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杨森传奇(下)

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杨森传奇(下)

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杨森传奇(下)我就挣一毛钱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杨森传奇(下)水煮重庆|司马青衫这是作者在市档案馆查到的一个资料一位市府工作人员结婚缺钱给当时的重庆市长杨森打报告,要借800元杨森批示:总务处核备意思是同意了——挺有人情味的一份报告报告原文如下:报告11月28日于本府秘书处窃职以婚期择定,筹备需款,嘱家汇兑,又缓不济急,俯恳钧座体念私衷,借支八百圆,或于月薪内扣除,或俟家款到后偿还,准于二月内完清手续,需用迫切不胜企祷,谨呈秘书长李市长杨下面书归正传3杨森和吴佩孚杨森和吴佩孚,二人本来毫无渊源。

一个是北洋政府的主角,一个是西南偏远山区的土军阀,偏偏二人又是民国时代军阀内部少见的一对好基友。

杨森和吴佩孚牵扯上关系,还得上溯到21年。

是年,刘湘率川军东征湖北,一路打到宜昌,哪怕遇到了吴佩孚的嫡系部队三师,几番大战下来,川军也毫不逊色。

要知道,三师可是玉帅(吴佩孚字子玉,被称为玉帅)的起家部队,在直、奉、皖三系军阀中号称第一雄狮,打遍中原无敌手。

最后吴佩孚险胜——这帮川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吹牛皮的,要不是武器太差,玉帅还真难啃下这个硬骨头。

大战期间,远在泸州的杨森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要和素未谋面的玉帅搞好关系,于是在刘湘背后搞了个小动作,托在北京的广安同乡,给玉帅寄了一封效忠信。

莫名其妙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杨森居然在信里夹带了一张他的玉照——身穿猎装(不是军装)、手拿马鞭。

收到效忠信和照片的吴佩孚,也居然从这张照片里,读出了杨森愿为本大帅执鞭随蹬之意,真真是妾身本无意,郎君自有情呀。

从此,吴大帅就把杨森当做了自己人。

据说,玉帅的自作多情症状非常严重。

秀才出身的玉帅,曾经考证出他老吴家和日本天皇是亲戚,按照辈分,他还是裕仁天皇这家伙的大伯——抗战初期,他毫不客气地以大伯身份,教训他那个远在日本的天皇侄子,要他停止侵华,当然,这侄子没有理睬来路不明的吴大伯。

第二年(22年),被吴佩孚赶回重庆的刘湘,会同杨森,和熊克武的一军打了起来(史称一、二军之战)。

这当口,朱德总司令一行正好从云南逃难到重庆。

没能留下朱总帮忙(详情见水煮重庆“杨森传奇上集”),刘、杨二位自然不是熊克武的对手,何况彼时熊克武手下有员骁将叫刘伯承。

几番争斗,刘湘、杨森被赶得鸡飞狗跳,熊克武很快占领重庆。

刘湘躲进南岸王家沱日租界逃得性命,杨森则被刘伯承一路撵到夔门,只身脱逃,奔往宜昌——穷得口袋里只剩下一枚印章。

穷困潦倒的杨森,无奈之下,跑到洛阳投靠吴佩孚混饭吃,哪晓得吴佩孚对杨森一往情深,一见光杆司令杨森,热情的玉帅当即给了一个16师番号,并封为森威将军、上将衔。

在吴的支持下,杨森收拢部下,强抢了川汉铁路存在汉口银行的一百万大洋铁路款作军费,招兵买马,打回了四川,并一口气打到了成都——自此,杨森对吴佩孚可谓感恩戴德。

不过,杨森的败仗还没有打完。

25年,杨森不知好歹,发起所谓“统一之战”,妄想统一四川。

四川这个泥塘,哪里是那么好统一的嘛。

结果不出所料,那些被杨森妄图“统一”的四川大小军阀们,联合起来,推出刘湘为首,群殴杨森。

杨森以一己之力,根本不是这些家伙们的对手,不出意外,打群架杨森打输了,被赶出四川,灰溜溜又去投靠吴佩孚。

这回,在吴佩孚的帮忙下,杨森联合刚刚还彼此打得死去活来的刘湘,一起去打占领了重庆的贵州军阀袁祖铭。

半年前打杨森的时候,袁还是刘湘的同伙。

当年的四川军阀们非常有人情味,今天张三和李四联合起来痛打王二麻子,但是,绝对不会把王二麻子往死里揍,因为要不了多久,李四又会和王二麻子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一起回头打张三。

