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树木年周期

园林树木年周期


(二)树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规律 1、营养物质运输的途径 (1)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无机营养,通过木质部导
管向上运输。 (2)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营养通过韧皮部的
筛管向下或向上运输。 (3)在春季,枝、干、基部和根中贮藏的有机
营养由下往上运输,以供萌芽、抽枝和展芽的需 要。
(4)在生长季节,有机营养则主要是来自上部枝 叶的光合作用。
• 被迫休眠:是指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 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仍不能生长而处 于被迫休眠状态,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开始生长。
3.1 休眠表现及作用
树叶凋落、休眠芽形成、生长点停止活动、
树体生长停滞。
落叶
最典型和最明显 的标志是自然落叶, 其次是组织内营养物 质积累和组织成熟。
落叶前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减弱,叶肉的叶绿素 分解,部分营养元素转 移到枝条。
(二)生长发育的营养关系
1、营养争夺,相互限制:根系生长、树冠生长、 呼吸都消耗有机物质营养,对有机物营养物质的争 夺。
2、营养互补,相互促进:根系吸收无机营养物质 给树冠;树冠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营养物质提供给根 系,供根系生长发育用。
(三)生长发育的时间关系(“双S”型发育)
1、春季:地下温度较地上高,光照较弱,根系 先活动并生长伸长,树冠后复苏发芽,根系出现第 一个生长高峰,适合树木栽植;
树木的物候期
树木的物候期: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 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 化的现象中,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各个树木器官的 动态时期,即物候期。
人们可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物候期是地理 气候、栽培树木的区域规划以及为特定地区制定树木科学栽培措施的重 要依据。
消耗器官(树干,枝条等):支撑生产器官(叶 片),输送无机营养和水分给生产器官;
生产器官:加工无机营养和水分成有机营养物质给 消耗器官。 3、注意:剪除掉没有叶片、无输送能力的树干和
枝条。
2.1 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及特点
树液流动,
芽膨大,叶 初展,抗寒 能力减弱, 遇突然降温, 易发生寒害 或冻害。
(三)调节营养物质的消耗与利用
1、调节树冠枝组:控制徒长枝和衰老枝;培养春 梢。
2、提高全树有效叶面积:要使树木具有足够和适 量的叶面积,不是叶面积越大越好,过大会引起光 照恶化。
3、提高营养贮藏水平
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生长发育的比例关系
即:地上树冠与地下根系分布在高度--深
度,冠幅--根系分布宽度上有一定正比关系。
落叶后
树体细胞内脂肪和 单宁物质增加,细胞液 浓度和原生质黏度增加, 原生质膜形成拟脂层, 透性降低,有利于抵抗 低温和干旱等恶劣环境 对树体的损害。
3.2休眠期的生理基础
休眠的主要生态因子是短日照、低温(冬季)、 高温(夏季)与干旱。在这时树体内相应地发生内 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脱落酸(ABA)可导致多种植物休眠。 细胞激动素和赤霉素可以打破休眠。
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落叶期多数在新叶萌发期落叶。 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多次抽梢,
果实发育期长等。 无自然休眠期,但会因高温或低温而被迫休眠。
3 园林树木的休眠
• 自然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 木遗传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 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在休眠结束前即使给予适合树体生长的外界条件, 也不能萌芽生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植物物候期:
①根系活动期;②萌芽开花期;③坐果期; ④花芽分化期;⑤叶变期及落叶期;⑥休 眠期。
