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复习

变电复习

一、变电所选址及所区规划1、对于35~110KV变电站,所址标高宜高出50年一遇洪水位的高度之上(高于频率为2%的高水位);对于220KV~500KV变电站,所址标高宜高出频率为1%的高水位。

否则应有相应的防洪措施。

2、地震烈度9度地区不宜建500KV变电所,9度以上不宜建220~300KV变电所。

6度以上边缘地带应进行复核鉴定。

3、变电所的所区规划,需要考虑:按最终规模统筹规划、当地成镇规划、绿化规划、建筑防火。

4、变电所满足消防要求的道路宽度为3.5m。

5、发电厂、变电所的污秽等级分为I、II、III、IV。

二、设备选择(主变)1、油浸式变压器在连续额定容量稳态下的绕组平均温升限值为65K。

2、主变无激励调节(不带电调节)调整范围±5%;而有载调亚(带负载切换)调整范围±30%。

3、容量在800KV 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应装有压力保护装置,当内部压力达到50 kPa(对一般结构之油箱),应可靠释放压力:4、强迫油循环、导向风冷却方式ODAF5、用作降压变压器的三相三绕组自耦变压器,一般需在高压、低压和公共绕组上装设过负荷保护。

6、自耦调压方式:容量较小、电压较高、变比较大的自耦变选用中性点调压;大容量,且高压侧电压变比较大的自耦变选用串联绕组末端调压;自耦变主要是将高压侧电能向中压侧传输时,低压侧负荷较小,高压侧电压变化时所受影响不大,选用中压侧线端调压。

7、220~330,若运输条件无限值,则采用三相;500KV,应根据地位、作用、可靠性要求、制造条件、运输条件确定是选用单相还是三相。

三、设备选择(隔离开关71)1、必须安装隔离开关的:断路器两侧;多角形接线的进出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普通变应通过隔离开关接地;中小型发电机出口;桥形接线的跨条。

2、不装:200MW机组与双绕组变为单元连接;接在发电机、变压器引出线或中性点上的避雷器;母线上PT、避雷器合用一组隔离开关,但330~500均不装;自耦变中性点。

3、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可装也可不装。

4、隔离开关校验不同于其它的是覆冰厚度。

5、旁路隔离开关等操作见(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8.5.4~5)四、设备选择(避雷器72)1、必须安装避雷器:配电装置每组母线(进出线都装的除外);自耦变必须在某两个自耦合的绕组出现上;单元连接的发电机出线;直接接地系统中,变压器为分级绝缘且装有隔离开关时,或者变压器中性点为全绝缘,但为单变单进线;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SF6架空线。

五、设备选择(断路器)1、一台半接线断路器额定电流为两个相邻回路正常负荷电流之和。

2、额定关合电流=2.5×额定开端电流3、中性点直接接地或小阻抗接地,首相开断系数1.3;不接地为1.5。

六、设备选择(导体)七、设备选择(熔断器)1、熔断器限流电阻:已知100MV A下,电阻标么值为13.7,则要限值到200MV A下,应为100×13.7÷200八、设备选择(消弧线圈)1、YnD11(即Y0/△或Y0/Y0/△)主变,选择中性点消弧线圈容量时,不应超过主变总容量的50%,且不得大于三绕组变压器的任一绕组的容量。

对于Y/Y0接线,则不应超过30%。

九、接地1、发电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2、自耦变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阻抗接地;终端变中性点不接地;所有普通变中性点应经隔离开关接地;变压器接地点的数量应使电网所有短路点的综合零序电抗之比X0/X1小于3,大于1-1.5。

十、电气主接线十一、配电装置1、当屋外电气设备外绝缘最低部距地小于2.5m时,应采取应装设固定遮栏..2、油重为2500公斤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无防火墙时,防火净距不得小于下列:35-5m;63-6m;110-8m。

防火墙高超过油枕,两端超过储油池0.5m。

对于220KV及以上,防火净距10m,防火墙高超过油枕,两端超过储油池1m。

十二、通信1、33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应重视无线电干扰的控制,配电装置围墙外(非出线方向)的无线电干扰不宜大于50db。

十三、电缆1、电缆计算(估算)长度=实际路径长度+附加长度;电缆订货长度=电缆计算(估算)长度+裕量(对于35KV及以下,裕量为5~10%)2、电缆穿管: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电动机及低压可穿不超过3根。

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

排管的管孔内径,还不宜小于75mm。

十四、二次回路1、250V以上回路不宜接入控制和保护屏。

2、电测量仪表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缆截面的选择:指示性仪表电缆回路的电压降应不大于二次回路额定电压的1~3%;用户计费不大于0.25%;电力系统内部0.5级应不大于0.5%;0.5级以下不大于0.25%。

