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1.国际商务的概念跨越国界的各种商业活动,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还包括将资本、设备、技术等战略资产转移到海外,并与东道国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2.国际商务的形式a)国际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b)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i.对外直接投资:指为了实现对于企业的控制目的而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ii.对外间接投资:最大特点是投资时不刻意追求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一般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务进行,以分红或利息获得投资回报iii.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的区别:①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金融资产权益;②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在厂房、设备或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则列入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中3.国内企业与国际化企业a)国内企业:指把国内作为资源分配的场所,进行生产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企业b)贸易企业:指在国内进行生产、加工等主要的价值创造活动,把最终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的企业c)多国企业(跨国公司):指不仅在国内,还把经营资源转移到海外进行本土化生产、销售、研发等经济活动,追求超额利润的企业d)全球企业:指把全球看作单一市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对研发、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实现经济利益极大化的企业4.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区分5.国际化企业的多种称谓a)多国企业(跨国公司)b)全球企业c)超国家企业6.企业跨国经营的推动力a)外部推动力i.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ii.IT技术的发达iii.消费者需求的同质化b)内部推动力i.国内市场的狭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增加产品的销量ii.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把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品导入到其他欠发达国家iii.获取生产要素;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取天然资源,占领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iv.分散风险;利用市场多元化降低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v.牵制竞争对手;追随领先企业进行模仿性投资,其他企业成功带来的刺激,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采取的应对策略vi.规避贸易壁垒vii.降低成本二、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1.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存在于国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国际商务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2.国际政治环境a)政治体制i.考察指标: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是指强调集体的共同目标优先于个人目标。
个人主义指个人应追求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自由的权力,个人利益优先于国家利益,意味着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
ii.集体主义由社会主义继承。
社会主义主张国家掌握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权利。
国有企业的管理有利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家。
iii.个人主义由资本主义继承。
公共财产无人关心而私有财产受到高度关注。
私有财产比公共财产由更高的生产效率,更能够刺激进步。
b)政治风险i.政治风险的含义:由于东道国政治形势发生变化而对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性。
ii.政治风险的特征:不可抗拒性、负面性、不确定性iii.政治风险的类型:没收和征用(征用就是东道国在接管外国企业时给予的一定程度的补偿。
没收就是东道国将外国投资企业的资产或外国企业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收归国有)、干预、限制、强制出售、重议契约iv.政治风险的防范①投资前管理风险过高时取消投资,或转投其他国家参加保险与当地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合作投资②投资后管理通过协商减少损失加强与母公司的技术、生产方面的联系和依赖改善在东道国的企业形象,提高对东道国的经济贡献主动撤资3.国际经济环境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由私人拥有的,而且生产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政府的作用是限制垄断,鼓励私人生产者之间自由和公平的竞争计划经济:政府能够直接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投资,而不是按个人利益进行投资。
4.国际法律环境a)法律体系法律制度:规定行为规范的规则以及这种规则以什么样的程序得到执行,并且通过它解决社会不公正现象。
普通法(英美法)和大陆法。
宗教法:以宗教教义为基础的一种法律制度。
b)合同法的差异。
