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识图课程编码071065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总学时/学分44/?执笔人邱放审核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汽车机械识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高职汽修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它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如何从二维平面的“图”来想象三维空间的“体”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理解各课程间相互渗透的支撑关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先修课程本课程构建于《高等数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2.后续课程《汽车机械识图》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等课程。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的需要而进行的。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是教学体系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产学结合和实习实训是重要教学方法。
在《汽车机械识图》的教学中,把理论学习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四)课程设计的思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以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工作任务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机械识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企业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确定课程教学项目。
突出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汽车构造》等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调研和分析汽车零配件加工企业、维修与服务行业职业岗位(群)及任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今后从事的汽车维修操作工、汽车评估与鉴定员等不同的岗位,根据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综合开展研讨,制定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本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零件图、装配图的分析等内容主要采用汽车相关案例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汽车机械识图》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二)能力目标《汽车机械识图》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中、高级维修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素质目标《汽车机械识图》课程培养学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学时分配汽车机学习情境1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共4械识图学习单元1 制图国家标准与规定尺寸标注2常用绘图工具学习单元2 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画法 2 学习情境2 投影基础共8 学习单元3 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与对应关系 2 学习单元3 点、线、面的投影 2学习单元4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立体的表面交线 2 学习单元5 轴测图 2 学习情境3 组合体共4 学习单元7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的画法 2 学习单元8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读组合体视图 2 学习情境4 机件的表达方法共8 学习单元9 视图 2学习单元10 剖视图 2学习单元11 断面图其他方法 2 学习单元12 识读剖视图综合图样 2 学习情境5 标准件与常用件共8 学习单元14 螺纹螺纹紧固件 2 学习单元15 键连接、销连接 2学习单元16 齿轮 2学习单元17 轴承弹簧 2 学习情境6 零件图共6 学习单元18 零件图概述之一:零件图的作用、内容及零件视图选择 2学习单元19 零件图概述之二: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2学习单元20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零件的测绘与零件图的识读 2 学习情境7 装配图共6 学习单元22 概述 2学习单元23 装配图的尺寸与技术要求2 学习单元23 识读装配图 2总计44 (二)教学要求学习情境学习情境1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参考学时 4学习目标1. 了解机械图样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理解国家标准及标准代号的含义,熟悉国家标准的内容;3.掌握各种图线的应用和画法、尺寸的标注方法、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常用图形的作图方法;4.能够正确分析平面图形。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制图国家标准、规定尺寸标注、常用绘图工具粉笔盒以“粉笔盒”提出问题:如何在图纸上表达?尺寸如何标注?2.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画法各种基本几何体如何画基本几何体?学习情境学习情境2 投影基础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1.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2.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三面投影图中点、线的投影规律;3.掌握典型平面体、回转体的投影特点和规律及平面体、曲面体截交线的形成;4.了解轴测图的种类、性质,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与对应关系铅笔以“铅笔”提出问题:铅笔在三视图上有什么对应的关系2.点、线、面的投影三视图的立体模型怎样在三视图上找出点、线、面的投影?3.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立体的表面交线教室内的暖气管道上下水管相交处如何在图纸上表达管道相交处的形状?4.轴测图简单零件模型讲轴测图的画法,并让学生动手画学习情境学习情境3 组合体参考学时 4 学习目标1. 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组合体的画法、尺寸基本和尺寸种类;3.能够完整、清晰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4.能够读懂较复杂的组合体视图。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的画法组合体模型分析组合体的组成,在此基础上画组合体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读组合体视图组合体模型分析组合体的组成并画出图形,标出完整的尺寸学习情境学习情境4 机件的表达方法参考学时8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2. 掌握常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3.了解第三角画法原理与应用;4.能识读用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图样。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 视图组合体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组合体模型,并给予表达2.剖视图可分组合体模型以可分组合体模型观察剖视图并给予表达3.断面图其他方法可分手组合体模型以可分组合体模型观察断面图形并给予表达4.识读剖视图综合图样组合体模型以大作业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分析剖视图综合图样学习情境学习情境5 标准件与常用件参考学时8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2. 掌握常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3.了解第三角画法原理与应用;4.能识读用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图样。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 螺纹、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实物找一找教室内的螺纹连接,观察它的作用,讲解标准画法2. 键连接、销连接自行车观察自行车上键、销的作用,讲解标准画法3.齿轮汽车减速器通过观察减速器,分析齿轮的作用,讲解标准画法4.轴承、弹簧汽车减速器通过观察减速器,分析轴承的作用,讲解标准画法学习情境学习情境6 零件图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2. 掌握常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3.了解第三角画法原理与应用;4.能识读用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图样。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零件图概述之一:零件图的作用、内容及零汽车零件实物分析零件特点,找出表达零件的方法件视图选择2.零件图概述之二: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汽车上的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实物观察各类零件的特点,讲解零件的画法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零件的测绘与零件图的识读习题集中代表性题目与学生共同分析中讲解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零件的测绘与零件图的识读学习情境学习情境7 装配图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2. 掌握常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3.了解第三角画法原理与应用;4.能识读用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图样。
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建议单元名称载体1.概述铣刀头装配图分析铣刀头装配图的作用、内容及表达方法2.装配图的尺寸与技术要求铣刀头装配图分析铣刀头装配图的装配关系、尺寸关系技术要求3.识读装配图铣刀头装配图与学生共同分析铣刀头装配图,讲解如何识读装配图四、课程教学条件(一)学生基础对《汽车机械识图》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具有普通高中毕业的知识水平。
特别要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如力学、运动学、液力学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几何学等知识。
(二)教师条件高职教育属于技能型教育,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应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学的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课程考核设计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并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设计以技能型综合大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设计一系列反映专业特点的考核项目,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应用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程考核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考核要求考评方式及权重过程考评30%期末考评70%出勤考评课堂表现作业考评10% 10% 10% 70%考评实施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进行考评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进行考评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评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标准迟到1次扣2分;早退1次扣2分;旷课1次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