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 2014年02月07日来源:【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为防止和减少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持续稳定好转,从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是《吉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吉政办发〔2012〕8号)配套的专项规划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期间指导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
我省是老化工基地,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等中省属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从石油开采到成品油炼制等一系列产业链,并从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医学制药等主要化工类型企业衍生出许多直接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化工企业。
1.企业特点。
我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成份复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大约250个品种。
从业单位包括中央企业、省管企业、市县管企业、乡镇企业四个层次。
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17户,经营企业5280户,分别占全国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总数的0.75%和2.51%。
我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特点是经营企业多、生产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少,从业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生产投入多、安全投入少,产品数量多、产量规模小。
相当一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人。
2.产品构成。
全省217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气体生产企业45户,占总数20.64%;糠醛生产企业42户,占总数19.27%;酒精生产企业13户,占总数5.96%;农药生产企业13户,占总数5.96%;油漆生产企业11户,占总数5.05%;硫酸、盐酸生产企业12户,占总数5.5%;甲醛生产企业:7户,占总数3.21%;其余75户生产企业,产品达300多个品种。
3.生产企业的分布。
我省217户危化品生产企业,重点集中在长春、吉林、四平、通化、松原等5个地区,危化品生产企业共计187户,占全省危化品生产企业总数的86.18%,尤其是吉林市,危化品生产企业75户,占全省总数的35%。
4.初步形成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体制和机制。
一是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
各市(州),县(市)区全部设立了专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科(处)、股,有的重点乡镇还在安监站内设立了专门的危险化学品监管小组等,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
二是建立了从省到市、到县区的信息网络。
依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金安工程”,全省各级政府拨专款,为各级安全监管局建立了专网,通过“金安工程”专网,各级安全监管系统逐步实现省、市、区网上办公、网上信息报送和召开各级层面的视频会议。
三是建立了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局际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了工作规则和工作方案。
2010年,联席会议组成单位由原来的20个部门增加到23个部门。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解决了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等深层次的问题。
四是组织了一支优秀的危险化学品专家队伍。
省安全监管局建立了危险化学品专家库,每年对专家库进行增补,含盖危险化学品领域全部专业。
各级中介机构对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成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专业技术方面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全省初步建立起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危险化学品技术支撑体系。
“十一五”期间,通过各地区安全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管和指导,各企业的全力投入和努力,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十五”期间有所减少,共发生危化品安全事故6起,死亡12人,其中,2006年没有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2007年2起,死亡6人;2008年2起,死亡3人,同比起数持平,少死亡3人,下降50%;2009年2起,死亡3人,同比起数和死亡人数持平;2010和2011连续两年没有发生危险化学品死亡责任事故。
我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很严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部分中小企业设备简陋、工艺相对落后,自动控制水平低,安全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全省化工企业集聚程度低,多数地区的化工园区还在筹备之中,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化工园区的管理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企业主要负理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化工专业知识和从业经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企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大型自动化化工装置安全生产的需要。
3.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县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少与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安全监管部门缺少专业人员,安全检查的深度、广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对企业隐患整改督促不够,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4.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领域的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以及专家队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中发挥的作用不突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较低。
5.公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亟待提高。
危险化学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公民缺少安全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缺乏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由于错误使用危险化学品导致的化学灼伤、化学中毒等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三)发展趋势。
1.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
我省2010年亿元GDP死亡率为0.20,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77.3%。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与安全的矛盾凸显,在影响安全生产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文化环境等重要因素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降低和控制事故发生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任务。
2.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任务将更加繁重。
“十一五”期间,吉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乙二醇装置联产环氧乙烷改造项目建成投产,40万吨/年ABS和32万吨/年的苯乙烯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吉林化工园区新建、续建30个化工项目,总投资101.1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4.3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
根据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1800万吨/年;乙烯达到140万吨;ABS树脂达到58万吨;生物化工醇达到100万吨;氯、碱产能达到70万吨;苯乙烯达到46万吨;丁辛醇达到48万吨;丙烯腈达到42万吨;苯酚丙酮达到37万吨;聚碳酸酯达到 17万吨;乙丙橡胶达到7万吨;赖氨酸达到50万吨;苯胺达到30万吨。
伴随着石油化工的快速增涨,煤化工、生物化工也将扩大产业规模,我省将拥有工艺、装置、设备、控制更为复杂,高温、高压,连续作业性更强,危险化学品储存量更大、危险源更为集中的大型企业。
如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确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大、危险源集中的大化工、大装置、大设备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全省发展良好的势头提供安全稳定环境,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3.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安全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
搞好安全生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建设“平安吉林”、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我省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对政府各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了明确,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为加强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了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
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吉林省政府发布的《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要求,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4.随着广泛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对危险的防范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更加受到重视,公众参与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对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
通过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防范的社会氛围。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总要求,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规划目标。
实现危险化学品领域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安全有保障、企业进园区的目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不突破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减少较大事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促进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发展。
1.“十二五”期间,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
2.2012年底,全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力争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
到2015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
3.全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点市(州)和重点县(市、区)要全部建立化工园区,新建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
到2015年,城镇内存在高安全风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现搬迁、转产或关闭。
4. 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任务(一)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
1.根据《吉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产业规划布局。
到2013年县级以上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