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
第四节: 若:像 寒光: 寒冷的月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主语是将军和壮士。
翻译: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 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 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 在将士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九死 一生,十年后才回来。
第五节: 策:通“册”所,欲:
记
想愿要:的
“乐府”本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 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 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 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答案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 所忆。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 式。读“何所思”、“何所 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 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 表强调。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见军帖”、“大点兵”、 “十二卷”、“卷卷”都要重
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ì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傍地走
bàng
请读准字音噢—jī —tiě
唧唧 军帖 jiān
jiū
鸣溅溅 鸣啾啾
tiē
帖花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 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 叹息。
第1段表现木兰愁苦叹息,读开 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 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 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 轻缓下来。
第一节: 复:再、又当: 面闻对:着 惟听:到 只
翻译:
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 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 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女儿叹气 的声音。
第二节: 何所思:“所思何”的愿倒:装。 愿意 市: 买 翻译:
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思念 的是什么。女儿也没有想什么,女儿也 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文 告,皇上正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 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我父亲 (老了)没有大儿子(接替),木兰我 没有大哥(去参军),我愿意为此去买 鞍马,从此以后替父亲去出征。
第七节: 走: 跑安: 怎么,哪里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 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 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 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辨别出哪 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本诗中的通假字
1.著我旧时裳 著—着,zhuó,穿。 2.对镜帖花黄 帖—贴,tiē, 粘贴。 3.出门看火伴 火—伙,huǒ,伙伴。
希望
翻译: 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举行大典 的朝堂上。给(我)记了很多次功, 赏赐的财物很多很多。皇上问(我) 要求什么,木兰不愿意当尚书省的官; 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
第六节: 帖:通贴,粘火贴: 通伙 翻译: 爹妈听到女儿回家来,互相扶持着到 外城来迎接;姐姐听到妹妹回来,对着 门梳装打扮;小弟弟听到姐姐回来,霍 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面阁 楼的门,坐在我西边阁楼的床上,脱下 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对 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 贴上额头的花黄。走出门看看同伍的士 兵,他们都吃惊忙乱得不得了:在一起 打了十二年的仗,还不知道木兰是个女 孩子。
第一轮:初学浅知
作品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 诗》,《木兰诗》选自宋 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 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 立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 双 璧
《木兰诗》
文
《孔雀东
学
南飞》
常
识
简介:乐府诗和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 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诗”,它大放异彩, 成为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北市买长鞭。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 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 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 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 “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 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 荣华的品质和思 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
替父出征 —— 详 写
雄气慨。因为这首诗所 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
征战沙场 —— 略 写
父母、深明大义、勇担 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
凯旋受封 —— 详 写
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对战争的冷淡。
辞官回乡—— 详 写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写木兰所思所虑,语气舒缓。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 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 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这四句运用排比渲染 木兰紧张而周密地准 备戎装的气氛,要读 得急骤跳跃,活泼明 快。
第三节: 辞: 告别。去: 离开。但: 只。
翻译: 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
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去南边的 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 买来长长的马鞭。早晨辞别爹妈离开, 晚上投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爹妈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 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就到了黑山头, 听不到爹妈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 山胡人的战马叫的声音。
第二轮:深入探究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军情紧急,思念亲人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亲人团聚,木兰女装 双兔难辨,比喻赞美
——详写 ——略写 ——详写 ——略写 ——详写 ——详写 ——略写
概括诗歌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四、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好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处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