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疹课件
治疗
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 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 并隔离新生儿。 注意患儿清洁卫生,尿布应勤洗 勤换。 全身治疗,有效抗生素,如青霉 素 局部科用0.5%新霉素软膏,2% 莫匹罗星软膏,或2%龙胆紫溶液。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
病因可能由于新生儿受母体雄性 激素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功能 旺盛所致。 皮损多发生在头皮、眉区、鼻翼 凹等处,表现为暗红色红斑上附 有油腻性灰黄色鳞屑。 治疗:2%水杨酸花生油,每日2 次,待鳞屑脱落后,外涂皮疹类 固醇激素软膏,每日2次。
临床表现
多在生后4-10天发病,在面、躯 干、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由豌豆 大至核桃大,大小不等,疱液初 呈淡黄色而清澈,1-2天后部分疱 液混浊,疱底先有半月形积脓现 象,以后脓疱逐渐增多,但整个 大疱不全化脓,因而出现水疱的 特征。疱周红晕不显著,壁较薄, 易于破裂,破后漏出鲜红色湿润 的糜烂面,上附薄的黄痂,痂皮 脱落遗留暂时性的棕色斑疹,消 退后不留痕迹。
血管瘤
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 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 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 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 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临床表现
一、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由发育异常 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 1.多发于颜面部及口腔粘膜。 2.不高出皮肤者为鲜红或紫红色,周 界清,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 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3.压之褪色: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 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 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 及色泽。
粟粒疹
是一种出现在新生儿鼻部、下颌 或者面颊部的白色细小颗粒状皮 疹,是由皮肤碎屑堆积在皮肤的 纹路中形成的。许多新生儿出生 时就出现粟粒疹,大部分的粟粒 疹都会在几周后自行消失。可继 续观察。
尿疹
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肛门周围及臀部等 尿布遮盖部位,一般认为是由于被大 小便浸湿的尿布未及时更换,尿中尿 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而产生氨,刺 激皮肤使其发炎。表现为鲜红色红斑, 严重的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伴 细菌感染可发生脓疱。主要是选择透 气性好的尿片或使用布尿布,勤换尿 片,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外 阴及其周围皮肤,注意保持尿片遮盖 部位皮肤干燥。如有丘疹、水疱、糜 烂或脓疱时可外用0.5%新霉素。
新生儿红斑
比较常见,发生新生儿红斑的原 因不是很明确,可能与母体内激 素水平有关。新生儿红斑常在生 后1至2天内出现,多散在于头面 部、躯干及四肢,呈大小不等、 边缘不清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 新生儿无不适感,多在数天内消 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可不必过多干预,不建议外涂爽 身粉等,护理的关键在于避免皮 肤破损及继发感染。
热痱
夏天常见,多由于新生儿皮肤排泄汗 液不畅导致汗腺阻塞所致,常发生在 新生儿头部、前额、颈部、腋窝、肘 窝、腘窝等出汗较多或皮肤皱褶处, 可表现为红色或白色粟粒样皮疹。防 治关键在于保持居室通风凉爽,尽量 减少出汗,避免暴晒,保持皮肤清洁 卫生,穿衣柔软舒适,减少摩擦。一 旦发现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脓疱或新 生儿出现发热,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二、海绵状血管瘤,由发育畸形的无数血窦组成。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可压缩。 3.体位元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 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 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常见表现
1.自觉症状:痒、痛、烧灼、蚁 行和麻木,在新生儿期表现哭闹 不安。 2.丘疹、斑疹、水疱、脓疱、风 团、结节、鳞屑、痂、糜烂、溃 疡
诊断特点
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有关实验 室检查 1.病史:主要由父母代述,包括 病史、家族史、胎次、分娩史等。 2.体格检查在天然阳光下进行, 皮损的性质、部位、大小、数目、 颜色、形状、排列、硬度等。 3.实验室检查:微生物直接检查、 培养,活体组织检查,皮肤纹学 和染色体研究
新生儿皮疹
新生儿皮肤病的常见因素 Fra bibliotek
1.年龄 不同年龄可发生不同皮肤病 2.遗传 遗传皮肤病在新生儿期发病 3.内分泌障碍 由母体内分泌影响,使 皮脂腺功能旺盛,发生婴儿脂溢性皮 炎 4.维生素缺乏 如皮肤干燥症 5.感染 脓疱病、鹅口疮 6.护理因素 痱子、尿布皮炎 7.环境条件 汗疱疹
治疗特点
1.内服药:对感染性皮疹可用抗 细菌、抗真菌药物;非感染性根 据性质采用相应治疗,如过敏性 的选用抗过敏的药物、皮质类固 醇激素;维生素缺乏性给予补充 维生素。 2.外用药物:主要治疗方法 3.治疗原则:选择适当作用药物 和剂型,达到最佳治疗目的。
不同皮损剂型的选择
皮损 大片糜烂 渗液较多 红肿明显 红斑、丘疹、水疱、脓疱 小片糜烂、渗液很少 皮肤干燥、少许脱屑 乳痂较多 溃疡
剂型 水剂 粉剂 混悬液 糊剂 乳剂 油剂 软膏
新生儿脓疱病
新生儿脓疱病:一种以周围红晕 不显著的薄壁水脓疱为特点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起病急,传 染性强。 病原菌:第Ⅱ噬菌体组71型金黄 色葡萄球菌。 途径:皮肤感染的或带菌的医护 人员或产妇接触。
新生儿湿疹
俗称奶癣,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 病,冬春季节多见,可由新生儿更换奶粉或 者排汗过多等引起。起病时一般先在面颊部 出现小红疹,很快可波及额、颈、胸等处, 小红疹亦可变为小水疱,破溃后流水最后结 成黄色的痂皮。渗出后红肿减轻进入非急性 期仅为丘疹。婴儿湿疹时轻时重,反反复复, 急性发作时瘙痒难忍经常烦躁哭闹,影响食 欲和休息,重时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应及时 前往医院诊治。预防湿疹,关键是使新生儿 避免接触过高的温度或任何会使皮肤产生湿 疹的食物,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滋润型肥皂, 用柔软的毛巾给新生儿擦干水分,然后涂上 保湿霜和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