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难题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难题汇编及答案
∵AC是∠DAB的平分线,E是AB的中点,
∴E′在AD上,且E′是AD的中点,
∵AD=AB,
∴AE=AE′,
∵F是BC的中点,
∴E′F=AB=5.
故选C.
10.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上,BD=3,DC=1,点P是AB上的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 )
A.4B.5C.6D.7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其边长,再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E′F的长度即可.
【详解】
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6,BD=8,
∴AB= =5,
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
A. B.1C. D.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面积求解方法得到 , ,故可求解.
【详解】
∵点 为 中点
∴ = 4.5
∵
∴ =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中线的性质.
13.下列几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6.如图,在 中, ,将 沿直线 翻折,点 落在点 的位置,则 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B,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解: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得:∠D=∠B=33°,
根据外角性质得:∠1=∠3+∠B,∠3=∠2+∠D,
∴∠1=∠2+∠D+∠B=∠2+2∠B=∠2+66°,
A.4B.8C.6D.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AG与BF交点为O,∵AB=AF,AG平分∠BAD,AO=AO,∴可证△ABO≌△AFO,∴BO=FO=3,∠AOB=∠AOF=90º,AB=5,∴AO=4,∵AF∥BE,∴可证△AOF≌△EOB,AO=EO,∴AE=2AO=8,故选B.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Rt△ABC中,∠C=90°,∠B=3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则∠CAD的度数是( )
A.20°B.30°C.45°D.6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BAC=60°,由中垂线性质知DA=DB,即∠DAB=∠B=30°,从而得出答案.
∴DE=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求出A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5.如图,在 中,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 , 的中垂线交 于 , ,则 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17.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证明△ABC≌△FDE,还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AD=FBB.DE=BDC.BF=DB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AC=FE,BC=DE,
∴要利用“SSS”证明△ABC≌△FDE,需添加条件“AB=DF”或“AD=BF”.
∴∠1-∠2=66°.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7.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设AC=b,BC=a,分别在直角△ACE与直角△B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两式相加得: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斜边
故选:D.
【点睛】
考查勾股定理,画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AD∥BC,∠C =30°,∠ADB:∠BDC= 1:2,则∠DBC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AD,根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和BD=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
∵AB=AC,D为BC的中点,BC=12,
∴AD⊥BC,BD=DC=6,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 ,
∵S△ADB= ×AD×BD= ×AB×DE,
【详解】
在△ABC中,∵∠B=30°,∠C=90°,
∴∠BAC=180°-∠B-∠C=60°,
由作图可知MN为AB的中垂线,
∴DA=DB,
∴∠DAB=∠B=30°,
∴∠CAD=∠BAC-∠DAB=3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中垂线的作图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
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DC=1,BC=4,∴BD=3,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90°,∴BC′⊥BC,∠BCC′=∠BC′C=45°,∴BC=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 = =5.故选B.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EA=EC,在由等边对等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
∵D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A=DB, ,
同理可得: ,
∵ ,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
9.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8,BD=6,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A.3B.4C.5D.6
A.三个角度之比为1:2:3的三角形B.三个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
C.三个边长之比为8:16:17的三角形D.三个角度之比为1:1:2的三角形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D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C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D. ,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4.在直角三角形中,自锐角顶点引的两条中线为 和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A.3B.2 C.2 D.6
【答案】D
【详解】
A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
D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
B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4x、5x,满足: ,是直角三角形;
C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16x、17x, ,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ab= ×8=4,
故选A.
18.如图,Rt△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若AD=5cm,C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DE是()
A.5cmB.4cmC.3cmD.2cm
【答案】C
【解析】
∵点D到AB的距离是DE,
∴DE⊥AB,
∵BD平分∠ABC,∠C =90°,
∴把Rt△BDC沿BD翻折后,点C在线段AB上的点E处,
∴∠1=∠2,∠3=∠4,
∠ACE=∠A+∠ABC,
即∠1+∠2=∠3+∠4+∠A,
∴2∠1=2∠3+∠A,
∵∠1=∠3+∠D,
∴∠D= ∠A= ×30°=15°.
故选A.
【点睛】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分析.
8.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30°B.36°C.45°D.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C=150°,∠ADB=∠DBC,进而得出∠ADB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D∥BC,∠C=30°
∴∠ADC=150°,∠ADB=∠DBC
∵∠ADB:∠DBC=1:2
∴∠ADB= ×150°=50°,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