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催化活性及失活研究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催化活性及失活研究
近年来,新型催化剂的研制也一直在进行,新型 催化剂的研制方向在于提高活性、改善热稳定性及 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等,如钯系、钼系及低温液相催 化剂,但这些催化剂因活性不理想或对甲醇的选择 性较差,还只停留在研究阶段未实现工业化。对铜基 催化剂的改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2],一是添加 除铜锌铝以外的其他组分,另一方面是改进催化剂 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许勇等 发 [11] 现煅烧温度会改变催化剂表面积、 催化活性、晶相组成等,Al2O3 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催 化剂的热稳定性,阻止 CuO 晶粒长大,提高催化剂 活性。煅烧温度为 350~650 ℃为宜,当温度高于 650 ℃时,催化活性显著下降,这是由于煅烧温度太 高使氧化物烧结颗粒长大所致。
洪中山等[12]提出合适的煅烧条件为:富氧气氛、 较低的升温速率和 350 ℃煅烧。该煅烧条件获得的
由合成气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相当复杂,除 主反应外,还有低碳醇合成反应、F- T 合成反应和水 煤气变换反应等。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及其产物组 成取决于催化体系及相应反应条件。水煤气变换反 应是甲醇、低碳醇及烃类合成反应的副反应。
此外合成甲醇反应中氢与 CO 的理论分子比为 2∶1,但反应气体受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影响,CO 在 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速率远大于 H2,存在吸附竞 争。因此,要求反应气体中的 H 含量要大于理论量, 以提高反应速度,增加甲醇产率,所以一般入塔气中 的 H/C 之比要大于 4。 4.4 反应压力的影响
比表面积大
协同作用强
高比面积
力强,活性高
需要高强度的机械 缺点 耐热性与抗毒性较差
混合
操作较为复杂,且 产物纯度不高
仪器相当复杂,不能 要制备符合特定条件
普遍使用
的碳纳米管
共沉淀过程包括沉淀、陈化、洗涤、干燥、煅烧、 压片成型等,还包括最终的还原活化,每一步对催化 剂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沉淀、陈化、煅烧、 还原步骤更关键。沉淀是催化剂制备的关键因素,沉 淀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对活性产生巨大影响。 3.1 沉淀过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同反应物经过不同条件产生不同前驱体,分 解得到的催化剂活性也就大不相同。魏蓉等[10]认为 最佳 Cu/Zn 为 1 和 2,铜锌间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铝含量不超过 10%;沉淀温度不低于 70 ℃;沉淀 pH
值在 7~9 之间。 3.2 煅烧过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煅烧是使催化剂具有活性的重要步骤,可能发 生如下变化:(1) 热分解,使其转化成所需的化学形 态;(2) 固态反应、互溶和再结晶获得一定晶型、比 表面积等;(3) 烧结,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获得 较大孔隙率。煅烧温度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密切,煅 烧过程一般为吸热过程,故升高温度有利于分解反 应,但温度过高会烧结,使催化剂活性下降,而煅烧 温度降低则达不到活化的目的。因此研究者对合适 的煅烧条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铜锌铝系主要组分是 CuO、ZnO 和 Al2O3,三组 分在催化剂中的比例随着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 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铜基催化剂各组分所占比例
组分 质量分数(%)
CuO 40~80
ZnO 10~30
Al2O3 5~10
作者简介:李保东 男 1982 年生 工学硕士 助理工程师 2009 年毕业于中北大学 现从事焦炉气制甲醇生产技术工作
淀法、球磨法、复频超声法、火焰燃烧法、碳纳米管促 进法等。铜基合成催化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见表 2。
认为,在由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中,ZnO 对增进 由于沉淀法操作有重要的作用。当催化 因此铜基甲醇催化剂的工业生产均采用沉淀法。对
剂被还原后开始进行反应时,合成气中的 H 和 CO 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及研究
1 甲醇合成催化剂
在甲醇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甲醇合成催化剂一般可分为锌铬 催化剂和铜基催化剂两类。国外比较有名的研究和 生产甲醇合成催化剂公司主要有英国 ICI 公司、德 国 BASF 公司、德国 SudChemie 公司和丹麦 TopsΦe 公司等。国内研究铜基催化剂的主要有南化集团研 究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西北化工研究院及齐鲁 石化研究院等[1]。
锌铬 (ZnO/Cr2O3) 催化剂由德国 BASF 公司于 1923 年首先开发研制成功。操作温度必须在 590~ 670 K,操作压力必须为 25~35 MPa。锌铬催化剂的 特点是:耐热性能好、对硫不敏感、机械强度高、使用 寿命长、使用范围宽、操作容易控制,但其活性低、选 择性低、产品中杂质复杂,精馏困难。
杨意泉等[14]在 Cu- Zn- Al 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 加适量的氧化锆助剂制得 Cu- Zn- Al- Zr 催化剂,它 对 CO 的吸附量大于 Cu- Zn- Al 催化剂对 CO 的吸 附量。
随着当代催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新型催化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催化剂技术也 应不断吸收新兴技术的优点,比如微乳液技术[15]、溶 胶凝胶技术[16- 17]分别与沉淀法相结合,这些技术各有 特点且各种技术常可相互关联运用,并取得令人满 意的结果,因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催化剂表面对 CO 的吸附速率很高,而对 H2 的吸附 则比 CO 慢得多。ZnO 是很好的氢化剂,可使 H2 被 吸附和活化,但对 CO 几乎没有化学吸附,因此可提 高铜基催化剂的转化率。
