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科技部专题研究班报送材料河南省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阳高新区于1996年正式运行。
作为南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管理经验,根据高新区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其自主创新能力在创业发展的态势中不断蕴集。
建区之初,按照“立足区情,用地节约,滚动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南阳产业优势,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2001年后,高新区管委会明确提出科技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南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十一五”以来,在总结“十五”历程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基础上,确立了“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方向,注重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南阳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创业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南阳发展“生态型、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引擎,构建南阳一流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豫西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做法(一)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
作为南阳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南阳高新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国家军工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高新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具有市地级经济管理权限,设置了工、管委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创业服务中心等内设机构和多个派驻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
同时,采取简政放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强化项目工作指导、定期发布投资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培育技术创新联盟,从人才、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系统扶持重点项目实施等举措,倾力打造优良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经营环境,有力地改进和优化了高新区创新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和“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的指示精神,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结合南阳高新区在中部崛起、河南振兴、南阳发展转型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南阳高新区围绕成为南阳发展转型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大型工程水源地发展转型的国家级示范区;成为推进生态低碳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鄂豫陕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南阳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创新带动”,明确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工作重点,并建立了创新带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高新区创新带动工作任务》等文件,明确了19个联席单位创新带动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强化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保证了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搭建创新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新区框架。
在规划控制区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方针,以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标准一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五横五纵”的交通干道网,相继开发建成的1号、2号和3号三大工业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以光电、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是构建孵化体系。
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标准一流、环境优美”的目标,高标准建设了光电园孵化园、黄岗光电园等4个专业孵化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40多万平方米。
目前,全区孵化厂房利用率达95%以上,以凯鑫光电、同城光电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光电企业不断向高新区集聚,企业孵化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光电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
依托高新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集聚了科技行政管理、项目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现代工业设计、技术资质认证、无形资产评估等国内外优质知识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了初创期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了高新区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三是构建融资平台。
管委会设立了高新区科技创新基金,每年安排500余万元,对科技含量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进行扶持。
设立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金,用于扶持承担火炬计划、攻关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的企业,提供配套资金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从而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此外,通过建立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整治办公室等,开展“治乱减负”专项行动,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四)深化产学研结合,激发创新活力。
南阳高新区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一些拥有军转民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企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实际出发,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一是扶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
成立了光电行业协会,建立了企业产品检测检验平台和战略发展联盟,提升企业之间在竞争中加强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高新区3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并建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有企业技术中心46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
二是围绕科研项目攻关,以企业各类技术中心为平台和核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有目的地开展联合共建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工作。
高新区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以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例,中光学集团以现有光学工艺、薄膜技术研究所建设为基础,与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长春光机所等单位联合建设薄膜技术工程中心,进行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抗强激光损伤光学薄膜技术的研究,确保在高精尖现代光学元件和特种光学元件加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围绕光学引擎产业化生产的目标,采取引进合作的办法,重点建设现代光学引擎实验室,开展数字微显示技术、光学引擎产业化技术研究,为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引擎生产制造企业目标提供强力支持;在光机方面加大与智能泰克的合作力度和深度,在靶材技术方面加大与东北大学的合作开发等等,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是有选择地引入一批应用性强的研究机构。
以南阳防爆研究所、中南公司研发中心、石油二机的CMA中国计量认证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研发机构落户高新区。
围绕骨干企业内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为核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安徽科技大学、长春光机学院、沈阳化工感光研究院、北京大学化工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公共技术平台和技术服务体系。
如,南阳防爆集团新普电机有限公司、河南天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展“大功率宽频正弦三相交流电源”、“S11——MT自动调容变压器”技术难题攻关,提高了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方齐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防爆车辆有限公司。
(五)加大引智力度,支撑产业发展。
研究制定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措施,大力实施“博士回归工程”、“创业人才回归工程”,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了较完善的引资引智体系。
2010年,为华阳、华祥等12家中小企业融资3.1793亿元,为光电孵化园在孵企业融资300万元,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申请专利123项、获得市以上科技成果12项、省以上研发中心达到23家。
高新区被省政府评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成为南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专利产业化的主要基地。
目前,二胶、利达、中光学机电装备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二胶、利达还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队伍,中光学设立了中国青年光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引进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平台。
高新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能力增强,一批骨干企业如防爆、二机、金冠、二胶、利达光电等开始牵头制订或参与制订了国家和行业标准,成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承担组建全国、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企业、研究开发和检验检测单位。
南阳二机作为石油装备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车载装备标准化工作部所在的主体企业,负责或参加起草的石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到45项;南防集团分别牵头和参与制订了33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利达光电是“LCOS光学引擎”和“DLP光学引擎”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等等。
(六)政策措施。
南阳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河南省激励创新的政策,跟踪研究和深入落实南阳市和高新区激励创新和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区域创新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重点企业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意见》及《实施细则》、《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争创星级企业竞赛的方案》、《关于鼓励创新创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引资工作新机制,力争在科技投入、创业投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1.财税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激励创新的一系列财政和税收政策,积极利用国家支持高新区和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高新区每年拿出上千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大力扶持重点发展产业的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龙头光电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除了地价、配套费上的优惠之外,高新区财政给予大力扶持和奖励,同时,认真执行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税收政策,重点支持光电、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创新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光电产品、石油装备产品、防爆电机、特种汽车、超硬材料等的技术含量和产业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获取与转化能力。
2.金融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支持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一是重点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探索实践,主要通过产业导向、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企业、个人来南阳高新区投资兴业,通过政府科技项目贴息贷款等手段,积极吸引和鼓励金融部门增加对南阳高新区企业和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