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蚜虫及其他特性和症状讲解

蚜虫及其他特性和症状讲解

全身明显分为头、胸、 尾三部分,背甲坚硬, 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 为大致相等的三片—— 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 因此名为三叶虫。
甲壳类起源说;
演变
陆栖祖先起源说,如多足纲是昆虫的近缘。
节肢动物的演进
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②头部发展为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
萎,也为害其他作物。
5麦二叉蚜是小麦、燕麦及其他小型谷物的大害之一。蚜虫分有翅、无翅两
种类型,体色为黑色,成虫淡绿色,每只雌蚜虫每代产50~60只幼蚜,后翅通
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每年20代。
6桃蚜成虫浅黄绿色,背有3条深色线纹。生活史有两个宿主,夏季雌虫营孤
雌生殖。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1]
繁殖和共生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夏季一 周产生一代。
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 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
蚜虫和蚂蚁共生
种类
常见的蚜虫种类如下︰
苹蚜 1.
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
一种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长。
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 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Nhomakorabea、生活习性
蚜虫危害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 畸形。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 生,产幼蚜。
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最终产生干母。 温暖地区可无卵期。
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
复眼和单眼
眼大,多小眼面,常有 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
危害方式
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
危害
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 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 株萎蔫枯死。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蚜虫大小
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最大的蚜虫-长吻蚜 10毫 米。
最大的昆虫
最大的昆虫是绿竹节虫,身长达60厘米。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 翅展达30厘米。
蚜虫分布及活动区间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 无翅蚜的活动范围仅几米,有翅蚜虫活动范围达几十米。 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 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
输的过程。
蚜虫天敌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 ,绿僵菌)。
天敌
天敌
主讲内容
1 形态特征 2 生活习性 3 种类 4 分布
5 生活 6 防治
7 影响
8 光合作用
蚜虫通过被称为stylet的口器来吸食植物汁液,stylet被包裹在称为rostrum(相当于 上下颌骨)的鞘中。
有翅蚜 当蚜虫的宿主植物的状 态变差或蚜虫数量过于拥挤时,一些 种类的蚜虫会产出具有翅膀的后代, 从而能够散布到其他食物源。
有翅和无翅蚜虫
蚜虫为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 体无单眼。第6腹节背侧有1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个尾片。
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 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如苹果绵蚜
三、种类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 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 类是粮、棉、油、麻、茶、糖、 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 植物的重要害虫。
麦长管蚜、麦二叉蚜、苹 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是重 要害虫。
2.甘蓝蚜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
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
3石原氏球蚜在云杉 道格拉斯等冷杉上产卵危害。 4玉米根蚜 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蚂蚁,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
卵搬到草根上,然后转到玉米根上。为玉米的大害,可使之停止生长、变黄和枯
7棉蚜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棉花、甜
单眼和复眼
尾片和腹管
蚜虫所特有的尾片(cauda)和腹管。 。
大多数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蜡”), 成份为 甘油三酸酯。
蚜虫有类似于尾巴的刺突,位于直肠孔上,被称为尾片(cauda)
大多数蚜虫具有柔软的绿色躯体,但其他颜色也很常见,如黑色、棕色和粉红色。
蚜虫有多达六个触角。
9 分类 10 身体构造 11 摄食 12 共生关系
13 繁殖过程 14 演化 15 敌害 16 防御
一、形态
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 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 区
。世界已知约4700余 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
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
感觉器官
触角第6节基部与鞭部交界处的感觉圈称为“初生感觉圈”,生于其余 各节的叫“次生感觉圈”。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 ,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3000 万年前即0.3亿万年前,起源于非 洲。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 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 例如,三叶虫起源说。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 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 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 节肢动物的一种。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 一。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 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 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菜蚜
有翅蚜
蚜虫的地位及追源
蚜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 虫纲、半翅目、蚜总科。{人,动 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 简鼻亚目,人科,人亚科(黑猩 猩,南方古猿 ),人属,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