必须明确不同法律体系下的合同法的差异,国际贸易出现纠纷时发生适用哪个国家法律的问题c)财产权和腐败行为私下行为:非公有的个人或集团的偷窃,盗窃、敲诈等行为公共行为:公共官员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勒索钱财或资源d)知识产权保护e)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对管理者的启示政治因素:腐败:可能因需要收买政治势力以便取得政府对商务活动的许可而增加企业的成本;政治风险:除了罢工、示威和恐怖活动对企业商务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对国际商务不利的法规出台经济因素:人口数量是衡量消费市场大小的重要指标,但市场潜力受制于收入水平的高低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或不发达的国家,跨国公司不得不自己建设基础设施或提供配套,从而增加商务活动的成本经济风险:因政府的经济政策上的失误所引起的一国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对企业的利润和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法律因素:在制定严格法规标准的国家从事商务活动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不健全,无法对违反合同或侵犯财产权的行为予以惩戒,法律风险就会提高5.国际金融环境a)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发生变化对一个公司的销售额、利润和战略产生重大影响i.外汇市场的特征:永不休眠,24小时运转;各交易中心的交易报价不太可能出现很大差异;美元成为载体货币ii.外汇市场的功能:把一国的货币转换成另一国的货币;把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而发生的外汇风险提供管理手段iii.外汇风险的种类:交易风险(签订合同时与结算时的汇率不同而出现收益或亏损的风险)、折算风险/会计风险(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风险(由于突然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的未来一定期间的收益发生变化。
是通过影响企业的价格、成本、生产、销售,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iv.外汇风险的管理①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不立即交割,而是到约定日期以远期汇率再进行交割具体做法:出口商再签订贸易合同后,按当时的远期汇率预先卖出合同金额和币别的远期,收到货款时再按原订远期汇率进行交割;进口商则预先买进所需外汇的远期,到支付货款时按原定远期汇率交割优点:将防范外汇风险的成本固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将不确定的汇率变动因素转化为可计算的因素,有利于成本核算②掉期(货币交换):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即期外汇的同时又卖出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又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
6.国际文化环境a)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人类中某一群成员区别于另一群成员的思想意识的集合体;文化是一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建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一定区域内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总和,包括语言、教育、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等基本因素b)文化的决定因素:i.社会结构:①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集体还是个人;②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和等级的程度ii.语言:口述和非口述的交流方式iii.宗教iv.教育:价值观c)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的五个维度i.权力距离:在一个国家中,权利较小的人所期望并能够接受的权利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权力距离在组织管理中常常与集权程度、领导和决策联系在一起)ii.不确定性规避:是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
(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国家,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iii.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v.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的社会更多地表现出竞争性和独断型,女性化更多表现出谦虚、关爱他人等品质v.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长期取向表现出关注未来、重视节俭和毅力;短期取向表现出价值观是倾向罐区和现在的,人们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关注现时。
d)跨文化管理i.适应战略:采取企业战略与东道国文化相一致的战略ii.等待战略:等待东道国文化发生内源性变化的战略iii.诱导战略:促使东道国文化发生变化的战略e)中西管理的比较:中国——重人、重集体、重柔性、重感性;西方——重物、重个人、重刚性、重理性7.国际经济环境a)国际经济组织:世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b)区域经济一体化i.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指在某个地理区域的国家间签订协议,同意减少并最终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ii.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①优惠贸易安排:在成员国之间,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②自由贸易区:由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③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④共同市场: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⑤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⑥完全经济一体化: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三、国际商务伦理1.国际商务中的伦理问题a)员工待遇:跨国公司绝对不能对其在国外的企业或转包商恶劣的工作环境听之任之或视而不见b)人权:保障基本人权c)环境污染:东道国的环境保护制度不如母国时就会发生伦理问题,如公地悲剧(一项大家共同拥有的资源,不属于任何人,但每个人都能使用,而且过度使用,结果便导致资源的逐渐削减)d)腐败2.伦理困境:因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的差异,使跨国公司在雇工条件、人权、腐败、环境污染及权力使用等方面,应担当的道德责任常常没有明确界限3.伦理道德的哲学途径a)稻草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提高利润;否认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意外,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股东希望利用收益去社会投资,那是他们的责任,企业经理没有理由代替股东去做决定。
但因各国规则的差异使其理论在国际商务中难于把握。
b)自以为是的道德论者:一家跨国公司母国的伦理标准也是其在国外应遵守的行为准则c)幼稚的非道德论者: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东道国不遵守伦理准则,跨国公司也可以不遵守d)实用主义和康德伦理:实用主义伦理指道德行为或行为的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们的结果,即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价值就是看它所产生的结果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