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水洗色牢度

耐水洗色牢度

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色牢度好与差,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则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被沾色,或者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染脏其他衣物。

因织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条件差别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现行的试验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环境及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或综合试验,所以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内容相当广泛。

但纵观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AATCC)、日本(JIS)、英国(BS)等诸多标准,最常用的还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渍、耐熨烫、耐气候等项。

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及产品标准来确定检测项目,如毛纺织产品标准中规定必须检测耐日晒色牢度,针织内衣当然要测耐汗渍牢度,而户外用纺织品(如遮阳伞、灯箱布、蓬盖材料)则当然要检测其耐气候色牢度。

常见的单项色牢度测试有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1 色牢度标准纺织品色牢度测试采用的GB/T标准与AATCC标准见表1。

表1色牢度标准Tab.1 The Standards of Color Fastness项目 GB/T标准 AATCC标准耐水色牢度 GB/T 5713—1997[2] AATCC 107—2007[3]耐汗渍色牢度 GB/T 3922—1995[4] AATCC 15—2007[5]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0—2008[6] AATCC 8—2007[7]2 耐水色牢度标准比较2.1 试样G B / T 5 7 1 3—1 9 9 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4 0 m m×1 0 0 m m,为长方形试样,一般掌握试样纬向长度40 mm,经向长度100 mm。

AATCC 107—200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60±2)mm×(60±2) mm,为正方形试样。

2.2 贴衬织物GB/T 5713—1997规定的贴衬可以是多纤维贴衬织物,也可以是单纤维贴衬织物。

若使用单纤维贴衬,则其中一块贴衬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另一块贴衬用相应标准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

多纤维贴衬规格有两种,DW型及TV型:DW型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TV型组成为粘胶、腈纶、涤纶、锦纶、棉、三醋酯。

AATCC 107—2007规定只能使用多纤维贴衬,有NO.1及NO.10两种规格。

NO.1组成为羊毛、粘胶、桑蚕丝、锦纶、棉、醋酯;NO.10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

2.3 试样含水率AATCC 107—2007规定浸渍后的试样和贴衬,通过轧车加压,使组合试样湿重为干重的2.5~3.0倍。

GB/T 5713—1997对浸渍后试样和贴衬的含水率未作规定。

2.4 重锤质量浸渍后的组合试样,夹于玻璃板或塑料板间,放入汗渍测试仪中,再压上重锤,使试样承受一定的压力。

GB/T 5713—1997与AATCC 107—2007对重锤的质量要求不同,分别为5 kg和4.5 kg。

2.5 烘箱温度组合试样必须在烘箱中放置一定时间,G B / T5713—1997规定烘箱温度为(37±2)℃,AATCC 107—2007规定烘箱温度为(38±1)℃。

2.6 恒温时间GB/T 5713—1997和AATCC 107—2007对组合试样在烘箱中的放置时间规定不同,规定为4 h,后者为18 h。

辫前,匡际上通用的耐光色牢度测试标准蠹从TCC 16一1998,其中又以Option E为绝大多数国际买家所认可。

该标准规定使用水冷式氤弧耐光色牢度试验仪进行测试。

影响耐洗色牢度的因素印染织物的耐洗色牢度与染料的化学结构有关,与染料和纤维的结合情况有关,还与皂洗的条件有关。

通常情况下,含水溶性基团的染料比不含水溶性基团的染料皂洗牢度差,染料分子中所含亲水基团越多其耐洗色牢度越低。

如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由于含有较多的水溶性基团,耐皂洗色牢度较低,而还原、硫化等染料不含水溶性基团,耐洗色牢度较高。

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越强,耐洗色牢度也越高。

如酸性媒染、酸性含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由于金属离子的介入,加强了染料和纤维之间的结合,耐洗色牢度提高。

再如活性染料在固色时由于和纤维发生了共价键结合,染料成为纤维的一部分,因此,耐洗色牢度较好。

此外,同—个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耐洗色牢度不同。

如分散染料在涤纶上的耐洗色牢度比在锦纶上高。

这是因为涤纶的疏水性强,结构紧密。

耐洗色牢度与染色工艺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染料染着不良,浮色去除不净,会导致耐洗色牢度下降。

皂洗的条件对染物的耐洗色牢度也有很大影响。

洗涤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大,皂洗褪色、沾色越严重。

耐洗色牢度标准GBfr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与GB/T1 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目前,我国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最新标准GBfl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是对GB/T3921.1~5—1997标准的修订GB/T1 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是对GB/T1 2490—1 990的修订,耐洗色牢度标准比较GB/T3921—2008与GBfTl 2490—2007两个标准虽然都是有关耐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GB/T3921—2008 适用于家庭用所有类型纺织品耐洗涤色牢度的测试,评级工具为标准灰色样卡或光谱测色仪,洗涤剂选择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肥皂,需要时可加入无水碳酸钠。

GB/r1出90—2007适用于家庭用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单个S试验接近一次家庭和商业洗涤、一次复合M试验,接近五次不超过70。

