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血肉长城——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赖琼
教学目的
• 了解抗日战争发生、发展以及胜利的过程;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 怕牺牲的精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 意义。 •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学热爱共 产党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 想情感
1901年《辛丑条约》日本 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 日根据《朴茨茅斯和约》 占领了辽东半岛,建立一 整套殖民机构。
4万多日本军队:关东军
1901 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27年《对华政策 纲领》,决定武力 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并确立了把“满蒙” 与“中国本土分离 开来”的方针。
• 其一:它本身内含的强烈侵略扩张要 求。 • ‚武士道‛精神的基本道德观念是‚忠、
义、勇‛,其传统精神是崇尚武功,以杀 伐征战为荣,其基本的政治信条认为日本 乃‚万邦之本‛,其基本的政治理想是 ‚征服世界‛。这些思想观念尽管相当粗 陋,但却是根深蒂固的。
• 其二:强烈的忠君、忠主观念。
• 只有在这个阶层中培育出浓厚而强烈的‚忠 君‛、‚忠主‛思想,它才容易被愚弄、驾 驭和利用,才能见容于历代封建统治者。使 武士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是依靠理智而是凭 借盲目顺从决定行动的群体。 • 尤其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了军事改革, 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向军队灌输‚尊 重天皇、忠于天皇、为天皇贡献一切‛的封 建道德观念,以武士道和为天皇效忠卖命作 为军人的精神支柱。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 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 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 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 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 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 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郭廷以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 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的 方针,明治天皇《御笔信》, 申明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 开拓万里至波涛,布国威于四 方。” 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进取 政策和“南进”的海洋进取政 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是台湾苗栗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28 年4月以裱糊工身份,从事皇宫书籍整理工作。发现 了《田中奏折》。在有正义感的日本朋友帮助下,他 秘密潜入皇宫书库,抄录了这份长达60多页的文件并 寄到中国东北保安总司令部。该司令部外交主任王家 帧收到这些文件后找人翻译成中文。 ▲1929年12月,南京出版的《时事月报》首次披露 《田中奏折》,引起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以后,英、 美、苏各国报纸均先后披露《田中奏折》。日本当权 人物矢口否认。但是,田中提出的罪恶计划,后来都 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所证明。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国一 的、 侵日 略本 战发 争动 灭 亡 中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 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
族的深重灾难
• 日本国,古称‚大和‛。七世纪后半期以 ‚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起称‚大日本帝 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九州、四国、本州 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 其与中国、朝鲜和前苏联仅一水之隔。总 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东北地 区的1/3。
曾任外务卿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副岛 种臣在《大陆经略论》中说得更为直白: “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 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 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 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 ②资源匮乏 •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 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 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 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 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 战争,以期平靖”。 •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 其四,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西方的生存 竞争文化畸形结合,生成了变态的‚大 和魂‛文化,露骨地宣传日本民族优越 论,同时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一种工 具。
• "强者意识" • 国家民族主义
在目前流通的一万日元的钞票上,印着一位日本人肖像, 他就是被誉为‚日本近代文明缔造者‛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1835—1901)。正是这位出身低贱而又性格叛逆的学者,在 100多年前将原本崇尚中华文明的日本引上了‚脱亚入欧‛的 道路,并推动日本一步步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
重点与难点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带来的灾难 2、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和作用 3、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 4、战后日本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原因和我 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流砥柱 • 第五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明治天皇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 的开始。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 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中日 马关条约》,使日本成了 “暴发户”。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
• • • • • • 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 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 银三千万两。(清3年,日4年国家的财政收入)
1856年1月,法国军舰在大阪靠岸,有十三个法 国水兵入港后和当地武士发生冲突,法兵十三人被 砍伤,法方要求严惩有关武士。当时主政的德川幕 府方面立刻有13名武士申请切腹表示负责。 日方布置好精美的切腹仪式场后,邀请法方派 代表前往监看。法方以为是参观审判,到现场才知 道是进了刑场——只见穿纯白衣服的十三名武士毫 无畏惧,一个一个开始切腹,法方代表看得脸色苍 白,冷汗浃背,几个代表当场呕吐。切到第四人时, 法方代表要求停止切腹,仓皇离去,事件即获解决。
• 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精神就是看透了 死亡,为君主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武 士道的世界,‚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 表现。 • 它其实是想让其他人知道:‚日本人不 但蔑视死亡,还蔑视痛苦。一旦失败, 就用这种死法来赎罪。‛对任何人来说, 日本都是一个恐怖的敌人,而且其最恐 怖之处不是他们的强悍,而是他们那种 不择手段的思维方式 。
3、自然灾害
• 2、当时的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 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尖锐,为了转移人们的 对本国的视线。(1929-1933年) • 3、以侵华作为征服亚洲、征服世界的基 地; • 4、中国的衰落; • 5、‚武士道‛意识与‚大和魂‛精神 ;
武士道精神与大和魂
• 武士是日本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也是 日本1000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活跃的一 个阶层。这个社会阶层的特殊,就特殊在它 不仅是职业的、世袭的,而且是社会的一个 上层等级,是日本封建政权野蛮统治始终一 贯的政治支柱。日本军事封建帝国的历史特 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阶层的 顽固存在和对政治的积极参与。日本的对外 侵略扩张也因以‚武士道‛精神为核心的武 士文化的支持而变得格外危险。
1931年6月,日本参 谋本部秘密制定以武力 侵占中国东北的《满蒙 问题解决方案大纲》, 并由陆军省下达给关东 军。关东军主任参谋板 垣征四郎和作战参谋石 原莞尔等密谋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
板 垣 征 四 郎
石 原 莞 尔
(2万对30万.关东军无空中武、轻武器也无捷克轻机枪。全 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 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东北航空处的260余 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据统计,仅9 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
不抵抗政策
1932年3月,宣布成立 伪“满洲国”,溥仪在 长春出任执政。对我国 东北实行殖民地统治, 揭开了日本大规模侵略 中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序幕。
溥仪——伪满州国皇帝
1937年7月7 日,日军发动了 “卢沟桥事变”, 开始了全面进攻 中国。
日军通过卢沟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 本侵华战争最终彻底失败.
• 日本利用甲午赔款还办了一件大事,就是进 行币制改革,建立起金本位制。从19世纪 70年代起,欧美等国相继采用金本位,导致 银本位国家货币贬值和汇率不稳。但日本苦 于资金不足,一直没能建立金本位。甲午赔 款一举解决了资金问题,为建立金本位奠定 了财政基础。日本学者寺岛一夫在他的《日 本货币制度论》中说:金本位是‚日本资本 主义的一环,能与其他列强角逐世界市场的 金融标志‛。
• 远东国际法庭经过两年半漫漫长 夜的审讯,(开庭共818次,审 讯记录达4800多页),1948年11 月4日上午宣判。那个长达1218 页,打破世界记录的判决书宣读 了8天之久。
•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 证: 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 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 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 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 人。
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 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 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 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 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 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 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 方式对付即可。
—福泽谕吉:《脱亚论》 (1885)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 灾难
•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 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 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 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多亿美元。
甲午赔款与日本的发展
• 仅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向清政府 勒索库平银2.6亿两,加上掳获的战 利品和现金,合库平银3.4亿两,折 合5.1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全国年财 政收入的6.4倍。刚刚强盛起来的日 本,靠着从中国掠夺的这笔巨额财 富养肥了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