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细胞骨架
微丝装配的特点 微丝装配的特点
actin与 3、G- actin与 F-actin存在动 actin存在动 态平衡; 态平衡;
3、微丝装配的过程 、微丝装配的过程
第一步:成核。 第一步:成核。 第二步:延伸。 第二步:延伸。
(三)微丝特异性药物 细胞松弛素(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 ) 鬼笔环肽(phalloidin) 鬼笔环肽( ) 微丝的功能依赖于肌动蛋白的组装 和去组装的动态平衡
肌球蛋白运动
Pi释放,头部与肌动蛋 释放, 释放 白强结合,头部向 线 白强结合,头部向M线 方向弯曲, 方向弯曲,引起细肌丝 向M线移动; 线移动; 线移动 ADP释放 释放ATP结合上去, 结合上去, 释放 结合上去 头部与肌动蛋白纤维分 离。 如此循环
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
微管: 微管:中空的管状结构 暂时性的微管结构:间期细胞质微管、 暂时性的微管结构:间期细胞质微管、纺 锤体微管等 永久性的微管结构:纤毛、鞭毛、 永久性的微管结构:纤毛、鞭毛、神经轴 突等
一、 微管的组成与极性
α、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 微管蛋白异二聚体, 的基本单位。 的基本单位。 微管蛋白在生物进化中非常稳定。 微管蛋白在生物进化中非常稳定。
微管蛋白二聚体具有两个GTP结合位点 微管蛋白二聚体具有两个GTP结合位点 GTP α球蛋白结合的GTP从不发生水解或交换。 球蛋白结合的GTP从不发生水解或交换。 GTP从不发生水解或交换 β球蛋白是一种G蛋白,结合的GTP可发生 球蛋白是一种G蛋白,结合的GTP可发生 GTP 水解,结合的GDP可交换为GTP。 水解,结合的GDP可交换为GTP。 GDP可交换为GTP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概述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组成:微丝、微管、中间丝 具有多种功能的高度动态的结构体系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第一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
微丝概述
微丝:肌动蛋白丝; 微丝:肌动蛋白丝;纤维状肌动蛋白 微丝的结构和功能取决于所结合的微丝结合蛋白 微丝处于组装和去组装的动力学过程
Organization of MT bundles by MAPs . Spacing of MTs depends on MAPs
Insect cell expressing Insect cell expressing MAP2 tau From J. Chen et al. 1992. Nature 360: 674
The function of GTP-tubulin cap
Microtubule disassemble when GDPtubulin are exposed.
(三)微管特异性药物
秋水仙素抑制微管装配, 秋水仙素抑制微管装配,长春花碱具有 类似的功能。 类似的功能。 紫杉醇和重水能促进微管的装配, 紫杉醇和重水能促进微管的装配, 并使 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与温度有关
一、微丝(MF)的组成及其组装 微丝( )
( 一 ) 微 丝 的 结 构 与 成 分
G-actin
F-actin
肌动蛋白单体的结构
负极
外观呈哑铃形 具有极性 具有ATP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 具有
正极
(二)微丝的装配
1、微丝装配的条件 Mg2+、高浓度的Na+、K+离子、G-actin。 高浓度的Na 离子、 actin。 在含有钙离子以及低浓度的钾、 在含有钙离子以及低浓度的钾、钠等阳 离子的溶液中,微丝趋于解聚。 离子的溶液中,微丝趋于解聚。
2、微丝装配的特点 、微丝装配的特点
)、肌动蛋白 (1)、肌动蛋白 单体装配时头尾 相连, 相连,形成的微 具有极性。 丝具有极性。
微丝装配的特点 微丝装配的特点
2、只有与ATP结合的 、只有与 结合的G-actin才能参与微丝的组装 结合的 才能参与微丝的组装 3、两极装配速度正极大于负极,存在“踏车”现象 、两极装配速度正极大于负极,存在“踏车”
溶胶层:维持细胞的形态, 溶胶层:维持细胞的形态,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应力纤维: 应力纤维:具有收缩功能
Composed of actin filaments and myosin-II
结构类似肌原纤维, 结构类似肌原纤维, 使细胞具有抗剪切 力。
参与阿米巴运动、胞质环流、 参与阿米巴运动、胞质环流、吞噬等活动
微管蛋白二聚体线性排列形成一条微管 原纤维。 原纤维。 微管是由13 微管是由 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 构,直径22~25nm。 直径 。
细胞内微管的类型
Singlet
Double A B In cilia and flagella Triplet A B C
In centrioles and basal bodies
(二)非传统类型的肌球蛋白
Myosin I 、V型结 合在膜上, 合在膜上,与膜泡 运输有关。 运输有关。
四、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 一 ) 肌 纤 维 的 结 构
参与肌肉收缩的蛋白质
肌肉收缩过程中蛋白质起主要的作用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
维持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形状
增 加 膜 的 表 面 积
无 收 缩 能 , 功
Contractile ring: For cytokinesis