C家庭和商业洗涤效果。

评级工具为标准灰色样卡,洗涤剂选择不含荧光增白剂的AATCC 标准洗涤剂wOB或ECE标准洗涤剂。

需要时可加入无水碳酸钠.过硼酸钠或次氯酸钠(锂)因此,在测定耐洗色牢度之前,一定要明确所要检测产品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否则检验结果没有可比性。

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

耐洗色牢度的沾色主要是考核面料中主要组分和次要组分的沾色;而在出口贸易中。

买方经常会用最易沾色的锦纶或蚕丝贴衬来考核面料的耐洗沽色效果。

因此,由于所检测的同一产品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对同一产品的检测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3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技术选择技巧根据我国的产品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面料类、服装(饰)类和家纺类产品的耐洗色牢度试验。

一般按以下方法选择:3.1面料类测试面料的耐洗色牢度,应按其最终用途的产品标准规定选择试验方法。

在用途不详的情况下,按以下方法选择:A:丝、粘纤、毛、锦纶类面料,参照GB/T3921—2008A,试验温度为(40±2)℃。

B:棉、麻、涤纶、腈纶类面料。

参照GB/T3921—2008C.试验温度为(60±2)℃。

C:新型纤维,女l:lLyocel纤维、Modal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参照GB/T3921—2008A标准,试验温度为(40±2)℃。

3.2服装(饰)类A:针织服装针织休闲服、美体内衣、保暖内衣、针织裙套、婴幼儿针织服饰,袜子和文胸等产品,均参照GB/T3921—2008A,温度为(40±2)℃,但在针织产品中,棉针织内衣、T恤(锦纶除外),针织运动服和亚麻针织品应参照GB/T3921—2008C试验温度为(60±2)℃。

B:毛针织品羊毛根据洗涤要求选用GB/T12490—2007中的A1S和B2S方法。

手洗选择A1S程序,机洗选择B2S程序;低含毛和仿毛针织品、羊绒衫选用GB/T1 2490—2007中的A1 S试验条件。

4.试液要先预热至标准所要求的试验温度,否则会C:梭织服装牛仔服装、?夹服装、裙套、婴幼儿服装和夹克衫,选用GB/T3921—2008C方法,试验温度为 (60-I-2)℃。

但组分为丝、粘、麻及其混纺织物的?夹服装,裙套、婴幼儿服装和夹克衫(也包括锦纶面料的夹克衫)要用GB/T3921—2008A方法,试验温度为 (4 0±2)℃。

风雨衣、丝绸服装选择GB/T3921—2008A。

3.3家纺类A:毛巾床上用品根据GB/T22864—2009毛巾标准规定,和GB/T22796—2009以及GB/T22797—2009被套及床单标准中规定。

毛巾,床上用品的耐洗色牢度测试按GB/T3921—2008C执行,试验温度为(60±2)℃。

B装饰织物其耐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12490—2007中的A1S试验条件。

如果产品的使用说明上为轻柔或手洗,试验时不用钢珠。

5 误差分析1) 多纤维贴衬织物的不同会造成试验误差,相同的样品、相同的方法,当使用不同的多纤维贴衬织物进行沾色试验时,其结果不尽相同,因为多纤维贴衬织物本身的织物结构、成分、纱支、密度及其整理的过程、工艺等的不同,将直接导致这些纤维织物本身沾色性能的差别,并最终导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 在标准光源箱内对色牢度试样的色泽进行评级,评级时间太长,光的强度会使眼睛产生疲劳,影响评定的准确性;3)评级时,光源照明与试样表面呈40。

角,观察视线应垂直于试样表面,距离以30~40 cm为宜,否则会影响评定结果;4) 附于贴衬织物表面上的散纤维清除干净与否,也影响评定结果。

6 结论1) 3种耐洗涤色牢度测试方法对于相同织物,相同温度的测试结果是有差异的,JIS方法的沾色稍严重,AATCC方法的变色稍显严重,GB方法的变色和沾色都介于以上两者之间;2) 基于相同温度,纯棉针织物是用活性染料上染的,JIS方法的变色最轻,纯棉机织物是用直接染料上染的,AATCC方法的变色稍严重,JIS方法的沾色稍严重。

2耐洗色牢度的测定2.1材料及仪器试样:全棉色织布7块,每块试样颜色均不同;药品:国标皂液,SM49,WOB,日本皂液,无水Na:CO,,蒸馏水,三级水.仪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sw一12A、SW一12L、AT—LAS—LEF),电子天平.2.2不同测定方法2.2.1 中国标准(GB/T 3921.3—1997)取4 cmxl0 cm试样一块,将其正面与一块4 cmX10 c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并放入容量为(550+50)mL[直径(75士51mL,高(125_10)mL]的不锈钢容器中,注入预热到(60±2)℃需要量的皂液,浴比为50:1,组合试样在(60±2)℃条件下处理30 min.取出组合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2次,再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 m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取出干燥好的组合试样,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2.2.2 国际标准(ISO 1 05一C03—1 9891取40 mmxl00 mm试样一块,将其正面与一块40mmxl00 m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并放人容量为(550-+50)mL[直径(75±5)mL,高(125±10)mL]的不锈钢容器中,注入预热到(6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