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herty功放工作原理
对于本文提到的经典电路,γ = 2 。
Vm =
2Z02 Ropt
Im
( 2Z02 Ropt
−
Z0γ
)Im
−
Z0γ isat
I p < isat I p > isat
为了使得 Auxiliary Amplifier 能够控制住 Main Amplifier 电压值,大
功率时保持预饱和状态,需要
第 3 页 共 40 页
Freescale 设计了 MRF6S21190 的 Doherty 功放,其版图如下
第 9 页 共 40 页
此功放的匹配电路就是以 25 欧姆为负载进行设计的,这样在相
当程度上减小了功放尺寸,支持了功放小型化的需求,可以提倡,不
过由于是以 25 欧姆进行匹配的,所以在调试单路功放时需要 50 欧姆
第 4 页 共 40 页
转变,如图所示
这样功放由最大效率状态向最大输出状态转变,效率维持不变(理想情 况,实际上有所下降),线性有所提高,通常并不明显。 3)大信号阶段
随着输入信号的逐步增强,Auxiliary Amplifier 和 Main Amplifier 的 电流增大,Main Amplifier 输出电压不变(理想情况),保持高效率,而 Main Amplifier 的负载继续减小,功率输出增加,当 Auxiliary Amplifier 达到 饱和时,Main Amplifier 和 Auxiliary Amplifier 电流都达到最大值,主、 辅功放负载均为 Ropt,此时相当于 AB 类功率合成,输出达到最大。
Auxiliary Amplifie 工作在 C 类,其漏电流与输入电平之间的关系用最 简单的线性模型近似,如图 3 所示
图 3 输出电流的线性近似 Auxiliary Amplifier 的漏电流可以用下面的数学模型表征
Ip =
0
I p < isat
γ (Im − isat ) I p > isat
反型结构是相对传统结构而言,简单的说就是 Main Amplifier 和 Auxiliary Amplifier 的位置进行互换,如下图,但是输出端的 offset 线可以相对变短,因为 Auxiliary Amplifier 后面的 1/4 波长线可以代替 offset3 实现其小信号的开路效果,因此尺寸可以减小。同时需要注意的 是反型结构 Main Amplifier 的负载是由 25 欧姆到 50 欧姆的变化过程, 大家可能不易理解,传统型的是由大负载获得高效率,而反型的却用小负 载获得,其实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实现负载调制和效率提高即可。
从上图得知工程模型比原理模型在输入和输出端增加了 offset 线, 其目的有 3 个:其一,调整 offset4 的长度,可以微调 Main Amplifier 的负载阻抗,以达到高效率和高线性的目的;其二,调整 offset3 的长 度可以保证小信号下 Auxiliary Amplifier 的开路效果,通常阻抗为 300 欧姆;offset1 和 offset2 用于调整两路的相位差,由于 Main Amplifier 和 Auxiliary Amplifier 工作点上有差别,必然相位上存在差异,因此 需要微调,另外其长度也能调整功放的中心频率。
到 25 欧姆转换的工装,相对较为麻烦,这也是其缺点。
● 反型结构、增大负载阻抗
前面已经谈到反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小了功放尺寸,再加
上增加负载阻抗,能进一步减小尺寸,其原理框图如下
50ohm/90deg
Carrier Amplifier Offset1
Peak Amplifier Offset2
Z0 = γ R = Ropt Doherty 功放工作的三个阶段
就本质而言,Doherty 技术就是有源负载调制技术,也就是说,Main Amplifier 的负载随着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必要分不同阶段分别 阐述功放的状态,以及各阶段功放状态的转变。从输入信号强度划分,Doherty 功放的工作区域大致为三个阶段:小信号阶段、中等信号阶段和大信号阶段。 1)小信号阶段
当信号逐渐增强时,Auxiliary Amplifier 开启,有源调制效应出现, Main Amplifier 的等效负载,由 2Ropt 向 Ropt 方向减小(并没有达到 Ropt), 而 Main Amplifier 电压受到 Auxiliary Amplifier 牵制保持预饱和状态(进 入深度饱和线性会极差),Auxiliary Amplifier 的负载也由开路状态向 Ropt
第 8 页 共 40 页
LPA-S1 线性功放中主功放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即 MRF21180 的反 型 Doherty 结构。 B)增加或者减小负载阻抗
●传统结构、减小负载阻抗 通常功放都是以 50 欧姆负载进行匹配设计的,而功放的阻抗一
般只有几欧姆,因此匹配电路的尺寸较大,匹配电路也比较复杂,为 了减小电路尺寸并且降低匹配设计难度,可以将负载阻抗降低,比如 说 25 欧姆,那么其框图如下
2. Doherty 功放的原理 Doherty 技术是由 W.H.Doherty 于 1936 年发明的,最初应用于行波管,
