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4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04-4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在悬吊管中,水流从悬吊管的最远端向立管方向运动, 沿流动方向,水头损失迅速增加,而雨水斗前的水位变化不 大,即可利用的水头几乎维持不变,按水力学中的能量方程 进行分析,可知管内呈不断增大的负压,在与立管的交叉点 处负压最大。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3.水力计算方法 (1)计算汇水面积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计算排水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和 汇水面积。 (2)计算总的降雨量 确认当地气象资料如降雨强度和重现期。 (3)布置雨水斗
选择压力流雨水斗的规格和额定流量,计算各汇水面积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H
hx
x x
Hx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水力分析退前进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3)沿程水头损失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一般使用内壁喷塑柔性排水承 压铸铁管或钢塑复合管及承压塑料管等,应采用海曾—威廉 公式计算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并采用不同的C 值: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6)估算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即水力坡度i,i=H/LA ; (7)根据管段流量和水力坡度,查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水力 计算图确定管径,水流速度应不小于1m/s; (8)检查系统的高度H和立管管径的关系应满足设计要求; (9)计算系统的压力降hf=iLA,有多个计算管段时,应逐段 计算后累计; (10)检查是否满足:H-hf≥1m ;并计算系统的立管最高处 的最大负压值,检查各节点压力平衡状况,如负压值或节点 压力平衡不满足要求,应调整管径,重新计算,达到要求为 止。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适用条件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各种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选择,除考虑安全性、经济性 以外,主要应根据各种雨水排水系统的特点,结合当地以及 该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确定。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1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置
4.立管 布置:立管一般沿墙、柱明装,民用建筑内,一般设在楼 梯间、管井、走廊等处,不得设置在居住房间内。 管径: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与其连接的悬吊管管径。 重力流雨水系统立管的上部为负压,下部为正压, 所以立管是处于压力流状态,排水能力较大。 连接:排出管埋设在地下,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中容易出
屋面汇水最低处应 至少设置一个雨水斗; 同一系统中的雨水斗宜 在同一水平面上。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几何高度
悬吊管应低于雨水斗的出口1m 以上;
雨水排水管道中的总水头损失与流出水头之和不得大于
雨水管进、出口的几何高差。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虹吸式雨水斗
进水格栅
整流罩
下沉式雨水斗
接出管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在雨水斗的接出管上,由于一般的虹吸式雨水斗都有较 大的水头损失,加上雨水斗的出水管较细,管道内流速较快, 速度水头较大,两项之和与可利用的水头之差的绝对值不大, 雨水斗以下的连接管,管道内呈小的负压或正压。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压 力 流 雨 水 排 水 系 统 水 力 计 算 图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3.立管和排出管水气流动状态 从立管与悬吊管交点向下,可利用的水头迅速增加,大 大超过因管道长度增加而增加的水头损失,立管内的负压值 也随之很快减少至零,继之出现逐渐增加的正压,立管底部
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正压逐渐被消耗,至排水井处与
大气相通,管道中的压力为零,雨水斗的进水水面至排出口 的总高度差,即有效作用水头,全部用尽。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2.悬吊管水气流动状态 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内,管道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状态是变化的。
悬吊管内的水流状态
雨量较小 降 雨 量 变 化 雨量大 有自由表面的波浪流
脉动流
满管气泡流和满管气水乳化流 水的单相流状态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第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H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水力分析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1.雨水斗水气流动状态 采用虹吸式雨水斗,管道中是全充满的压力流状态。 虹吸式雨水斗为下沉式,置于屋面层中,具有良好整流功能。 降雨过程中,雨水通过格栅盖进入雨水斗后,落入屋面层以下的 深斗内,斗内设有带孔隙的整流罩,使处于涡流状态的雨水平稳 地以淹没泄流状态进入排水管。 下 最大限度减小了天沟积水深度 沉 使屋面承受的雨水荷载降至最小 虹吸排水的过程 式 使雨水斗的出口获得较大的淹没水深 雨 水 消除了掺气现象 斗 提高了雨水斗的额定流量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水流速度
系统中的所有管段,管道内的设计最小流速应大于1m/s, 最大流速常发生在立管上。
立管的 设计流速
宜小于6m/s; 不宜小于2.2m/s; 最大不宜大于10m/s。
立管底部接至室外窨井的排出管管内流速不宜大于1.5m/s。 雨水管系的出口应放大管径,出口的水流速度不宜大于1.8m/s, 以减少水流对排水井的冲击,如出口速度大于1.8m/s,应采取 消能措施,宜通过消能井溢流至室外排水管道。
问题的薄弱环节,立管的下端宜采用 2个45º 弯头
或大曲率半径的90º 弯头接入排出管。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1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置
5.排出管 雨水排出管设计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6.埋地横管 管径:埋地管的最小管径为200mm,最大不超过600mm。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第5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适用条件
雨水排水系统应优先考虑外排水,但要先征得建筑师同意。 屋面集水优先考虑天沟形式,雨水斗应设置于天沟内。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适用于大型屋面的库房、工业厂 房、公共建筑等。 不允许室内冒水的建筑,应采用密闭系统或外排水系统, 不得采用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87型雨水斗系统和虹吸式压力流系统应采用密闭系统。 寒冷地区应尽量采用内排水系统。 单斗与多斗系统比较,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单斗系统。 虹吸式雨水系统悬吊管上接入的雨水斗数量一般不受限制。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水头损失
雨水排水系统的总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之和应小于雨水 斗天沟底面与排水管出口的几何高差,其压力余量宜稍大于 100Pa。 压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悬吊管与立管交点(转折点) 处的最大负压值,对于金属管道不得大于80kPa ;对于塑料 管道应视产品的力学性能而定,但不得大于70kPa。 管段计算所得压力值应基本平衡,否则应调整管径重新 计算。
1.虹吸式雨水系统水力计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障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维持正常的压力流排水状态, 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雨水斗的设置
虹吸式雨水斗应设置在天沟或檐沟内,天沟的宽度和深度 应按雨水斗的安装要求确定,一般沟的宽度不小于550mm ,沟 的深度不小于300mm。
一个计算汇水面积内, 不论其面积大小, 均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雨水斗; 而且雨水斗之间的距离 不应大于 20m。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4.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4.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2.计算公式 (1)额定流量下雨水斗的水头损失与局部阻力系数 雨水斗的局部阻力系数因雨水斗的结构、尺寸、材质不 同而有所差别。 国产虹吸式雨水斗的局部阻力系数
雨水斗型号
局部阻力系数
YT50
1.3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