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为重浊之邪,以长夏感受者多。 湿性下趋,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与湿邪有 关。 湿性粘滞,着而难去,为阴邪,致病每多缠绵难愈, 或反复发作。 湿邪致病,常与风、寒、暑、热兼夹为患,外科疾 病中以湿热、暑湿致病多见,如臁疮、下肢丹毒、湿疮、 囊痈、暑湿流注等。 湿邪致病特点:局部肿胀、起水疱、糜烂、渗液、 瘙痒,常伴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 苔厚腻、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
皮肤病中的粉刺、酒渣鼻的发生,与过食醇酒炙博、辛 辣刺激之物有关,也属发病因素之一。
饮食不节
特点 脾胃受损,湿热火毒内生,发为疮疡。由 饮食因素引起的疮疡较外邪引起者更重。 是痔疾、肛周脓肿等肛肠病的主要病因; 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因或促发因素。 是急腹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过劳损伤
主要指劳力、劳神、房室等因素,导致 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使正气亏损 而发生疾病。 特点
饮食不节
膏粱厚味,醇酒辛辣。 醇酒—助火 辛辣—生热 厚味—生湿成痰
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 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 疗疮等;
由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 较单由外邪所引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又 如内痔的发生,也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有关。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教研室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发生的常见病因。 掌握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第一节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 感受疫疠之毒 外来伤害 情志内伤 饮食不节 过劳损伤 痰凝瘀血
外感六淫
1、季节性 春温:旧患痼疾,复发加重。 夏热:易发疮疡。 秋燥:皮肤瘙痒症。 冬寒:脱疽。
外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淫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夏季多暑热,暑多夹湿,由于暑热外受,蕴 蒸肌肤,汗出过多或不畅,致暑湿逗留,易发生 暑疖。同时皮肤处于潮湿环境中影响阳气通达于 体表,且降低局部抵抗力,更易为外邪所侵。
暑为阳邪,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熱盛 肉腐等特征,表现为:患部掀红、肿胀、灼热、 糜烂流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 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
外感六淫
6、火热——主要的致病因素
“痈疽原是火毒生”(《医宗金鉴》) 阳证,发病迅速,来势猛急 壅阻肌肤:焮红、灼热、肿痛、溃腐、流脓 内攻脏腑:攻心—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灼肺—气粗喘息、吐咳脓血 伤肝胆—胁痛黄疸、痉挛抽痛 伤脾胃—烦渴、嗳气、纳差、腹胀 伤肾—血尿、尿闭、腰痛
外感六淫
总之,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 病因素。
染毒等。
外来伤害
特点 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 、烧伤等。 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 染; 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情志内伤
机理 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
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 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痰核或引起疼痛。
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若产妇精神过 度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 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
外感六淫
2、地域性 北方高寒—多发脱疽。 南方低洼—多生湿疮。
3、协同性 合邪致病:痰火上结 湿热下注
外感六淫
4、六淫致病的先决条件 —抗病能力低、毒力强。
“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外感六淫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多为 阳证。 风行上行,多侵犯人体的上部,如颈痈、 头面丹毒等。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的 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 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故《医 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痈疽原是 火毒生”。
感受特殊之毒
天行时气:喉痧、痄腮 大风苛毒:麻风病、梅毒、艾滋病 疫死畜毒:疫疔
特点:具有强烈传染性; 发病迅速; 具较大危险性;
外来伤害
范围 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强酸、强碱;虫毒、 蛇毒、狂犬毒;药毒、漆毒、食物毒等。
致病特点:其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 发无定处,走注甚速,伴恶风、头痛等 全身症状。
外感六淫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主收引,寒盛则痛,且侵袭人体易导
局部气血凝滞,血脉运行失常,故易生冻疮、 脱疽、流痰。
寒为阴邪,其病为阴证,常袭筋骨关节, 患部特点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 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 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
1、外科疾病中,可因虫兽咬伤,感受特殊之毒而发 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
2、有因虫螯刺伤后引起的虫咬皮炎; 3、某些人由于禀性不耐,接触生漆后而发漆疮; 4、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后可引起一些过敏性皮肤
病,如药毒(药物性皮炎)、瘾疹(荨麻疹)等; 5、凡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称为毒,如无名肿毒; 6、尚有金刃竹木创伤后所致的疮疡也属毒,如外伤
多为慢性过程;多为虚证;病位深, 多在肝肾、筋骨关节;多为阴证。
过劳损伤

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脱疽
室 伤
骨髓空虚风寒痰浊乘隙入侵——流痰

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灼津为痰,痰
火凝结——瘰疬
劳 倦
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淋证癃闭

劳则伤气—中气下陷—痔、疝、脱肛

脾气不健,卫气不固——痈肿、臁疮
又如瘿病的发生,多由于忧思恚怒,情志内伤,以致肝脾 气逆,脏腑失和而生。
至于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 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 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 血热与火凝结而成”。
部位
肝经循行部位:颈侧、胸胁、乳房、 阴器
情志内伤
特点 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常发生于肝胆经循行的部位; 是导致血瘀、痰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常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
外感六淫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邪为病,有凉燥与温燥之别,在外科的发病过 程中,以温燥者居多。
燥为阳邪,易伤阴液,多致皮肤干燥皲裂,外邪 乘机侵袭,易致生痈,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
燥邪致病特点:易侵犯手足、皮肤、粘膜等部位, 出现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常伴口干唇燥、 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