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宣讲稿2017年5月24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新修订的《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7年9月1日施行。
修订后的《条例》共6章71条,较原《条例》相比,新增条文26条。
修订后的《条例》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为切入点,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湖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完善了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1.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应当按照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要求,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一岗双责。
(第3条)一是增加了“三个必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安全生产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以下简称《意见》)也对落实“三个必须”提出明确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条例》对“三个必须”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职能作用,共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是增加了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规定。
目前,全省各级安监部门逐步建立了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但仍然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
随着生产安全事故总量的逐年下降,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安监部门将难以独立承担各行业领域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中央《意见》明确提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
”“…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坚持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制”。
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我省职业健康监管现状,《条例》增加了“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这一规定,有利于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
三是提出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一岗双责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
但是为避免各级重复执法或监管监察缺位,安全生产必须实行分类分级监督管理。
同时,为强化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条例》也明确提出了“一岗双责”要求。
2.厘清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
(第6条、第46条、第47条)为解决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体制不顺、职能不清等问题,依据中央《意见》关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条例》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综合监管部门所负有的6项监管职责,第四十七条规定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负有的6项监管职责,从而为各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突出企业主体责任1.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7项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第10条)《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相关安全生产条件作出了基本规定,同时明确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但《安全生产法》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条件。
为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条例》第十条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了细化,明确规定了7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2.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12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做好安全的局面,从而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为此,《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都应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且列举了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的7个方面的具体职责。
3.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13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组织保证。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配备作出了规定,但对设置和配备的情形却未做具体划分。
对此,《条例》依据该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类型、规模、风险等因素,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进行了细化。
特别是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在五十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两名以上且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比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履职保障。
(第14条)2010年,《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9号)第六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应高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
”借鉴该规定,《条例》在吸收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员意见的基础上,从尊重生产经营单位内部自主管理权角度出发,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安全生产岗位津贴、安全风险奖励,从而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职保障。
5.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公布安全生产信息档案制度。
(第17条)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信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众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相关或周边公众的知情权,也便于生产经营单位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消除隐患,促进安全生产。
因此,《条例》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公布安全生产信息档案制度。
安全生产信息档案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管理、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管理等。
同时,强调生产经营单位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信息档案必须做到“依法”,既确保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又要注意一些信息的安全性与敏感性,既要避免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被泄露,同时也要防止一些信息的不适当公布引起社会公众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周边公众的不稳定,从而给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6. 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制度。
(第20条)隐患是事故的根源,抓住了隐患排查治理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
我省从2012年4月开始,启动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体系(简称“两化”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家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条例》将我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予以规定执行。
7.明确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责。
(第22条)危险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事故,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条例》第二十二条对《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进行了相应的细化,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动火、高处、有限空间、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10项危险作业时应当遵守4项现场安全职责。
8.建立相关行业强制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
(第24条)中央《意见》明确提出“取消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根据中央《意见》要求,结合我省近年来实践,《条例》明确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同时,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为从业人员投保其他商业保险。
9.建立安全总监制度。
(第25条)建立安全总监制度,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
在总结我省部分企业设立安全总监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借鉴江苏等兄弟省市的做法,《条例》第二十五条对建立安全总监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一是规定了建立安全总监制度的生产经营单位范围,即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粉尘涉爆、涉氨制冷、船舶修造、航空航天等高危特殊生产经营单位;二是规定了安全总监的职权,即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有权拒绝执行影响安全生产、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决定,有权制止违章生产、冒险作业的指令;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权直接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等;三是规定了安全总监所应具备的条件,即应当掌握本单位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
10. 完善了现场带班制度。
(第26条)实行负责人作业现场带班制度,既可以提高带班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建立负责人带班制度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应当实行负责人作业现场带班制度,同时明确了带班负责人的安全职责。
11.明确非煤矿山停产整顿和关闭的情形。
(第30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提出要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明确了关闭的情形,并提出通过整顿关闭,到2020年,全省非煤矿山控制在2000家以内,尾矿库控制在200座以内。
《条例》将省政府相关文件规定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为消除非煤矿山重大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12.建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第32条)2013年以来,我省相继发生了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9.13”重大建筑施工事故、襄阳市南漳县“11.20”较大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麻城“3.27”建筑坍塌事故等多起较大以上建筑施工事故。
可以说,目前建设施工已成为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领域之一,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焦点。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质量保障,《条例》明确了建设工程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实行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13.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园区的安全管理。
(第34条)近年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我省化工企业多,安全风险高,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进园区,有利于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监管。
2013年,省政府出台《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64号),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园区设立前应当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已经建成的危险化学品园区应当每5年进行一次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未按规定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的化工园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