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电码表
种天气现象 (03)
观测时水平能见度因烟(草原或森林着火而引起的烟,工厂排出 04
的烟)或火山爆发的灰尘障碍而降低
05 观测时有霾
06 观测时有浮尘,广泛散布的浮在空中的尘土,不是在观测时由测
烟、霾、尘、
站或测站附近的风所吹起来的
沙
观测时由测站或测站附近的风吹起来的扬沙或尘土,但还没有发 07 展成完好的尘卷风或沙尘暴;或飞沫吹到观测船上
附录 1: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
一、编码表
国际上用 100 个天气电码表示现在天气现象状况,依据 WMO4677 电码表,我
国使用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ww)见下表。
分类
电码
现在天气现象
过 去一小时内 00 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 ww 的各种天气现象
没 有出现规定 (01)
要编报 ww 的各 (02) 不用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状 2,由人工输入, 2 按云属编,为浓积云时,编“()”,同
一高度无两种以上云时,固定编“//”
1m
5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底高,由人工输入
2.19- 按 2.15-2.18 的说明,其后输入 7 层云量、云状和云高 2.46
3 危险天气
危险天气达到标准或解 3.1
除的种类
3.2 瞬时风向 3.3 瞬时风速 3.4 雷雨形势第 1 方位 3.5 雷雨形势第 2 方位 3.6 雷暴第 1 方位 3.7 雷暴第 2 方位 3.8 龙卷第 1 方位 3.9 龙卷第 2 方位
附件 1:
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传输格式
(试用版)
一、文件名
文件名为: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ERO[-CCx].txt 在文件名中: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ER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航空(危险、解除)报观测资料; CCx: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 IIiii 指示)已 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 中:CC 为固定代码;x 取值为 A~X,X=A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 第一次更正,X=B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 直至 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AERO 与 CCx 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他各字段间 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观 测前一小时 20
内 测 站 有 降 21
水、雾或雷暴, 22
但 观测时没有 23
这些现象
24
25
轻雾 测站有浅雾,呈片状,在陆地上厚度不超过 2 m,在海上不超过 10 m 测站有浅雾,基本连续,在陆地上厚度不超过 2 m,在海上不超 过 10 m 闪电 视区内有降水,没有到达地面或海面 视区内有降水,已经到达地面或海面,但估计距测站 5 km 以外 视区内有降水,已经到达地面或海面,在测站附近,但测站无降 水 雷暴,但观测时测站没有降水 飑,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内在测站或视区内出现 龙卷,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内在测站或视区内出现 毛毛雨 雨(非阵性) 雪、米雪或冰粒(非阵性)
0.1m
1.6 气压传感器海拔高度
0.1m
1.7 报类指示组
危险天气出现或解除时 1.8
间
1.9 观测方式 2 基本气象观测要素
5 5 位数字
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 14 yyyyMMddhhmmss ),其中:秒固定为
“00”
按度分秒记录,均为 2 位,高位不足 6 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
2.9 小时降水量
0.1mm 4 每 1 小时内的降水量累计量
2.10 能见度
0.1km 4 当前时刻的能见度,由人工输入
2.11 总云量
1成
3 当前时刻的总云量,由人工输入
2.12 积雨云判断量
1成
3 当前时刻的 CB 判断总量,由人工输入
2.13 浓积云判断量
1成
3
当前时刻的 Cu cong 判断总量,由人 工输入
固定记录“00”
按度分秒记录,度为 3 位,分秒为 2 7 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
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
保留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记录,高位 5 不足补“0”,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
入负号“-”
保留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记录,高位
