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II 备课资料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分析:从 分析,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13-6=7,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答案为D。
例7.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周期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元素周期表目前有7个周期。
第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第4、5、6周期称为长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4、
(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称为族,共16个族。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
(2)元素周期表中含有7个主族(ⅠA族~ⅦA族)、7个副族(Ⅲ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1个第Ⅷ族(三个纵行)和1个0族(稀有气体)。
(3)主族元素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因而叫做0族。
二、元素的性质与电子结构
1、碱金属(ⅠA)元素:锂(3Li)、钠(11Na)、钾(19K)、铷(37Rb)、铯(55Cs)、钫(87Fr)
(1)原子结构
同: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典型例题分析
例1.某元素的阳离子 ,核外共用x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核电荷数和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及离子电荷数的关系。由于阳离子带正电,为原子失去电子的结果;阴离子带负电,为原子获得电子所致。所以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该是原子的质子数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根据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要求中子数必须先要知道质量数和质子数。根据题意,质量数为已知,而质子数则可根据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它的核外电子数求得。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为x,则该阳离子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的质子数也为 。所以 答案为A。
例4.设某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若碳原子质量为 ,此原子的质量为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属于元素范畴的概念,而不是属于某一种原子的物理量,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显然B是错误的。任何原子的质量不可能是碳原子质量与此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乘积,而且碳原子有多种同位素,选项C中的W并没有明确指的是哪一种同位素。故C项也是错误的。题中没有指明是哪种原子,无法确切知道此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的相对多少,故D项也是错误的。答案为A。
(4)化合物性质
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
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
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
③与O2反应时,Li为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A.x+2B.x+4C.x+8D.x+18
分析:根据每一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三两周期各含8种元素,第四、五两周期各含18种元素,第六周期含32种元素,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2、x+8、x+18或x+32,故应选B.
A 同步训练
1. 同主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相同之处是( )。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背景资料
文本资料:《走进新课程》、《教材完全解读》(必修2)、《教科书 化学 必修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核素
1、原子(或离子)的质量关系: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Biblioteka 与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2、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关系:
(1)中性原子: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层数 D.核外电子数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和质量数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2
3
4
2
3
2
2、卤族(ⅦA)元素:氟(9F)、氯(17Cl)、溴(35Br)、碘(53I)、砹(85At)
A. 相似性
(1)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 HXO4(F除外)。
(2)卤族元素的单质:
①均为双原子分子(X2);
②均能与H2化合:H2+X2=2HX;
③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HX + HXO;
④均能与碱溶液反应;
⑤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B.递变性
(1)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例3.根据下列叙述填写相应微粒的符号:
A.某微粒一般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是____。
B.某微粒是阴离子,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是K层电子数的3倍,这种微粒是____。
C.某微粒氧化性极弱,但得到一个电子后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_。
D.某微粒还原性很弱,但失去一个电子后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
例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照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元素组
例外元素
其他元素所属编号
(1)S、Na、Mg
(2)N、P、Sn、As
(3)K、Ca、Al、Zn
(4)Cu、Fe、Ag、Ca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①主族元素,②过渡元素,③同周期元素,④同主族元素,⑤金属元素,⑥非金属元素。
异: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元素性质
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
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
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
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11
9
10
10
11
12
10
11
19
20
17
18
19
17
18
19
A
B
C
D
4.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探究1:Na、K燃烧和与水反应的比较,卤素之间的置换:
实验前教师先准备好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需药品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讨论该实探究的要点和目的。该实验有一定危险性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
探究2:Na、Mg、Al与水、酸反应的比较:
实验前教师先准备好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需药品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讨论该实探究的要点和目的。该实验中Mg与水的反应用酚酞显红色验证生成了碱,说服力不强,建议用食盐水代替水反应,学生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再用酚酞检验,更有说服力。
2Br—+ Cl2= 2Cl—+ Br2;2I—+ Cl2= 2Cl—+ I2;2I—+ Br2= 2Br—+ I2
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
CCl4
苯
酒精
Cl2
黄绿色
Br2
橙黄色
橙红色
橙红色
橙红色
I2
褐色
紫红色
紫红色
褐色
说明:密度:CCl4>水>苯;浓度不同颜色深浅有所不同。
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定义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
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分子式
元素符号表示不同,如 、 、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如石墨和金刚石、O2和O3
结构
电子结构相同,原子核结构不同
单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
性质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探究3:Na与Cl2的反应:
此实验比较简单,但是学生仍难以从中理解离子键,建议同时用动画等多媒体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离子键的本质。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