4. 植物物候的基本特点:
顺序性: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
不一致性:不同器官物候期经过的时期各不 相同。同一植株同时出现几个物候期。
重演性: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
物候:事物 随气候变化 而变化的现 象。 气温升高 →栾树发芽
在生产实际中 为了令某处的芽萌发,常于早春在芽的上方“刻
伤”,以截留来自根部的有机营养,促使芽萌发、 抽枝。 为了促进花芽分化和减少落果,常常在其枝的下方 进行刻伤或环剥,使来自枝叶的有机营养积累在上 部。
2、营养分配的集中性:通常,在某一个物候期, 树木生长发育最快和代谢作用旺盛的器官,所获得 营养物质量增多,其他器官则减少。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2、贮藏型代谢:在消耗型代谢和营养生长的 基础上,光合能力增强,合成的有机物增多,成为 以碳素代谢为主的贮藏型代谢。
特点:营养物质的积累大于消耗,树体营养主要 转入根系生长、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和贮藏物质的 积累,为开花结果奠定物质基础。
3、消耗型代谢与贮藏型代谢的关系:两种代谢类 型又互为基础,春季的消耗型代谢是以上一年后期 的贮藏型代谢的积累物质为基础,而又为当年的后 期贮藏型代谢创造条件。
2、顶芽与侧芽:幼年树和青年树的顶芽生长旺 盛,侧芽相对较弱,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剪除 顶芽,则优势位置下移,促使较多的侧芽萌发,削 弱顶端优势,以促发分枝。
3、枝量与叶面积:枝条越长,叶片着生的数量 越多;枝量越大,相应的叶面积就越大。
(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概念:树木的根、枝干、叶和叶芽为营养器官,
花芽、花、果实和种子为生殖器官。 1、情况一:树木过度开花→消耗大量有机营养→
伤害树体→树体衰弱,寿命减短。 2、情况二:树木营养生长过度(徒长)→消耗大量
有机营养→树体衰弱,开花结果减少,寿命减短。
(六)消耗器官与生产器官之间的关系 1、概念:树木有光合能力的绿色器官称为生产性
器官,无光合能力的非绿色器官称为消耗性器官。 2、关系:
第三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1、消耗型代谢:树木在年周期中营养物的代谢 有氮素代谢和碳素代谢两种,在生长前期以氮素代 谢为主,称为消耗型代谢。
特点:此时对氮素吸收和同化十分强烈,营养器 官迅速扩大,有机物消耗的多而积累的少,为营养 生长旺盛阶段。
2、夏季:地上温度较地下高,光照充足,树冠 光合作用达最高峰,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根系 充当“吸管”吸收并运输水分和营养供地上部分使, 根系虽达到活动高峰,但并不长长,抵抗能力弱, 不适合树木栽植。
(三)生长发育的时间关系(“双S”型发育) 3、秋季:地上温度和光照逐渐减弱,树冠光合作
用减弱,叶片脱落,有机营养(果实)丰富,根系 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适合树木栽植。
4、冬季:地上温度和光照降到最低,地上地下部 分进入休眠(北方地区,气温较低),一般不进行 树木栽植;地上部分进入休眠,地下部分有微弱的 根系生长活动(南方地区,气温稍高),可以进行 部分树木栽植。
(四)生长发育的结构关系 1、根端与侧根:根的顶端生长对侧根的形
成有抑制作用。切断主根先端,有利于侧根的发生 和生长,切断侧生根,可多发侧生的须根。
季相:季节变化的景象
二、研究物候期的意义 是制定树木周年养护管理技术措施的主要依据。 三、影响物候期的因素 (一)不同树种,物候期不同。 (二)地区不同,物候期不同。 (三)年份不同,物候期不同。 (四)海拔不同,物候期不同。 (五)树木的不同部位,物候期不同。 (六)年龄不同,物候期也不同。 (七)栽培条件不同,物候期不同。
2. 园林树木的年周期
树木的年生长周期:指树木每年都有与外界环境条 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 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即树木的年生长周期,简称年 周期。
这一时期具体是指树木自春季休眠芽开始萌发,经 过夏季生长,冬季再以休眠芽过冬,到第二年春天 休眠芽萌发前的这一段时间。
树木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地生长,构成了树木一年的 生长发育。
经历发芽、
展叶、开花、 结果、落叶 等过程。生 长期是园林 树木的生态 效益与观赏 功能发挥的 最好的时期。
养分的转化,
贮藏阶段, 不当的管理 手段或不良 环境,会影 响休眠期的 正常转入。
抗性强,生
命活动较微 弱、缓慢。
➢休眠转入生长 期
➢生长期
➢生长转入休 眠期
落叶树木的年周期
➢休眠期
2.2 常绿树木的年周期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