5
不足补“0”,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 “/////”,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
1° 1m/s
按大风、恶劣能见度、雷雨形势、冰
7
雹、云蔽山、雷暴、龙卷的顺序,当 某危险天气达到Fra bibliotek准或解除时对应编
码为 1,否则对应编码为 0
3 达到大风危险天气时的瞬时风向
3 达到大风危险天气时的瞬时风速
2
2
八方位,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天顶 时为“Z”,方位不足两位时,高位补
2 “P”,与危险天气相对应,无对应危
暴
33 强的沙尘暴,过去一小时内减弱
34 强的沙尘暴,过去一小时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35 强的沙尘暴,过去一小时内开始或增强
(36) 轻的或中度的低吹雪,吹雪所达高度一般低于观测员的眼睛(水 平视线)
观测时有吹雪
(37) 强的低吹雪,吹雪所达高度一般低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 38 轻的或中度的高吹雪,吹雪所达高度一般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 平视线)
雨夹雪或雨夹冰粒(非阵性)
毛毛雨或雨(非阵性),并有雨凇结成 阵雨
26 阵雪或阵性雨夹雪
27 冰雹或霰(伴有或不伴有雨) 28 雾
29 雷暴(伴有或不伴有降水) 30 轻的或中度的沙尘暴,过去一小时内减弱
31 轻的或中度的沙尘暴,过去一小时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观 测时有沙尘 32 轻的或中度的沙尘暴,过去一小时内开始或增强
二、文件结构及内容
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共 4 行,具体如下: (1)基本信息:包括区站号、观测时间、纬度、经度、观测场海 拔高度、气压传感器海拔高度、报类指示组、危险天气出现或解除时 间、观测方式。(70 Byte) (2)基本气象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 度、风向、风速、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小时降水量、能见度、总 云量、积雨云判断量、浓积云判断量、现在天气现象编码、分层云量 云状云高(按 8 层计)。(190 Byte)
观 测时测站有 54 间歇性浓毛毛雨
毛毛雨
55 连续性浓毛毛雨
56 轻的毛毛雨,并有雨凇结成 57 中常的或浓的毛毛雨,并有雨凇结成
58 轻的毛毛雨夹雨 59 中常的或浓的毛毛雨夹雨
观 测时测站有 60 间歇性小雨
非阵性的雨
61 连续性小雨
62 间歇性中雨 63 连续性中雨
64 间歇性大雨 65 连续性大雨 66 小雨,并有雨凇结成 67 中雨或大雨,并有雨凇结成 68 小的雨夹雪,或轻毛毛雨夹雪 69 中常的或大的雨夹雪,或中常的或浓的毛毛雨夹雪
2.3 相对湿度
1%
3 当前时刻的相对湿度
2.4 露点温度
0.1℃ 4 当前时刻的露点温度值
2.5 2 分钟风向
1°
3 当前时刻的 2 分钟平均风向
2.6 2 分钟平均风速
1m/s
3 当前时刻的 2 分钟平均风速
2.7 本站气压
0.1hPa 5 当前时刻的本站气压值
2.8 海平面气压
0.1hPa 5 当前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
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内在测站或测站附近看到发展完好的尘卷 08 风,但没有沙尘暴
09 观测时视区内有沙尘暴,或者观测前一小时内测站有沙尘暴
10
观测时有轻 雾、浅雾
(11) (12)
13 观 测时在视区 14 内 出现的天气 15 现象
16
观 测时测站没 17
有 降 水 的 雷 18
暴、飑、龙卷 19
39 强的高吹雪,吹雪所达高度一般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 或雪暴
观测时近处有雾,其高度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但观测 40
前一小时内测站没有雾 41 散片的雾
42 雾,过去一小时内已变薄,天空可辨明
观测时有雾
43 雾,过去一小时内已变薄,天空不可辨 44 雾,过去一小时内强度没有显著的变化,天空可辨明
(3)危险天气:包括危险天气达到标准或解除的种类、达到大风
危险天气时的瞬时风向、达到大风危险天气时的瞬时风速,以及雷雨
形势、雷暴、龙卷等出现时的第 1、2 方位。(33 Byte)
(4)结束行:NNNN
各行说明如下表:
段序
要素名
单位
长度 Byte
说明
1 基本信息
1.1 区站号 1.2 观测时间 1.3 纬度 1.4 经度 1.5 观测场海拔高度
之后 20 分钟的时间;若为单纯航空天
气报告时固定编 0000
对应 2.1-2.11 各数据组的观测方式, 当某观测数据为人工观测时对应编码 11 为 0;当某观测数据为自动气象观测时 对应编码为 1;当某观测数据缺测时对 应编码为 9
2.1 气温
0.1℃ 4 当前时刻的空气温度
2.2 水汽压
0.1hPa 3 当前时刻的水汽压值
2.14 现在天气现象编码
2 按附录 1 的规定编码,由人工输入
2.15 第 1 层累积云量
1成
3
当前时刻第 1 层累积云量,由人工输 入
2.16 第 1 层云状 1 2.17 第 1 层云状 2 2.18 第 1 层云底高
2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状 1,由人工输入, 按云属编,为浓积云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