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简介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
这些理化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
并刺激粘膜下感受器,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气道阻力增加。
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染因素造成气道粘膜损伤和慢性炎症。
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
细菌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⑴。
临床表现
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
气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
轻者仅在冬春季
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
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
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2)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
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
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3)气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
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
部听诊时有哮鸣音。
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 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 哮喘。
(4)反复感染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此时病 人气喘加
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
肺部出现 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 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本病早期多无特殊体征,在多数病人的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呷 音。
有时在咳嗽或咯痰后可暂时消失。
喘息性慢支炎发作时,可听到广泛的哮鸣 音,“喘息缓解后又消失。
长期发作的病例可发现有肺气肿的征象。
按病情进展可分三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 发热等炎症
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 液,保持2
个月以上者
实验室检查
(1) X 线:早期无异常。
反复发作后,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 格或条索
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2) 呼吸功能检测:早期无异常。
病情进展可出现小气道阻塞,最大呼吸 流速-容量
曲线在75°%^ 50%市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3) 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 /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4) 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可培养出致病菌。
诊断
1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个月,
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临床上虽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并连续 2年或2 年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若有明确的客观依据,如 X 线、肺 功能等也可诊断)
2 •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符合以上2条,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2]。
分型与分期 分型
(1) 单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
(2) 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 出现哮鸣
(2)慢性迁延期: “喘”症状迁延一个月
指有不同程度的“咳”、
音。
护理:
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2•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特别是避免尘埃与烟雾的刺激。
维持的适宜温度为(18-20 °)与湿度(50-60 %),以充分发发挥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
对年
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
痰液粘稠不宜咳出者,可用雾化吸入器,加入的药物可有庆大、糜蛋白酶等,雾化时要注意雾量适中,雾化的药液量不宜多,一般雾化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
对于神志清醒能咳嗽的病人,指导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并经常的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胸部有伤口时应嘱病人轻轻按压或扶住伤口部位,也可用枕头按住伤口,在咳嗽时
加压以抵消或抵抗咳嗽引起的伤口局部的牵拉和疼痛,减轻疼痛。
对于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较长时间卧床的病人,经常应翻身、叩背,因为这些活动所造成的体位改变和肺部震动,都有利于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更利于痰液排出。
叩击时应注意:(1).向病人
做简要解释说明,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操作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对于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气胸,肋骨骨折的病人,禁做叩击与震荡。
(2).
每次叩击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安排在餐前进行,并在餐前30分钟完成。
(3)、叩击时应采用空心掌,发出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4).叩击时应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骨突起的部位进行,如胸骨、肩胛骨及脊柱。
(5)叩击时力度要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5..戒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还可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6.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7.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要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
备能力。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本病发生。
7•,适当补充水分,每日保证饮水在1500ML以上,足够的水分可使呼吸道黏膜病变修复和黏膜湿润,增强纤毛的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给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宜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8.向病人宣传慢支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坚持治疗。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