为广播提供大功率发射机,其架构简单易行,效率高,曾一度广泛应用。 Doherty 的原理框图如下
第 1 页 共 40 页
图 1 Doherty 功放的基本框图
Doherty 功放分两路,一路是 Main Amplifier,或者称为 Carrier Amplifier,处于 AB 类状态,另一路是 Auxiliary Amplifier,或者称为 Peak Amplifier,一般为 B 类或者 C 类状态,输入端为 Willkinson 二等功分器, Auxiliary Amplifier 一路输入端有 1/4 波长线,用以平衡两路的相位;而 Main Amplifier 一路的输出端也有 1/4 波长线,作用除了与 Auxiliary Amplifier 输入端 1/4 波长线相呼应外,也是实现不同信号强度时负载变换, 达成负载调制的关键部件。
Doherty 功放
1. Doherty 应用的背景 为了提高通讯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为用户提供快速的数据传输和多媒体
数据业务以及全球漫游功能,现在的通讯系统采用宽带的数字调制技术,如 BPSK、QPSK 和 QAM 等,WCDMA、TDSCDMA 和 CDMA2000 均为非恒包络信号, 其峰均比都较高,这就意味着发射通道要使用高线性放大器,为了满足大动 态内的线性指标,系统通常使用大回退的 AB 类功放,功放的效率极低,又不 能满足供应商的节能要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能借助高效率功放和线性 化技术的有效配合。目前的线性化技术有前馈技术、模拟预失真和数字预失 真,前几年前馈技术和模拟预失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商用机中,随着技术的 发展和精力的投入,数字预失真技术近一两年内也陆续成熟并得以应用,这 样就有待于高效率功放的出现。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小回退 AB 类功放、Doherty 技术、Cherix 技术、EER(envelope elimination and restoration)和动 态包络跟踪等技术。其中,小回退 AB 类功放虽然实现容易,便于生产,但其 提高效率的能力有限,不足以满足要求;Cherix 技术需要信号幅度和相位在 宽频带内的精确转换,技术难度很大;EER(envelope elimination and restoration)和动态包络跟踪需要宽带和高反应速度的电源转换器,目前的 器件不能达到要求;而 Doherty 技术不需要高性能的器件,只是通过匹配电 路和 Auxiliary Amplifier 的配合实现有源调制即可,鉴于 Doherty 功放结 构简单的优点,其研究比较广泛,也陆续付诸使用,并在原由构架至上有所 演变,以克服其自身缺点,谋求性能改善。不过动态包络跟踪技术同时实现 了高线性和高效率,并且结构相对简单,就个人观点其将是继 Doherty 技术 后的发展趋势。
从上面公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负载上的电压只与 Main Amplifier
电流有关,当然线性指标也主要由 Main Amplifier 决定;另外 Main Amplifier
的输出电压是由 Auxiliary Amplifier 电流牵制的。
第 2 页 共 40 页
图 2 Doherty 功放的等效电路
在小信号阶段,由于 Auxiliary Amplifie 工作在于 B 类或者 C 类,信号
强度不足以使得其工作,因此其截止, I p = 0 ,呈现开路状态,因此
Vm
=
2Z
2 0
Ropt
Im
Main Amplifier 等效负载为
Zl
=
2Z02 Ropt
= 2Ropt
由于 1/4 波长变换线将负载变为 2Rpot,负载电压升高,致使 Main Amplifier 提前进入预饱和状态,效率提高。 2)中等信号阶段
第 5 页 共 40 页
总结: 从 Doherty 功放的基本原理出发,我觉得它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保持高效 率的关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小信号提前饱和效应 利用功放工作点越靠近饱和点,功放效率越高的特点,小信号 时,Auxiliary Amplifier 截止,Main Amplifier 负载为 2Ropt, Main Amplifier 提前预饱和,效率提高; 2. Auxiliary Amplifier 的牵制作用 为了保持 Main Amplifier 的高效率而不使其进入饱和状态, Doherty 功放利用 Auxiliary Amplifier 的推挽作用,牵制住 Main Amplifier 的输出电压不变(理想情况),而其输出电流随输入电平 变大,其等效负载减小 2Ropt—Ropt,实现高功率输出,也称作“负 载调制”. 3. Main Amplifier 的状态转变 Main Amplifier 在小信号阶段应该处于最大效率匹配状态,大信 号时处于最大输出匹配状态,中等信号阶段 Main Amplifier 处于由最 大效率状态到最大输出状态的过渡状态,既能保证较高的效率又能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