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构造》(2)复习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题。
答题要求:1、在答题纸上填写考试课程名称、考试时间、试卷满分等,以及学院、专业班级、、学号。
2、字体要清晰、答题也要清晰。
答题格式如下: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每行答5小题)6、答案;……二、填空题1、(1)答案;(2)答案;(3)答案。
(每小题1行,写上小题号和空格编号)2、(4)答案;(5)答案;(6)答案。
3、(7)答案;……三、简答题1、答:答案。
四、作图题1、画图2、画图。
《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章楼梯第一节楼梯的组成、形式和尺度一、(一)、楼梯段——每一楼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应大于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三、楼梯的尺度(二)、踏步尺寸——《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 20056.7.10 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三)、楼梯段宽度——按通行人流股数和家具设备大小确定,每股人流通行宽度按550mm+(0~150)mm计算。
(四)、楼梯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楼梯段宽度。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 2005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8.3.4 楼梯平台净宽不得小于梯段净宽。
直跑梯平台不应小于1.1m。
医院主要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六)、楼梯扶手高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20038.4.2 室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0.9m。
靠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大于0.5m时,六层及六层以下建筑应大于或等于1.05m,六层以上建筑为1.1~1.2m。
(七)、楼梯净空高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20038.3.5通行人的楼梯板或梁下净高不应低于2m。
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且包括梯段前后延伸0.3m围。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三、楼梯的细部构造(二)、楼梯栏杆扶手构造——构造详见中南标图集。
台阶与坡道构造二、坡道——《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20038.5.1室坡道坡度(高/长)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高/长)不宜大于1︰10,供少年儿童安全疏散的坡道及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
8.5.2汽车库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
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为坡道坡度的1/ 2。
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起点或止点。
第三节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一、坡道的坡度和宽度——《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 JGJ 50——20017.2.1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设计成弧形。
7.2.2坡道两侧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
7.2.3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第六章屋盖第一节屋盖的形式及其设计要求二、屋盖的设计要求——(二)、防水要求——《屋面工程技术规》 GB 50345-20043.0.1 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并应符合表3.0.1的要求。
第二节屋盖的排水一、排水坡度(一)、排水坡度及其表示方式注:1、平屋顶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二)、有组织排水系统的要求主要有: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水落口周围直径500㎜围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管的径不应小于100㎜,每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檐沟净宽不小于200㎜,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即檐沟起点深度)不应小于12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7.2.5 两个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下列数值:有外檐天沟 24m;无外檐天沟、排水 15m。
第三节卷材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构造二、卷材防水屋面构造(三)、卷材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1、泛水构造——(4)、泛水高度及附加卷材或涂膜宽度不应小于250mm。
第四节刚性防水屋面构造一、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屋面工程技术规》 GB 50345-20047.3.3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并应配置直径为4~6㎜、间距为100~200㎜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
7.1.4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
二、刚性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一)、分格缝构造分格缝就是在防水层中设置的变形缝。
其作用:一是防止屋面温度变形将防水层拉裂;一是防止屋面板挠曲变形将防水层拉裂。
7.3.4 普通细石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第五节涂膜防水屋面构造6.1.3 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待先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
第七章门和窗构造第一节门窗的形式与尺度二、窗的形式与尺度(一)、窗的形式——多层建筑(≤六层)常采用外开或推拉。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外开窗,应采用开或推拉。
中、小学等需儿童擦窗的外窗应采用开下悬式或开式,并应采用长脚铰链等配件,使开启扇能180°开启,并使之紧贴窗面或与未开启窗重叠而不占据室空间。
(二)、窗的尺度——平开窗的开启扇,其净宽不宜大于0.6m,净高不宜大于1.4m。
推拉窗的开启扇,其净宽不宜大于0.9m,净高不宜大于1.5m。
(三)、窗洞口的确定——窗地比(窗地面积比、采光面积比)和玻地比、窗墙比的要求第二节木门构造一、门框——(二)、门框的安装方式——后塞口方式和立口方式三、门扇——按构造型式分为镶板门和夹板门两类。
第八章基础钢筋混凝土桩按施工方法不同又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和爆扩桩三种二、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应小于500mm。
下册第一章高层建筑构造第一节高层建筑概况一、高层建筑的分类(四)、按防火要求分类——《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GB 50045—95 (2005年版)3.0.1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第二节高层建筑结构与造型四、高层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三)、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7.1.5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
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五)、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8.1.7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剪力墙布置宜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并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尽量接近其质量中心。
各片剪力墙之间的刚度不宜相差太悬殊。
大洞口的两侧或楼板刚度变化处宜布置剪力墙。
(六)、筒体结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9.3.5 外框筒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距不宜大于4 m,框筒柱的截面长边应沿筒壁方向布置,必要时可采用T形截面; 2)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比宜与层高与柱距之比值相近;…第四节高层建筑外墙构造三、玻璃幕墙(一)、玻璃幕墙分类1、按幕墙玻璃面板的支承形式分为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承玻璃幕墙。
(3)、点支承玻璃幕墙——由玻璃面板、点支承装置和支承结构构成的玻璃幕墙。
(三)、玻璃幕墙构造1、规的有关规定4.1.5 幕墙开启窗的设置,应满足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要求,并应启闭方便,避免设置在梁、柱、隔墙等位置。
开启窗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
4.2.7 有保温要求的玻璃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有隔热要求的玻璃幕墙宜设计适宜的遮阳装置或采用遮阳型玻璃。
4.3.10 幕墙玻璃表面周边与建筑、外装饰物之间的缝隙不宜小于5㎜,可采用柔性材料嵌缝。
4.4.2 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
4.4.3 采用玻璃肋支承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
4.4.5 当与玻璃幕墙相邻的楼面外缘无实体墙时,应设置防撞设施。
第六节高层建筑地下室构造三、地下室防水构造地下室防水构造做法(图见中南标图集)第七节高层建筑的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一、楼梯的布置(二)、安全疏散设计——应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GB 50045—95 (2005年版)的要求。
5.1.1 高层建筑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表5.1.1的规定。
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表5.1.1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5的规定。
安全疏散距离表6.1.56.1.7 高层建筑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6.1.10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三)、疏散楼梯的设置1、疏散楼梯间的布置方式——接近电梯厅;有双向疏散出口。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2、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及要求(按教材)3、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及要求(按教材)二、电梯(一)、电梯及电梯厅的布置3、消防电梯的设置及要求(按教材)6.3.3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3.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6.3.3.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6.3.3.10 消防电梯轿厢应设专用;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