3、电能计量装置所用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

4、对于I、II类计费用的电能计量装置,宜按计量点设置专用电流互感器或二次绕组。

5、重合闸(二次规程8.3)十五、安全、防火1、人体电压安全限值为50V。

2、220-500kV独立变电所中,125000KV A及以上单台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十六、接地1、110KV~500KV系统应该采用有效接地方式,即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X0/X1)为正值且不大于3。

而其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R0/X1)为正值且不大于。

330~500KV不允许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

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其允许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

110KV、220KV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或经低阻抗接地,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也可不接地。

十七、无功补偿及电容器1、变电所中担负电力系统调压的电容器组,可采用电压、无功功率、时间组合条件分组自动调节:对于有载调压变电所可对电容器装置和主变分接头进行综合调节。

日负荷变化不大采用手动投切。

35~110KV自动投切。

2、高压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电容器组宜采用单星形或双星形接线;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网中,星形接线电容器组中性点不应接地;电容器组的每相或每个桥臂,由多台电容器串联组合时,应采用先并联后串联的接线方式;3、对并联电容器装置,电容器装置的操作过电压超过设备允许值时,应在断路器的电容器侧靠近电容器装设氧化锌避雷器;电容器装置宜装设接地用隔离开关;电容器的外壳直接接地时,保护单台电容器的熔断器应接于电源侧;电容器必须加装放电装置,并与电容器组直接连接。

4、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宜采用屋外分相布置,水平排列、品字形排列(三角形)、三相叠装时的排列按制造厂规定。

5、空心并联电抗器宜低型品字型布置;空心串联电抗器宜分相中型布置。

它们的引接线均应立放。

十八、所用变1、220~500KV:⑴当有一台主变,则设一台站用变,一台备用变(自所外);引自低压侧。

⑵330~500:主变为2台及以上,再设一台备用变(自所外);⑶备用变的容量与工作变相同。

2、所有备用变都设备自投。

3、110及以下:⑴主变为2台及以上,所用变为2台,引自低压侧。

⑵对采用直流控制电源35kV及以上变电所,当只有一回电源进线,并选用自冷式变压器时,可在主变压器最低电压母线上引接;⑶当有可靠的6kV-35kV电源联络线时,其中一台所用变压器可接于电源联络线断路器外侧。

十九、低压配电1、成排布置的低压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米时,屏后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两端,当两出口之间距离超过15米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

2、在低压配电装置中,标称电压超过25 V(均方根值),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X级。

3、在低压<380V配电装置中,当裸带电体用板状遮护物时,裸带电体与遮护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当采用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X级的网状遮护物时,净距不应小于100mm。

二十、过电压1、Um-系统最高电压,Um=K×Un。

K值对于220KV及以下系统为1.15,330KV及以上为1.1。

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及额定电压(P171表)2、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

3、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与主网连接点之间不宜小于15m。

4、架空管道每隔20~25m应接地一次5、330及500线路公里数<200km以内,用氧化锌避雷器(MOA)限制合闸过电压,超过即为长线路,应使用断路器上安装合闸电阻限制合闸过电压。

6、各设备及变压器、电抗器中性点耐受电压参见绝缘配合表19~21,其中220KV中性点不接地耐受电压为200KV,直接接地为85KV;110KV为95KV;330KV为105(85)KV。

7、对于工频过电压限制措施是在线路上安装并联电抗器。

8、工频过电压值:110kV~220kV系统(1.3p.u),3kV~10kV(1.1√3p.u),35kV~66kV√3p.u.。

330~500KV在线路断路器的变电所侧(1.3 p.u),线路侧(1.4 p.u)。

9、工频过电压的标么值1.0p.u=Um/√3;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的标么值1.0p.u=√2Um/√3.。

二十一、直流1、控制负荷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范围85~110%;动力负荷为87.5~110%。

合用时为87.5~110%(即交集)。

二十二、电缆1、数字2-钢带,3表示钢丝。

J-聚氯乙稀,Q-铅包。

Z-纸绝缘。

若有L表示铝芯,无表示钢芯。

YJ-交联聚乙烯。

2、采用单芯导线作保护中性线(PEN)时,铜芯不小于10mm2,铝芯不小于16 mm2。

多芯不小于4 mm2。

3、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的设计内容,除了选择电缆型号,计算载流量,选择和校验电缆截面,还需包括:确定护层接地方式; 计算护层感应过电压,选择护层保护器,供油系统计算及压力箱选择,电缆及其附件的布置与安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