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3期0前言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体,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基石。

随着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与使用,电力设备与电力技术的联系性越发
紧密,传统老式的变电站系统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电力建设。

对于日益
扩大化的电网建设,如何大力发展新技术、使用新技术,已成为构建现
代化电力网络的关键。

本文立足于变电站的实际发展趋势,从检测、维
护、防护等方面,论述了新技术的使用和特性,对实际的变电站发展具
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1电缆温度检测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电网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的安全操作至关重要,是牵一发
而动全身。

目前,超高压变电站广泛使用,而其占地规模量大、运行工
况复杂等特点,强调了电网安全运行措施要切实到位,保障电网的安
全运行。

在变电站的倒闸操作中,防止操作的失误性是关键,是保障电
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内容。

在变电站电缆线的密集处,电缆夹层极
易出现火灾事故,且后果非常严重。

当前我国的220KV 变电站在该方
面的消防技术比较滞后,多半采用自动灭火弹系统。

但是已有的消防
系统无法实现“预警”的作用,进而造成消防中的“消”与“防”相脱节,
火灾事故的频发率高。

较其他的感温元件,测温电缆的特点明显,主要
有:(1)实现工作的无电源状态,并能够产生自动信号;(2)实现了人工
手动模式下的设定报警点,强化了预警的有效性;(3)元件的可测量非
平均温度,实现了最高点的可测温度量;(4)精准度显著提高,元件实
现了无现场校对;(5)对环境温度做到了职能补偿,实现了温度预警点
不受外界因素影响;(6)设备比较简单,在维护检修中比较方便,且不
仅可以测定温度的变化幅度,还可以准确的测定出温度的变化区域;
(7)可用于监控区域的连续探测,实现温度探测的实时监控,这样可以
实现有效地预报。

于是,火灾可以预防在“萌发”阶段,避免了较大火灾
事故的发生。

2电气设备的动态监测、检修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复杂的有机体,而电气设备就是其基本单元。

早期,电
气设备的检测、维修都是事故维修,这种维修模式对于小型设备而言,
影响不大。

但对于大型设备,这种维修模式将会造成经济和安全上的
损失。

随后,电气维修、检测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做到定期的维修和测
试。

实现电气设备的动态监测、检修,可以避免前面两种模式中存在的
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

变压器作为电气设备的核心,
对其形成动态监测模式,可以实现技术与效益的最大化。

关于构建快
速的、实时的、准确的设备监控系统,是避免设备故障,力求设备最好
工作状态的关键。

目前,联合监测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即在线监测、历
史信息库、状态信息库、离线监测的联合,逐步实现了电力在线监测的
高效性。

对于电力系统的状态诊断系统,要不断的构建与完善,建立起
分层分布的监测网络,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平台,进而有效地提高电
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好安全系数。

3电磁兼容技术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目前,基于变电站系统的电网容量增大、输电压逐渐增加,变电站
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也比较突出。

诸如,综合自动化设备,即集通信、
继电保护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可安装于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具
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尤其是对高强度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了设备
的运行效率。

目前,高压开关以实现了与保护设备、电子控制一体化的
控制模式,这种弱设备与强电之间的组合设备,不仅强调高电压的试
验,而且需要依托于电磁兼容试验。

关于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磁干扰耦合路径。

要切实弄清楚具体干扰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路径。

从实际而言,电磁干扰有两类,其一是传导型干扰,二是辐射型干扰。

传导型干扰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通电线路达到对信号线和接地线的传播干扰。

诸如,雷电冲击源基于通电线路产生的干扰;而辐射型干扰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敏感设备的干扰,达到对电磁空间的传播干扰。

例如:电视或信号设备的辐射型干扰。

(2)抗干扰的措施。

对于电磁干扰是无法避免。

于是比较经济而切实可行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指向于敏感设备的抗干扰防范。

诸如,变电站在运行中出现雷击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基于系统自动化调
度的运行,可以实现集屏蔽、隔离于一体化的抗干扰目的。

4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逐渐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继电保护的通讯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关于其快速机制下的通讯信息共享,是实现变电站系统高标准运行的关键。

以太网技术中,以太网控制器是核心,是数字电器实现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元件。

就目前而言,以太网技术的实现主要方法是:直接实现TCP/IP 协议,能够较好地实现TCP/IP 功能。

并且以太网已成为最标准的国际局域网技术,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从实际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系统中采用以太网技术,是电力通信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

5绝缘防护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综合绝缘防护中,温室硅橡胶涂料比较理想,可以有效的防止相关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系数。

就温室硅橡胶涂料而言,其主要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

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催化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且其都包含于溶剂之中。

而利用RTV 作为绝缘防护涂料,其主要的防护机理是基于溶剂载体,将硅橡胶涂于相关设备的表面。

涂料经过固化之后,可以形成有效的光滑的保护薄膜。

于此,该保护薄膜具有憎水性,从而确保油污层的一定干燥性,提高了污闪电压。

变电站的RTV 涂料主要瓷质的绝缘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和防污闪能力。

在现代变电站中,RTV 涂料也可用于电抗器或瓷质设备的表面,其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短路故障而出现的电击事故。

同时,在开关柜上增加绝缘护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防止操作人员可能出现的电击事件。

并且可以对于污闪或闪络进行有效地防止。

对支柱绝缘子涂RTV 涂料,不仅可以提高相关设备的绝缘水平,而且可以降低因绝缘下降而引发的电击事故。

6结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新技术已成为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尤其是现代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电力设备的高效运行,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

这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电力事业,强大国民、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国大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目前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首要任务之
一,需要认真的贯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1]陈希.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J].电网技术,2007(12).[2]韩晓敏.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21).[3]徐政.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4(08).[4]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3).[5]刘取.21世纪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7).[责任编辑:王静]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刘四聪1廖晓春2
(1.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广东茂名525000;2.广州思唯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电力新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着重整合现代变电站的实际发展趋势,就变电站的五个方面,阐述了若干新技术的应用。

本文通过相关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论述,旨在强化变电站的现代化构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新技术;设备;检测;变电站
作者简介:刘四聪(1962.10—),男,广东湛江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电力与能源○3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