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doc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doc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柏连阳同志简介柏连阳,男,汉族,湖南祁阳人,1967年1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现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围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农业部专家库成员,湖南青年五四奖章标兵、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娄底市第五届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得者,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南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领衔人。

主要研究方向:农药加工与应用,生物农药,农药毒理学,除草剂与安全剂。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资源筛选与机理研究”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了“植物诱抗剂的活性成分及诱抗机理”等9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主持的科研成果获湖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于国内外首创“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研究,率先开展了“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的联合作用与机理研究”和“水稻稻瘟病植物诱抗剂研究”,系统、全面研究麻类作物的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尤其对麻类作物杂草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有突出成就;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项课题。

主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一种缓解乙草胺对水稻伤害的方法” 等4项专利已获授权;主持开发的“15%乙苄WP”等5个农药新产品均获国家农业部农药登记,已累计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区推广应用9000多万亩;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植物保护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Binding of Three Cry1A Toxin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of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等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6篇;出版专著6部。

担任《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加工与应用》、《农药商品管理学》、《农药加工与应用》、《农药学研究进展》、《高级农药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已先后指导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12人、硕士生127人。

二、省级高层次人才1、段健芝同志简介段健芝,女,1966年11月生,教授,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处副处长。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26年,长期从事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主要担任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及《运动生理学》与《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先后多次担任省、校级科研、教改项目的主持人,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主持完成了大学体育艺术类课程(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整合与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组织与实施了所在单位大学健美操、体育舞蹈的俱乐部教学改革,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主持国家社科课题1项(2009年)、省级课题4项,参与5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32篇(第一作者26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

2、蒋建初同志简介蒋建初,男,湖南邵东人。

1963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

2002年破格晋升为数学教授,现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2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数学系;1990年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9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2年9月至1988年7月先后在邵东大丰中学、邵东县第十三中学任教,1990年至1995年在邵阳学院数学系工作,1995年9月调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工作。

1997年以来先后担任数学系副主任、主任等职, 2005年调任教务处处长。

2007年3月任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

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英语培训部进行外语强化训练。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由教育部公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一年。

2003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同年获娄底市青年科技奖,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应用数学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一直从事微分差分方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

先后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多项。

已在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际知名刊物《Computer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AppliedMathematics Letter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Hiroshima Mathematics Journal》上用英文发表论文19篇,国内数学核心刊物20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机构SCI 收录12篇,EI收录8篇,ISTP 收录1篇。

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的《数学分析》课程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3、石潇纯同志简介石潇纯,女,1965年9月出生,湖南新邵人,历任娄底师专“专升本”办公室副主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女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助理(挂职)、《湖南文化》主编,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执行主编、主编,九三学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委、娄底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第三届政协常委,现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

2005年晋升编审职称,同年评为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2006年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主编”、2008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008年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学报工作者”,2009年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出版工作者”。

现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编辑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近20年来,潜心致力于编辑出版学、文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文学出版史和女性主义研究方向。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8项、市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新闻出版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摘录、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关于湖南省女作家丁玲的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专业学会成果一等奖、娄底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游训龙,男,196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政治与法律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骨干教师,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带头人,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省新世纪121第三层次工程人才,省犯罪学会理事,娄底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委员,娄底市社科联常委,娄底市法学会副会长。

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和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课题研究16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

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普通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2篇,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6项。

其中专著《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获娄底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胡瑾,女,1966年6月出生,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现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外语系党总支书记。

2000年6月暨南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7年晋升英语专业教授。

1985年开始从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和英语教育研究工作。

主讲过《综合英语》、《现代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听力》、《英语语音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育论》、《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听歌学英语》等课程。

曾参与省级重点课程建设、省级优秀教研室建设;主持英语专业学科建设和学院“英语听力”精品课程建设,是外语系“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

曾荣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一、二届校园“十佳教师” 称号,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是娄底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1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钟巧灵,1971年7月生,教授,文学博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2011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湖南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题画诗和古代诗歌意象。

主持完成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东坡词意象研究”、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唐宋题山水画诗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中国文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术论坛》、《学术交流》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社科成果奖2项,读博期间曾被授予扬州大学“研究生十大科技创新之星”称号,曾被评为原工作单位株洲师专“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流变研究”。

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人选。

陈敢新,男,2004年6月毕业于桂林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姜中宏院士,主要从事光通讯材料和激光玻璃方面的研究工作。

学习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07004,5047205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020036)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NCET-04-0821)等项目的研究。

2008年6月毕业,并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1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近年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SCI:5篇,EI:1篇。

肖华茂,女,1974.07出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教授,经济与管理科学系副主任。

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选、湖南省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管理学会等多家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大学聘兼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兼职硕导,《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经济视角》等多种学术期刊编委。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教育部人文基金等各级课题十多项,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在《光明日报》等国内公开杂志报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获得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各级奖励十多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