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强夯置换技术交底(试夯前修改)
强夯置换技术交底(试夯前修改)
职务部门
接收人
副经理
日期
领工/职工
日期
安质检
日期
工程部
日期
作业队
日期
最佳夯击能与夯击遍数:根据规范及经验选择单击夯击能E=3000~4000KN·m,点夯2遍,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最佳夯击能和夯击遍数根据设计要求,在进行试夯后通过试夯结果确定。
4、强夯施工质量控制
①夯前检测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②施放轴线控制点和主夯点位置,轴线位置误差不大于20㎜,夯点位置误差不大于150㎜;放线完毕及时上报,经监理复核后开始强夯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强夯夯点放线→第一遍强夯置换形成碎石墩→并通过振动、压实松散颗粒重新分布挤密→第二遍强夯置换形成碎石墩→并通过振动、挤密压实→低能满夯→进一步压实、达到压实均匀的效果,形成复核地基→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形成试验报告
1、施工准备:
1)场地平整:施工前应先按设计的高程整平场地,做好防震措施。选取强夯锤及施工机械。机械经监理报验审批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
⑦、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
⑧、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测量场地标高;
⑨、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2遍,以加固点夯间的松动的表层,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3、满夯工序施工方法:
①根据锤印搭接要求(>1/4)放出排桩基准线。
②夯机就位,锁定落距。
③每排均以第一个夯点为基准,各夯点锤印相互搭接1/4,逐点推挤,直至完成该排全部夯点。
⑥、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对地质勘查结果确定,填料前单桩夯击5~10次或桩洞周围出现隆起时,用装载机对桩孔内进行碎石回填,回填高度至原地面高度;填料后单桩夯击,当桩洞周围出现隆起时,用装载机对桩孔内进行碎石回填,回填高度至原地面高度;如此循环至符合设计标准,并满足验收要求:(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②)夯坑周围不应发生较大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夯机在工作状态时,起重臂仰角应置于70°。
4)变换夯位后,应确认稳固可靠,然后再将锤提升100~300mm,检查整机的稳定性,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5)夯锤下落后,在吊钩尚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员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从坑中提锤时,严禁挂钩人员站在锤上随锤提升。
6)当夯坑内有积水或因粘土产生的锤底吸附力增大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得强行提锤。
九景衢铁路工程
技术交底
编号:
工程项目名称
景德镇北站路基工程
交底内容
强夯置换碎石试验段施工
交底人
审核人
交底日期
交底地点
强夯置换碎石试验段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DK120+090~DK120+190地段为软土地质,设计采用强夯置换碎石处理方法。强夯置换后路基基底设碎石垫层厚0.6m,内铺一层或二层强度为160KN/m的土工格栅。
2)强夯机进场安装、调试,满足施工正常运转的条件。
3)夯点放线:采用GPS,按施工图要求确定强夯区域及点位布置,并在强夯范围外设置坐标控制网点基桩,同时在其周围合理布置水准点作为控制高程、路基沉降的依据。
夯点布置:强夯置换碎石的夯点布置采用梅花式。充分考虑强夯和置换效果,第一遍矩形间距6米,第二遍中间插打形成梅花布置,梅花间距4.2米,最后满夯两遍,形成复合效果。夯点布置如图所示。强夯从施工范围内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夯击。强夯范围应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为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小于3.0m。
④整排推进直至完成全部满夯。
4、强夯置换的施工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28天后采用挖探、重型动力触探进行强夯地基均匀性检测,抽检率为每个处理地段3000㎡抽样检验9点,且不少于9点;施工完成后28天后采用载荷试验检验承载力,抽检率为每个处理地段3000㎡检测3处,且不少于3处。
强夯置换施工施工参数
单点夯击能:计划采用锤重18.6T,夯锤直径2.4m,落距16.5~19m。单点夯击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②夯坑周围不应发生较大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2、强夯置换点夯施工方法:
①、试夯:在重锤夯击施工前,应试夯,以确定夯锤重量、底面积和落距,以便确定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最小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
试夯参数
夯击遍数
单击夯击
能KN.M
锤重
T
落距
M
夯距
M
布点形式
单点夯击数
停锤标准
第一遍
3000-4000
18.6
试验确定
6
正方形
试验确定
最后两击沉降量差不大于5cm
第二遍
3000-4000
18.6
试验确定
6
正方形试验确定Leabharlann 满夯1500-2500
18.6
试验确定
搭接>1/4
满夯
2遍
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标高;
③、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④、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③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重新进行复核,按夯锤直径大小,在夯点位置用白灰划圈,以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150㎜。
④夯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填平后再夯,夯坑内夯锤倾斜差不得大于D/5;
⑤每夯一击(或按规定击数)用水准仪测量夯沉量后再起锤;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较发育,谷地多发育有小水沟及水塘。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局部圆砾土层中,较发育,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强~弱风化岩层节理裂隙中,弱发育,地下水有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H1,无氯盐侵蚀性,化学环境作用等级T2。
三、强夯置换试验段施工
7)强夯机械的钢丝线、脱钩器等主要结构和部件的材料及制作质量,应经过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使用。
8)当夯锤留有相应的通气孔在作业中出现堵塞现象时,应随时清理。但严禁在锤下进行清理。
9)作业后,应将夯锤下降,放实在地面上。在非作业时严禁将锤悬挂在空中。
10)对施工区域设置警戒线,并设专人进行防护,非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⑥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
⑦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5、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
1)担任强夯作业的主机,应按照强夯等级的要求经过计算选用。用履带式起重机作主机的,应执行履带式起重机的有关规定。
2)夯机的作业场地应平整,夯机着地部位应保持水平,当下沉超过100mm时,应重新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