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信函格式设置篇一:公文写作格式设置方法公文写作格式设置方法进入系统:“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Word”——进入Word界面。
一、进行页面设置选择“文件”—“页面设置”选择“页边距”附签,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
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页脚”距边界设置为2.6厘米。
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置”,“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设置成“3号”,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指定行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
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二、插入页码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插入页码”按钮,出现一个小阿拉伯数字1,将数字移动到右侧位置,将字体改成“宋体”,字号为四号,然后在“1”的左边空半个字符,“插入”,1“特殊符号”里的“—”,然后在“1”右边空半个字符,同样方法插入“—”,调整页码整体位置,使之右空一字。
2页同上设置,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三、发文机关标志制作— 1 —“表格”—“插入表格”,1列1行。
输入“宁江区语言文字委会员文件”,字体为小标宋体,红色,调整字号、字间距,以美观、醒目、庄重为原则。
选中表格,设置行距为刚好使文字上边缘接近表格线,点击鼠标右键—设置表格属性—“表格”附签—文字环绕为环绕—“定位…”—水平位置相对于页边距居中,垂直位置相对于页边距3.5厘米—“确定”,发文机关标志设置完成。
四、文号制作发文机关下空二行,居中,年份用六角括号??(输入法软件键盘A、S按键) 平行文文号:文号—3号仿宋、居中显示。
上行文文号:文号—3号仿宋字体、居左空一字;签发人—3号仿宋字体;签发人姓名—3号楷体、全角冒号,居右空一字。
标题:2号小标宋,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居中。
主送机关: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姓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2正文:一般用三号字体,全角,文中机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五、版头中的分隔线选择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在文档中插入一条直线。
选中直线,单击鼠标右键—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颜色与线条”附签,颜色设置为红色,粗细:2磅—“大小”附签,宽度:15.6— 2 —厘米—“版式”附签,选择衬于文字下方,点击“高级…”,—“图片位置”,水平对齐:相对于栏居中,垂直对齐,选择“绝对位置”,下侧:0.4厘米。
单击“确定”分隔线设置完成。
见图9-图12。
六、版记制作选择“表格”—“插入”—“表格”,选中表格,先选1列1行,如果有抄送的机关就选1列2行。
然后在表格上单击鼠标右键—表格属性—“表格”附签,“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文字环绕”为“环绕”;然后单击“定位…”,水平位置相对于“页边距”为“居中”,垂直位置相对于“页边距”为“底端”,“确定”;然后单击“边框和底纹”按钮,首条和末条分隔线“宽度”推荐为2磅或3磅;在“预览”窗口中将每行的下线选中,其它线取消。
选中表格,“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附签,左缩进1字符,右缩进1字符—“确定”。
3在表格中填写具体内容:抄送、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及印发日期用4号仿宋。
导入模板:先把“公文模板”下载到桌面,右键选中公文模板--剪切,然后打开word“文件”—“新建”—在右侧选择“本机上的模板”—在“常用”栏里右键单击空白选择粘贴,即可点击取用。
— 3 —篇二:公文的信函格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公文的“信函式格式”公文的“信函式格式”问题是近年来因为公文处理规范化而正式提出的一个新问题。
2001年开始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为了杜绝责权不明的公文滥发,在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这里第一次提出“非正式行文”问题,同时提出了“函的形式”问题。
何谓“非正式行文”,2001年1月下发,与《新办法》配套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公文处理意见》)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4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的含义是: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向本部门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不代替部门审批下达应当由部门审批下达的事项;与相关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
”那么,“函的形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呢,《公文处理意见》的解释是:“‘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
从规定“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到明确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最终落实到了”信函格式”上。
可见“非正式行文”在公文形式上的标志就是“信函格式”。
“信函格式”有何规范性要求呢,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共同起草,从2000年1月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公文格式》)作了简要说明。
其重要附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以下简称《条文释义》)则作了进一步详细解释。
《条文释义》在“信函式格式”一节中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
每行居中排28个字。
首页不显示页码。
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印红色。
发文5字号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
发文字号下空1行标识公文标题。
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左边缘顶格标识。
两线之间其他要素的标识方法从本标准相应要素说明。
”“信函式格式”之所以确定为上述规范,是因为在长期的公文运作实践中,各制发机关经常使用一种只标识发“文件”两字的变通的公文样式,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平行文或下行文,而且使用频率很高。
《公文格式》从公文工作实际出发,同时又要使“信函式格式”的格式特征明显区别于“文件式格式”,所以设计了上述格式规范。
“信函式格”与“文件式格式”的显著区别有三点:其一是将“文件式格式”上白边37MM缩小为30MM,7MM的差距使两者区别明显。
其二是发文机关标识由“文件式格式”的“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改为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
其三,设计了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的一条武文线和距下页边20MM处的一条文武线,此两线与发文机关标识均印成醒目的红色,突出了“信函式格式”与“文件式格式”的显著区别。
应该说,公文法规对“信函式格式”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但对这一公文格式认识不足的人还是很多。
据调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61(对“信函式格式”的规范要求存在错误认识“函”是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经常使用的文种。
长期以来,基层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为方便起见,往往使用一种写法与书信大体相同的“便函”。
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以为“信函格式”即是便函,没有什么规范要求。
这种认识对公文的规范化、制度化极为不利。
通过对《新办法》和《公文格式》的深入学习和领会,这种错误认识应该加以纠正。
2( 对“信函式格式”的适应文种存在错误认识“信函式格式”由于其名称中出现了“信函”一词,不少人就将这种格式与“函”这一公文文种混为一谈。
关于“信函格式”,《公文处理意见》说得很清楚,即是指一种区别于‘文件格式’的公文格式,而不是指公文种类。
虽然在公文实践中,“函”采用“信函格式”的情况较多,但绝不意味只有“函”才能使用这一公文格式。
例如,“意见”在发至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时,就可采用“信函格式”。
也正因为此,《公文处理意见》才提出:“以‘函的形式’行文应注意选择使用与行文方向一致,与公文内容相符的文种。
”综上所述,“信函式格式”是公文办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办文形式,事关公文处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在不容忽视。
篇三:公文函格式7公文函概念函,即信;公函即公务信件。
它是上下级和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在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所使用的文体。
函的特点是不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如不用正式文件头,也可不编文件号,有时还可不拟标题,因此用起来极为简便。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一)首部。
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
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二)正文。
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
主要说明发函的缘由。
一般要求概括交代发函的目的、根据、原因等内容,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
复函的缘由部分,一般首先引叙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以说明发文的缘由。
2、主体。
这是函的核心内容部分,主要说明致函事项。
函的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
无论8是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等,都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
如果属于复函,还要注意答复事项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公文函用法1、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询问一般事宜,或上级机关答复或催办下级机关有关事宜。
2、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有关事宜,3、用函来通知一般事项。
如通知开一般性的会议、要求下级机关报送某项材料或统计某些数字等时,也常用公函。
4、向上级机关请示较小事宜也常用函。
公文函范文一商洽事宜函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关于建立全面协作关系的函××大学:近年来,我所与你校双方在一些科学研究项目上互相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基矗为了巩固成果,建议我们双方今后能进一步在学术思想、科学研究、人员培训、仪器设备等方面建立全面的交流协作关系,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定期举行所、校之间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
(略)9二、根据所、校各自的科研发展方向和特点,对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协作。
(略)三、根据所、校各自人员配备情况,校方在可能的条件下对所方研究生、科研人员的培训予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