讲个杨森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看四川军阀很幽默的人情味。

当年杨森发起统一四川之战,正打得一帆风顺,他手下王瓒绪突然临战倒戈,害得杨森大败。

几年后,杨森再次被刘湘打败,躲到渠县、广安几处小地方养伤,手下一万多残兵败将衣食无着,穷到士兵们的衣服破了都没有办法补,还得去街上拿剪刀剪老百姓的长衫——连隐居广安的蒲殿俊(四川保路运动的风云人物、曾任段祺瑞政府内务部次长),身上长衫都被减去半幅。

王瓒绪不忍见老领导如此狼狈,身兼盐运使的王,当即把渠江沿岸的盐业运销权交给杨森,让杨森总算有了一笔固定收入。

但是,这笔收入依然不够。

到29年冬天,杨森部下竟然没有棉衣,怎么办?这时,无论是之前杨森的死对头,还是背叛了杨森的前部下,纷纷伸出大爱之手。

曾经在杨手下当师长,后叛投刘湘的袍哥军阀陈兰亭率先站了出来,在11月初主动赠与老领导棉服费1万大洋。

当月11日,军阀们集体商议,不能让杨森手下的大兵们冻坏了,不然今后胜之不武。

于是各方商议给与3.5万大洋的补助金。

陈兰亭主动再认5000大洋,刘文辉出1万、田颂尧出1万、邓锡侯出5000、刘存厚出5000——大爱无疆!在对手和叛将的主动关怀下,杨森度过了难忘又温暖的一个冬季。

话说赶跑袁祖铭后,杨森老老实实窝在万县(现在的重庆市万州区)修马路、搞建设——至今万州人对杨森印象颇为不错。

风水轮流转这句老话诚不我欺。

杨森在万县,小日子本来过得挺滋润,没想到27年夏天,一个人的到来搅乱了杨森的生活——这个人就是玉帅吴佩孚。

27年春,吴佩孚在洛阳被风头正健的北伐军打得找不着北(真是找不着北,北边是玉帅最恨的冯玉祥),玉帅无奈带着一大家子人和2000多卫队,狼狈西行,投靠杨森来了。

讲义气的杨森,也不顾自己才归顺国民政府不久,毫不犹豫就接纳了玉帅一行,把玉帅“行辕”先安置在白帝城,再接到万州小住,最后,出于安全考虑,杨森把吴佩孚送到老部下范绍增驻防的大竹云雾山笠竹寺,隐于山野。

但是吴佩孚的死对头国民政府坚决要痛打死老虎,勒令杨森交出“万恶军阀”吴佩孚,耿直讲义气的杨森,硬着脖子把国民政府的命令顶了回去——没有玉帅就没有我杨森的今天,俺杨森不是忘本的人。

人家玉帅都下课了,按照我们四川的规矩,双方打得再凶,只要一方认输就行,何必赶尽杀绝嘛。

于是,这事儿闹大了。

事实上,吴佩孚在川3年多,除了游山玩水,一直盯着国内政局,不停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是,玉帅有一点值得表扬——再狼狈,也绝不接受外国援助。

他初到白帝城,日本人就派一少将、一大佐前来拜见,表示愿出钱出军火资助玉帅,还包邮到白帝城,结果被玉帅踢了出去。

28年1月,老蒋命令把杨森一撸到底,解除本兼各职,任命他部下9师师长郭汝栋接替军长职务,郭汝栋可就没有老领导耿直,当即把部队拉了出去和老领导作对。

同时,蒋煽动罗泽州(外号罗烟灰)等人包围吴住处,缴了大帅卫队的械。

杨森也不是省油的灯,6月,在万州自行宣布恢复20军军长职务,于是四川就出现了两个20军。

3个月后,蒋委员长看实在奈何不了杨森,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宣布杨森“免于查办”。

