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析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描述: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对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介绍,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磁器口古镇以后的发展提供一...【摘要】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对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介绍,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磁器口古镇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前言重庆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北部,东临嘉陵江,背靠歌乐山,距沙区中心仅3公里。

古镇始建于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年间,清朝初期,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磁器口,是中国唯一位于大城市都市核心圈的历史文化古镇,是嘉陵江下游历史著名的商业码头。

古镇保存着老重庆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是老重庆的缩影,也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传统历史街区。

其中核心区域的磁正街、横街与黄角坪巷的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磁器口古镇具有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

街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若干个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

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

古镇的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有小天井四合院建筑,有穿斗木壁结构的小青瓦民居,有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院落,也有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

各种建筑相连成片,构成独特的山地沿江城镇建筑景观和风貌。

二、磁器口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一)保护整治前存在的问题解放后,由于主要交通从轮船转变为机动车,以及航运码头的变迁,磁器口的区位优势逐渐消失,加上产业不发达,经济慢慢落后,社区便逐渐衰败下来。

到90年代,磁器口附近仅有几个濒临破产的工厂,而居住其中的也多是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

至此,它已经丧失了交通枢纽、小型工业和手工业企业驻地、工商业等城市功能。

由于长时间的萧条,街区的物质性衰败也随之而来。

至2000年,磁器口街区的传统建筑中35%以上属于质量较差的建筑,15%属于危房,面临倒塌危险;基础设施(水、电、气等)和环境卫生设施(厕所、垃圾集运)等严重滞后,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而导致居民乱搭、乱建、乱架(电力、电讯线)、乱堆(垃圾)等自发行为,破坏了传统的空间环境特色;而且这些乱搭、乱建、乱架、乱堆行为又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增大了火灾、雷击等事故的机率。

(二)保护与开发措施针对磁器口街区存在的问题,2000年政府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为基础,展开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针对街区功能性衰败,提出以旅游带动当地发展。

结合建筑保护整治,引入60余家餐饮企业,形成一条有重庆地方特色的美食街。

此外,引进旅游商品经营者,如字画、传统手工艺品等,最大化开发街区商业价值。

针对街区物质性衰败,提出通过建筑和城市规划手段改善物质环境:对历史民居的保护;在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的基础上,内部增设基础生活设施。

如生活能源由原来的煤炭改为燃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为居民提供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对于残缺的建筑进行“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复。

同时,对于增建建筑,与历史建筑有所区别,以保持历史建筑的真实性。

并且从2001年开始,对街区重点建筑(张家院、里家院、钟家院等)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更换损坏构件、粉刷墙面、改造内部功能等);对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

在重要街区的建设中,除对传统民居在建筑设计、材料、色彩、尺度有严格要求外,街区的景观风貌也有所注意,如街道路面保持石板街的特色。

原有的电线杆、电缆拆除、下埋。

同时,对户外的门面、店招等也做好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采用传统的形式与和谐的色调,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的文化风味。

同时,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路灯等都具有“明清特色”。

(三)改造后的成效改造完成后,磁器口街区确实有了明显改善。

首先,被定义为商业街的磁器口古镇有了新的城市功能,旅游业带动了餐饮业、手工业、及其他许多附属产业,古镇的经济在逐步复苏;其次,针对核心街道——磁正街和横街的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消防等市政设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条件。

最后,通过规划整治,对核心区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外围建筑采取控制,周边城市风貌协调处理,磁器口特有的历史风貌和巴渝建筑本色得以再现,磁器口原有的线形街道空间和宜人的空间尺度得到保留。

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还制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继承和发扬了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恢复磁器口码头为旅游、交通性码头;发展磁正街的传统商业经营活动;开发地方特色小吃和传统手工艺;开辟茶楼、临江观景等各种休闲活动场所;举办传统节日庆典。

从建筑空间到功能业态再到居民生活,整体地营造了反映地方人文景观的生活场景,使磁器口这个一度衰落的历史街区再度充满生机。

三、几点思考(一)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复苏的策略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从经济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首先,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

磁器口古镇成功地创建了旅游品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传统手工业与餐饮业的复兴以及小商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就业岗位与居民劳动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当地的商业铺面租金,增加了居民的租金收入。

第二,磁器口附近的企业重获新生。

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有所发展,一些已经消亡的企业也陆续开始重新经营。

更令人欣喜的是,旅游业的繁荣和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磁器口的吸引力,根据磁器口管委会统计,居民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已实现了持续增长。