核心越来越小,作为被还原的 Cu- CuO 界面的核心 表面积也越来越小,催化剂的活性降低[4],合成反应 速率随之降低。Kurtz M 等[5]研究认为,Al2O3 在催化 剂中作为结构助剂能够阻碍铜颗粒烧结。
·26·
上海化工 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Vol.36 No.10 Oct. 2011
综 述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催化活性及失活研究
李保东
定州天鹭新能源有限公司 (河北省定州市 073000)
摘 要 主要介绍了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并从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等方面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因 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研究。
实验证实,纯铜对甲醇合成是没有活性的。催化
3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理论认为,氢和一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在一系
列活性中心上进行的,这种活性中心存在于被还原
目前,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主要制备方法有沉
的 Cu- CuO 界面上。在催化剂中加入少量 Al2O3 的首 要功能就是阻止一部分氧化铜还原。Fujitani T 等[3]
关键词 甲醇合成 铜基催化剂 催化机理 失活 中图分类号 TQ 223.12+1
0 引言
甲醇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 产一系列化工产品,还可用作潜在的车用醇醚燃料 电池的燃料等。随着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进步及下游 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合 成甲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铜基催化剂由英国 ICI 公司和德国 Lurgi 公司 先后研制成功,操作温度为 210~300 ℃,压力为 5 ~10 MPa,比传统的合成工艺温度低得多,对甲醇反 应平衡有利。其特点是:活性好,单程转化率为 7% ~8%;选择性高,大于 99%,易得到高纯度的精甲 醇;耐高温性差,对合成原料气中杂质比较敏感。目 前工业上甲醇的合成主要使用铜基催化剂。
目前,甲醇的工业生产主要是采用 CO/CO2 催 化加氢技术,所以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发是甲醇合 成工业的基石。甲醇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催化剂的研制及其性能改进。在甲醇生产中,很多工 业指标和操作条件都是由催化剂的性质决定的。甲 醇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沉淀过程包括晶核的生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过 程。如果晶核生成速率远超过晶核长大速率,则离子 很快聚集为大量的晶核,溶液的过饱和度迅速下降, 溶液中没有更多的离子聚集到晶核上,于是晶核迅 速聚集成细小的无定形颗粒,得到非晶型沉淀,甚至 是胶体;如果晶核长大速率远超过晶核生成速率,溶 液中最初形成的晶核不是很多,有较多的离子以晶 核为中心,依次排列长大而成为颗粒较大的晶型沉 淀。
温度过高,会使催化剂发生热烧结而降低活性 甚至丧失活性。但是反应温度在 280 ℃以下时,铜基 甲醇催化剂的热烧结因素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无论 在测试催化剂耐热前的活性还是耐热后的活性时, 在 120~280 ℃的温度范围内,都通过反复的升温、 降温,进行过多次测试,活性结果的重现性均很好。 也就是说,两种催化剂的活性(无论是耐热实验前还 是耐热实验后)在 210~280 ℃的反应温度范围内的 变化趋势,都主要是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这两种效 应的综合体现。 4.2 合成气空速的影响
第 10 期
李保东: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催化活性及失活研究
·27·
铜基催化剂在合成甲醇时,CuO、ZnO、Al2O3 三 组分的作用各不相同。CO 和 H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
这种过度的还原,使得活性中心存在的界面越 来越小,催化剂活性也越来越低。从合成的整个过程
性质与催化剂的活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铜基 来看,随着还原表面向催化剂的内层深入,未还原的
2 铜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目前,低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系列品种较多, 有 铜 锌 铬 系 (CuO/ZnO/Cr2O3)、 铜 锌 铝 系 (CuO/ZnO/Al2O3)、铜锌硅系(CuO/ZnO/SiO2)、铜锌锆 系 (CuO/ZnO/ZrO) 等 , 其 中 铜 锌 铝 系 (CuO/ZnO/Al2O3)应用较为广泛,下面就该系列讨论 铜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空速增加,合成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减少,
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减少,从而不利于副反应的发 生,这样甲醇的选择性就会有所提高,进而使催化剂 的生产能力提高,甲醇收率提高,所以增加空速可以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如果采用高空速,催化剂的生产强度虽然可以 提高,但增大了预热所需的面积,出塔气热能利用价 值较低,系统阻力增大,压缩循环气功耗增加,同时 增加了分离反应产物的费用,当空速增大到一定程 度后,催化剂的床温度难以控制。适宜的空速与催化 剂活性、反应温度及进塔气体组成有关,在铜基催化 剂上为 10 000~20 000 h-1。 4.3 合成气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