为了报恩,杨森拒不交出吴佩孚,还为此丢了军长职务。

此事,让杨森一直洋洋自得,毕竟在那个时代,敢为了义气丢官的人,实在是少数——后来,1949年,杨森依然拒绝了解放军要他抓蒋委员长作投名状的要求。

4抗日铁军——20军杨森这张照片有点铁血将军的感觉了杨森的20军,是一支打满了抗战八年全场的铁军。

20军正式建军于26年10月,是川军中第一支列入国民革命军序列的军队。

不过,那个时候的20军,还是老川军的底子,庞杂无序。

35年,国府整军,贺国光(贺也曾经担任重庆市长,水煮重庆之前也有写他)带参谋团入川主持川军裁军,川军被裁掉五分之二,杨森的20军被整编成3个师(133师、134师、135师),后驻防贵州,倒霉的是,37年,20军被缩编为两师制的乙种军(135师被撤销),而且穷得很,一个团只有4门迫击炮,一个连只有3挺轻机枪。

37年8月13日,淞沪大战爆发。

9月1日,杨森部从贵州徒步出发。

10月14日在上海划归名将薛岳指挥。

布防大场、陈家行附近,20军指挥部设在小南翔车站。

薛岳毫不客气,第二天就把20军投入血肉磨坊——大场、陈家行一线。

这地方是淞沪大战的主战场,集中了中日双方50个师的兵力。

这场战斗,20军作战时间只有区区3天。

但是,这3天,却是血肉横飞的3天。

最先到达陈家行战场的是134师的804团和802团。

804团第一个到,一到就二话不说往前冲,试图收复友军32师失去的陈家行阵地。

一夜激战,阵地是收复了,一清点人数,一个团就剩下120多人——这一仗,打出了20军的威风。

在大场一线,丢阵地的部队多,收复阵地的部队,那就屈指可数了。

连蒋委员长都专门为此战给杨森打电话表扬804团向文彬团长,并奖励大洋6000元。

804团打光了,802团正好赶到。

没想到的是,802团刚到,团长林相侯就中炮而亡。

一天后,802团也只剩下200来人。

一天一夜,杨森的两个团就被生生打成一个营。

接下来的战斗更残酷。

次日133师赶到,打完仗后再一清点,133师794团某连只剩7人,整个794团仅剩40多人,也就一个排多一点。

到换防的时候,20军全军伤亡7000余人,134师师长杨汉忠负伤、旅长罗润德负伤,团长林相侯阵亡,此外全军还有22名营长负伤、280多名连排长阵亡,全军只能缩编为一个旅(399旅),仅剩5000多人。

但是阵地不但没有丢失,还收复了一些丢失的阵地,当时报纸使用了“20军屹立如山”这样的标题来报道20军。

3天激战后,20军被撤到郊区掩护上海大撤退。

10月23日午夜,20军撤离前线到南京补充,杨森当即受到蒋介石接见。

蒋拍板:20军打得好,第一批外械一到,优先补充。

淞沪大战战后,军委会对参战的100多个师按照战斗力进行评比,20军133师(师长是杨森侄儿杨汉域),名列第11(也有说是被评为淞沪大战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

由于淞沪一战表现出色,杨森的20军一下进入主力部队行列,得到优先补充,所有装备全部由军政部调拨,火力得到大大加强——其实呀,说老蒋借抗战收拾军阀异己,这话也不全对。

只要你能打,老蒋还是舍得下本钱的,比如杨森的部队就是例子。

蒋委员长并没有趁机把只剩下一个旅的20军撤销番号,反而强化了20军的力量。

当然,你要是不听招呼,又不会打仗,被收拾也是必然——话说这种部队留着也是废物。

1937年12月,20军开到安庆整编,老蒋兑现承诺,全军步枪大部换成捷克制,每营增加一个重机枪连,每团增加一个迫击炮连,特别增加当时非常稀罕的通讯部队(连部增设通讯排)。

38年1月,杨森升官了,跳过副总司令,直接被任命为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之后积功升为战区副司令长官。

有意思的是,杨森驻守安庆期间,还指挥过一支新四军部队——驻防和县和巢湖之间的郝耀庭支队。

估计是和新四军打交道期间,杨森模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搞了个“四大纪律十四大注意”。

但杨森后来一手泡制“平江惨案”(即活埋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人员及家属),和新四军算是彻底闹翻了,虽然后来他解释说是“薛岳的命令”,但是他也清楚,“共产党是不会饶我的”——这是在贵州他和胡兰畦的谈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