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称谓大全

古代称谓大全

一、父族:
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

自称孝男某名。

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

自称孙某名。

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

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

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

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

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

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

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

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又侄。

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

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

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

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

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
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

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

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

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

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

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

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

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

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

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

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

自称姨表姻弟。

16、母胞姊妹之媳:称姨表嫂。

自称姨表侍上。

17、母服内之侄孙女:称贤表侄女。

自称愚表伯叔。

三、妻族:
1、妻子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

自称愚曾孙婿。

2、妻子之祖父:称岳祖大人。

自称愚孙婿。

3、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

自称愚外孙孙婿。

4、妻服内之祖姑夫:称内祖姑夫大人。

自称内侄孙。

5、岳丈之亲舅母:称内舅祖姑。

自称愚甥孙婿。

6、妻子之父母:称岳丈、岳母大人。

自称婿或忝子婿。

7、妻子之族母:称岳庶母大人。

自称愚甥婿。

8、妻服内伯叔:称岳伯叔大人。

自称愚侄婿。

9、妻服内之伯叔母:称岳伯叔母。

自称愚侄婿。

10、妻子之母舅:称内大人。

自称愚甥婿。

11、妻之亲舅母:称内舅母。

自称愚甥婿。

12、妻之亲表伯叔:称内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婿。

13、妻服内之姑母:称内姑母。

自称姻侄婿。

14、妻服内之姑夫:称内姑夫大人。

自称内侄婿。

15、岳母之姊妹:称内姨母。

自称愚侄婿。

16、妻之胞兄弟:称贤内兄弟。

自称姊妹夫。

17、妻胞兄弟之妻:称姻眷嫂。

自称姻侍生。

18、妻之胞姊妹:称贤姊妹。

自称愚姨夫。

19、妻胞姊妹之夫:称襟兄弟。

自称愚襟兄弟。

20、岳母姊妹之媳:称内姨嫂。

自称姻姨表侍生。

21、妻之表兄弟:称内表兄弟。

自称愚表姊妹夫。

22、妻之亲表兄弟妇:称内表嫂。

自称姻表侍生。

23、妻姑母之子:称内表兄弟。

自称表姊妹夫。

24、妻胞兄弟之子:称贤内侄。

自称愚姑夫。

25、妻胞兄弟之媳:称贤内侄媳。

自称愚内姑夫。

26、妻胞姊妹之子:称贤姨侄。

自称忝姨丈。

27、妻胞姊妹之女:称贤侄女。

自称忝姨丈。

28、妻胞姊妹之婿:称贤侄婿。

自称忝姻姨丈。

29、妻子之亲表侄:称贤内侄。

自称表姑夫。

30、妻服内之侄妇:称贤侄嫂。

自称愚姑夫。

四、姻戚称呼:
1、祖父之亲家:称姻老太翁先生。

自称姻再侄。

2、父亲之亲家:称姻太翁先生。

自称姻晚或姻侄。

3、亲家之父亲:称姻太翁先生。

自称姻侄或姻晚。

4、亲家:称姻翁某老大人。

自称愚姻弟。

5、亲家母:称姻母某老孺人。

自称眷侍生。

6、子亲家之父、孙亲家之祖:称姻太翁先生。

自称姻弟。

7、儿子之亲家:称姻台。

自称姻愚弟。

8、女婿之伯叔:称姻台兄。

自称姻愚弟。

9、伯叔之内侄:称姻表兄。

自称姻愚弟。

五、其他各亲称呼:
1、姊妹之夫:称姊妹夫。

自称内兄弟。

2、姊妹之子:称贤外甥或外侄。

自称愚舅氏。

3、姊妹之女或媳:称贤外甥或甥媳。

自称愚舅。

4、姊妹之婿:称贤甥婿。

自称愚内舅。

5、姊妹之翁姑:称姻太翁、姻太母。

自称姻晚。

6、女儿之夫:称姻贤婿。

自称亲岳丈或愚岳氏
7、侄女之夫:称姻贤侄婿。

自称愚伯叔。

8、女儿之婿:称贤外孙婿。

自称忝姻外祖。

9、女儿外孙:称贤姻外曾孙。

自称忝姻外曾祖。

10、女儿之子:称贤外孙。

自称忝外祖或忝外祖母。

11、侄女之子:称贤外侄孙。

自称愚外伯叔祖。

12、姑母:称某府(以所嫁夫姓)姑母。

自称脉侄。

13、姑夫:称姑夫大人。

自称愚内侄。

14、姑夫之兄弟:称表伯叔。

自称愚表侄。

15、姑母之子: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6、姑母之媳:称表嫂。

自称表侍生。

17、姑母之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8、姑母之婿:称表姊妹夫。

自称愚表兄弟。

19、姑母之孙女或孙媳:称贤表侄女(侄媳)。

自称表叔。

六、师生称呼:
1、业师:称老师。

自称受业或学生。

2、师之妻:称师母。

自称学生
3、业师之父:称太老师大人。

自称门下晚生。

4、业师之母:称师太母。

自称门下晚生。

5、业师之子媳:称世兄嫂。

自称世愚弟或世侍生。

6、业师之女:称世姊妹。

自称世侍生。

7、子之业师:称老师。

自称世侍生。

8、学生:称贤友、贤世侄。

自称友生。

9、学生之父:称仁兄。

自称世愚弟。

10、学生之母:称世嫂。

自称世侍生。

11、朋友:称仁兄。

自称愚弟。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12、同乡:称仁兄。

自称乡愚弟。

13、同学:称学兄砚。

自称学弟。

14、同庚:称庚兄。

自称庚愚弟。

附:“服”的解释服,本意指丧服。

按照死者亲属的亲疏远近而穿带五种不同的丧服。

以父系为宗,以自身为基点,上溯至高祖,即为五代之内。

假如高祖去世,自己就应该穿孝服;曾祖去世,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都应该穿孝服。

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应该穿丧服的亲属。

后来将“五服”引申作五代内这一范围的亲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