社会人口结构积极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保护开发工作的社会接受程度很高。

(二)与主城衔接上的不足历史街区是现代城市的一部分,在城市不停地新陈代谢的同时,如何与传统风格的街区有良好的衔接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方面,磁器口历史街区的改造工作是相对滞后的。

从沙区去往磁器口,有两条道路:一是走沿江的沙滨路,这条路多为自驾或打车前往;如果公交出行,则是从沙坪坝北街经劳动路、教院路、金沙正街到达。

这条公交的必经路线,从沙区核心到磁器口,虽然只有短短的3公里,但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街道两边的建筑较为破败,景观、路标等设施不完整,街道空间环境品质不高。

2005年,磁器口被确定为重庆亚太市长峰会的接待点,为此专门对这条公交路线的沿街立面进行了整治工作。

可惜整治仅限于建筑表皮处理,而且会议结束后,这条路线仿佛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再次被人们所遗忘。

整治了外立面后的街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再次沦为城市消极地带,呈现出肮、乱、差的景象。

纵观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案例。

例如法国里昂北部的哈格西埃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里昂虽然远在欧洲,但其城市地理环境与重庆有相似的地方,且哈格西埃街区是二战时期的产物,与陪都重庆的时间段一致。

这个始建于1931年的街区,是为解决大量工人的房屋问题而建造的,医教论文在二战后一度十分衰败。

但是80年代后,里昂政府认为这个街区是城市文化载体的象征,是老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战到二战这个特殊时期历史的见证,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保护。

为此,政府对其进行了改造,其内容包括完善街区的供电、供水、及相应的功能等。

更重要的是在考虑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区的衔接问题上时,法国人给予额外的重视,他们通过结构性景观道路的美化、加强城市地标之间的联系、新建设应强化结构性景观等方法,来完成新老城市过渡的问题。

这些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的。

(三)街道空间环境改善重庆与成都自古便有文化的交融,巴渝文化是不可分割。

在成都,宽窄巷子也是承载当地历史的街区,它的改造方法与磁器口大相径庭,没有保留太多原先的建筑而是大量重新建造,仅在建筑风格、建筑空间上给予呼应。

尽管大量的新建,丢失了文化遗产最为珍贵的原真性,但就其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处理而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宽窄巷子针对不同类型的店铺,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

例如,小吃店、咖啡馆和茶馆等店铺,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使店铺将活动的一部分转移到檐下或者建筑外墙边缘,充分发挥了这些空间的公共性;对于零售店、酒吧和普通饭店,建筑空间与街巷空间在空间划分上独立,但在视线上融为一体,功能上相互依存。

店铺内发生的活动为街道上的行人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同时街道上的行人是店铺的潜在顾客,这些店铺通常弱化建筑外墙的存在使之成为联系两种空间的纽带,例如用玻璃或直接镂空墙体,街巷向建筑内部设施或庭院借景;对于高档饭店、酒店和私宅,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不仅在空间划分上相互独立,而且在功能和视线上也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建筑外墙成为了分隔这两种空间的屏障。

反观磁器口街区,仅仅是对商业街两旁建筑的表皮进行了仿古处理,街道空间与建筑空间割裂开来、没有对话,缺乏空间的延展性,呈现出单一、呆板的景象。

其实磁器口商业街区中有很多四合院,但是在开辟商业功能的时候,往往是利用了临街的建筑,而对内院的利用度不够。

笔者认为在后续的保护开发中,可以学习宽窄巷子的改造经验,多开发内院空间,让建筑空间和街巷空间有多呼应。

这样既能丰富空间的形式,又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磁器口商业街的接待压力。

(四)街区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发展不平衡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侧重于主要街道的商业功能建筑,对于居住功能建筑的改善不够重视。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改善与保存,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保存。

居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居住功能的萎缩、退化,最终会威胁街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经济兴旺所依赖的特色旅游与传统行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也不能只局限于重要的街道与公共场所周边,全面改善街区生产与生活条件,均等地让街区居民享受街区发展的成果,不仅是全面保护历史遗存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四、结语历史街区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与精神财富。

对其的保护与开发应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总结。

历史街区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部分,自然是不能孤立于现代城市而存在的,他们在空间上、精神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同时,对于饱经沧桑的街道,除了保护和挽救这珍贵的历史遗存外,我们还不能忘记今天仍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我们希望看到磁器口的繁荣景象,也希望看到街区背后、小巷深处居民们惬意的微笑,这样生生不息的景象才是历史保护之本根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