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evit建模规则总结 2014.4.9

revit建模规则总结 2014.4.9

revit建模规则总结
-----沈瞿慧 2014.04.构模型和建筑模型分开,分别建立中心模型 具体操作:打开结构中心模型,勾选从中心分离,另存为 建筑中心模型,新建本地文件。
2、构件核心层与附着层分开
• 建模拆分的优点: (1)、 实现结构梁、柱可以添加跟墙体一样的附着层。 (2)、 方便构件交接部位的处理。 (3)、不同构件的附着层相交时,相同材料的附着层会自 动相连。
三、构件命名规则
1、构件名称 结构建模时,墙、柱、梁、板等构件的命名要严格按照图 纸上面的标注进行命名( 构件编号、尺寸、材质及混凝土 标号、楼层等)。具体见附表 这样命名可以让三维模型和二位图纸一一对应,在施工过 程中图纸变更方便修改,另外方便材料统计,利用Revit软 件导出来的材料清单才能和现场实际的清单对应,从而对 实际的施工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 (1)、柱切梁、墙、板 (2)、梁到柱边 (3)、板按梁边线 (4)、墙到梁底或板底
二、工作集的创建
结构建模创建项目工作集时,要根据工程的施工部署、总 体进度计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创建工作集,建议工作 的划分尽可能地细化。
工作集的细化的优点: (1)方便修改,不易发生混淆。 (2)方便结构模型的可视化管理,将结构模型逐层逐块分 解,帮助参施人员更好的理解。 (3)Revit结构模型导出成Naviswoks文件时,方便在 Naviswoks软件中对构件贴材质。 (4)工作集如果按照进度计划进行创建,运用Naviswoks软 件进行建造过程动态施工模拟时,直接将Project进度计划 文件直接导入就可以,从而避免重新定义结构树,提高工 作的效率。
(4)、在墙、柱、梁、板等构件的交接处,附着层 的连接处理非常复杂,将模型分开可以核心层与附着 层均连接正确,大大减少处理附着层的交接的工作量。
(3)、满足不同专业在协同设计时的不同要求 不同专业配合时可根据专业的需求选择连接模型 (4)、附着层的修改不会影响核心层的位置 将附着层单独分开,可随时修改附着层的材质、厚度, 不会影响主体的定位。 比如:楼板与屋顶,虽然都可以采用复合材质,但其 定位均为整体定位:楼板以顶部定位,屋顶以底部定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