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地形复杂多样》
博野县博野镇二中梁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中所起的骨架作用,并通过地形图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
2、通过课堂活动及学生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观察理解、动手动脑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观察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知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知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地理知识。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3、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结合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2、不同种类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
五、教学流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3、阶段小结反馈练习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采用读图自主发现知识、小组讨论、分析探究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归纳,认知理解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分析探究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强调主体参与、主体探究,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