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治维新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日本与中国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一直以来就有人认为他们同属于“中国文化圈”,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先生讲:“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属于中国文化圈,和中国的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因此,可以说中国与日本之间在教育思想,文化特征等发展上有极大的共通之处,研究日本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对于我国学校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19世纪中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自此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维新的领导者们,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用日本学者的话说:明治维新“为前史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
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二)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实业教育
(四)大力兴办师范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和物质待遇
19世纪末的中国,政治腐朽、经济衰败,教育的颓废更是令人痛心。
从最基本的学校教育来看,尚无一个全国统一的、上下衔接的学校教育系统。
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当时的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教育的官员对日本教育制度,特别是学制的关注。
他们通过中日教育状况的对比,颇感日本教育发达、体制周详,因而将许多有关日本学制的资料翻译介绍到国内来,以期效法。
由直观而生羡慕,由羡慕而生比较,由比较而生追求,而后才有改革的思潮和实践。
对日本教育的实际考察、大量日本学制资料在中国涌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成为时人关注的热点,清末教育界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效法日本、改革教育、建立新学制的社会舆论。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就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令民七岁以上皆入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立专门高等学大学,各量其力,皆立图书仪器馆”。
他以为日本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发达,人才众多。
明治维新给清末学制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
清末学制大量吸收日本学制的养料,改变了晚清以来只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模式,转而重视发展普通教育和师范教育,促进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使中国教育开始摆脱自我封闭,进而逐步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之中。
日本幕府统治末期,一批爱国有识之士认识到为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必须大力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遂提出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主张。
福泽谕吉就是“文明开化”、“文明救国”主张的重要代表之一。
福泽谕吉是日本幕府末期至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福泽谕吉已经逝去百年,但时至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其教育思想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福泽谕吉提倡“文明开化”和“崇实致用”。
他认为,实现文明开化必须依靠人类的智慧,来自外国的实学也不可能轻易地成为自己国家的东西。
他所说的普及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他接受西方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主张人人平等,没有与生俱来的贵贱之别,受教育是人人应有的权利;他又从国家的角度认为普及学校教育是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
为培养独立自由的个人和建立文明富强的国家,在重视广设学校的同时, 福泽谕吉又明确提出在学校
中应实践“和谐发展”的教育。
学校教育应促进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福泽谕吉也十分重视道德教育。
福泽谕吉所强调的道德,与传统的儒学孔孟之道不同,它主要是指通行的人情道理这一普遍的德性,是一种超越宗教派别的道德规范。
福泽谕吉提倡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目的正是培养独立自由的体、智、德兼备的完人。
福泽谕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普及教育,并且德、智、体和谐发展,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能给人们诸多启示,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我国应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的范畴。
我们虽然已作了不少努力和探索,但是从自1979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开始的应试教育至今仍未能根本扭转。
这种片
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模式,严重地影响了中学教学,致使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未能摆脱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状况。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纵观历史,日本从明治维新前的落后挨打到维新后的跻身列强、称霸东亚乃至二战后从崩溃的废墟中崛起,根本原因就在于完备的近代教育,基础初等教育普遍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同时也为国民进一步接受实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实业教育的发展对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中科学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出现又拓展了实业教育发展的范围。
这样,三种层次的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就导致了物质资源贫乏的小国日本成为东亚大国。
有日本的崛起,我们终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知识是强国的基础,教育则是强国基础的基础,而国家能否营造出适合于教育发展的环境则是这一切的前提...
强国离不开教育!教育乃国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