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特点(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特点(一轮复习)


经营 形态 民营 手工 业 家庭 手工 业
管理 方式 民间 私人 自主 经营 农户 的副 业
产品
流通 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地位 明中叶以
民间消费的 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后,部分 行业成为 手工业的 主导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
剩余部 分出售
农户的家 庭副业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 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 成本高 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 “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 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
宋元 繁荣 农业技术继续 发展;制瓷、纺 织等手工业技 术发达;城市里 坊市的界限被 打破,海上丝绸 之路发达,商品 经济出现繁荣 的局面
明清 发达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 进的趋势,但是,统治 者推行闭关锁国政 策,阻碍了中国与世 界的交流,使中国失 去了工业化的 契机
主 要 表 现
(1)材料体现了景德镇制瓷业中从 明初官窑占据主导地位到明末民窑占据主导地 位的变化,其原因之一是官窑管理模式的陈旧、 腐败。 (2)民窑的迅速崛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
古代农业
【例 1】 (2012 年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 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
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 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秦汉则以小家庭耕作制为主。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 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 尤其是提供衣被的纺织业,虽有少量官营或私营手 工工场,但占压倒优势的却是家内纺织业。一个家 庭内 “男子力耕……女子纺织” 的自给自足的家庭 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1)材料体现了伴随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逐渐形成,并体现了小农经济所具有的自给自 足的特点。 (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是农业与手工业发 展紧密结合,手工业的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 形态 官营 手工 业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 营、集中、大 作坊 产品 武器军用品 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流通 方式 不在 市场 流通 地位 长期 占主 导
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封建社会的繁荣。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 渐趋衰落,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明,封 建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4.“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 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5.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积 极作用是主要的。b.消极:具有脆弱性;在封建 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针对生产目的而言,其目的不是为市 场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自身需要的一种经济形 式。自然经济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小农经济针 对生产规模而言,指以家庭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因 此,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却包含着更 多的内容,如井田制状态的奴隶制农业,是自然经 济,但这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不是小农经济。
①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 ②表现:商周时,土地国有,劳动者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影响:a.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建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见附表
①西汉开始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 入海,联系东南亚等地。②清朝时期,佛山冶铁业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 错误。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 使用,主要是用来制作礼器、兵器。 2.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供民间消费。 错误。 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 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一小部分出卖。
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工具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将树砍 倒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 用,木制的耒耜、 石锄、 石犁仍是重要生产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 耕,并逐渐推广。 2.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出现漕渠、 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 筒车;宋朝时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3.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
单 元 主 题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考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主干系统整合 命题视角透析
要点史料探究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 农业的主 要耕作 方式 手工业的 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 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先秦 形成 春秋战国时 期,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 成,其特点是 自给自足,精 耕 细作
秦汉 发展 小农经济 占据主导 地位并不 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 术日益成 熟,封建经 济得到 发展
隋唐 发展 实行均田制, 农业生产技术 继续发展,发 明了曲辕犁, 手工业取得辉 煌的成就,城 市商品经济迅 速发展,坊市 界限分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