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戴志龙(教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戴志龙(教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学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从地形和地势两方面展开,在知识结构上层层递进。

本章节在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之首,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及其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展示、交互式练习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过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建立人地和谐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
充满了好奇心。

因此要抓住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导学”即将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并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回答,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及分布;
3.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及其对气候、交通、水能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五、教学过程
1.三级阶梯概况
2.阶梯内部差异
3.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堂练习
1.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
是()
2.在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中,表示山地的
是()
A.①B.②C.③D.④
3.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通常是某些地形区
的界线,请把图中山脉两侧的序号与地形区连线。

① A 东北平

② B 准噶尔
盆地
③ C 内蒙古
高原
④ D 黄土高

⑤ E 塔里木
盆地
反馈学生对知识
点掌握情况
⑥ F 四川盆

⑦G 华北平

⑧H 长江中
下游平原
4.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36º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
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东、西方向。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
势,大致呈级
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3)试判断图上
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A 、
B 、
C 、
D 。

(4)青藏高原位于第级阶梯,位于这一
阶梯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5)位于青、陇交接处的
是山;位于渝、鄂
交接处的是山,位于
藏、新交接处的
是山;位于晋、冀交
接处的
是山。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卷、《地理填空图册》第11—1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