非 肌 肉 细 胞 中 具 有 收 缩
功 能 的 典 型 代 表
肌球蛋白: 三、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 属于肌动蛋白结合的分子马达蛋白,趋向微丝 属于肌动蛋白结合的分子马达蛋白,
Motors carrying different cargo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ibroblast
微管组织中心(MTOC) 三、微管组织中心(MTOC)
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 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并使之 延伸的细胞结构。 延伸的细胞结构。 常见的MTOC:中心体、鞭毛和纤毛的基体。 常见的MTOC:中心体、鞭毛和纤毛的基体。 MTOC MTOC决定微管的极性,负极指向MTOC,正极 MTOC决定微管的极性,负极指向MTOC, 决定微管的极性 MTOC 背向MTOC。 背向MTOC。 MTOC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微管装配的过程: (一)微管装配的过程:成核 延伸 微管装配的特点: (二)微管装配的特点: 1、与GTP结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参与装配过程; GTP结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参与装配过程; 结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参与装配过程 装配形成的微管具有极性,正极为β微管蛋白, 2、装配形成的微管具有极性,正极为β微管蛋白, 负极为α微管蛋白; 负极为α微管蛋白; 装配速度两极不同,正极快,负极慢; 3、装配速度两极不同,正极快,负极慢; 存在踏车现象; 4、存在踏车现象;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
神经冲动 Ca++释放 原肌球蛋白位移
粗、细肌丝相对滑动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
肌肉收缩
肌丝相对滑动模型
肌球蛋白结合ATP, 肌球蛋白结合ATP, ATP 引起头部与肌动蛋白 纤维分离; 纤维分离; ATP水解, ATP水解,引起头部 水解 与肌动蛋白弱结合; 与肌动蛋白弱结合
五、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网络的调节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s MAPs MAP分子至少包含一个 1、MAP分子至少包含一个 结合微管的结构域和一个向 外突出的结构 域。突出部 位伸到微管外与其它细胞组 如微管束、中间纤维、 分(如微管束、中间纤维、 质膜)结合。 质膜)结合。 主要功能: 2、主要功能:①促进微 管组装。 管组装。② 增加微管稳定 促进微管聚集成束。 性。③促进微管聚集成束。
每个Tm的长度相当于7个肌动蛋白, 每个Tm的长度相当于7个肌动蛋白,呈长 Tm的长度相当于 杆状。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的沟中,主要 杆状。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的沟中, 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 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调节肌动 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
含三个亚基,肌钙蛋白C特异地与钙结合, 含三个亚基,肌钙蛋白C特异地与钙结合, 肌钙蛋白T与原肌球蛋白有高度亲和力, 肌钙蛋白T与原肌球蛋白有高度亲和力, 肌钙蛋白I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肌钙蛋白I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主 ATP酶活性 要作用是调节肌肉的收缩。 要作用是调节肌肉的收缩。
的正极。 的正极。 • 已知15类(myosin I-XV)。 I-XV)。 已知15类 15 •其中Myosin I、II、V研究较多。 其中Myosin I、II、 研究较多。 其中 II被称为传统的肌球蛋白 Myosin II被称为传统的肌球蛋白
II型肌球蛋白 (一)II型肌球蛋白
Myosin II组成粗肌 II组成粗肌 丝,参与肌丝的滑 动; II型参与形 Myosin II型参与形 成应力纤维和胞质 收缩环。 收缩环。
中心体(centrosome) 中心体
中心体(centrosome)结构:中心体由两个相互 中心体(centrosome)结构: (centrosome)结构 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周围是一些无定形物质, 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周围是一些无定形物质, 叫做外中心粒物质(PCM)。 叫做外中心粒物质( )。 γ管蛋白 : 位于中心体周围的基质中, 环形结 管蛋白: 位于中心体周围的基质中 , 管蛋白 结构稳定, 构,结构稳定,为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提供起始 微管蛋白二聚体提供起始 装配位点, 装配位点,所以又叫成核位点 。
六、微管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
细胞形态的维持 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物质运输
七、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