜子,通过它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是否正常。
心理健康者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 激的程度与性质相配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 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和谐
是指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协调,共享欢乐。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学前儿童与家长、教师以及 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学前儿童 的心理健康状态。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孩子们在 共同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交流思想与情感,遵守活动规则, 学会一定的交往技能。
上海一所幼儿园的调查:7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语言、动 手等能力都很强,认为自己的孩子情感发展得好的家长只有 3.95%。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不满意,同时,40%的家 长担心孩子的能力发展,30%的家长担心孩子的情感发展。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 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 心理效能为目标,即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 人类作出贡献。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2.面向全体儿童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民主、平等的原则 5.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6.参与性原则 7.协同性、多样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素质 2.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儿童人格,不妄下结论 5.整合家庭、社会、幼儿园的教育影响
学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爱的教育 2.社会交往的教育 3.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4.情绪、情感的教育 5.合适的性教育 6.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建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融合 3)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的一体化 4)个别教育与治疗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行为知道法 2)清净教学法 3)练习法 4)讲解法
(六)热爱生活、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 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充分发挥自己各方 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 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 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 合。
群体学前儿童的智力呈常态分布,即天才与智力低下者是少 数,大多数学前儿童处于中间状态,IQ在85~115之间。
(二)稳定的情绪、积极向上
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心理健康者与不健康者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产生消极 情绪,而在于这种消极情绪持续的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 人的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否恰当。
心理健康的儿童积极情绪多余消极情绪,并且能主动调控 自己的不良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
(三)意志品质健全与行为协调适度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 动,克服内外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 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 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做出决定 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保持长时间专注的行动去实现既定 目标。 意志不健全的儿童挫折承受能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 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习适当表达情绪情感的思想方法;培养对他人的积 极情感;敢删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 量的品质;增强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自尊、自信、自主 和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培养对问题的决策能力 ,自觉抵制有损于心理健康的行为。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近年来儿童中出现心理发展偏异 ,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发生人数明显增加。幼儿 中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哈尔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 、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 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