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动脉解剖

脑动脉解剖


PCA
•• 主要分支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 颞下后动脉; 距状沟动脉; 顶枕动脉。 供应颞叶的底面和内侧面以及枕叶。 中央支(穿动脉):供应脑干、背侧丘 脑、下丘脑、外侧膝状体。
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ACA
••
分支及分布 中央支,即纹体内侧动脉,包括:
A. 返支(Heubner 动脉),供 应壳、尾状核头及内囊前下部; B. 基底支,供应视交叉和下丘 脑。
大脑前动脉的功能分布
••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
①V1(骨外)段: 起自锁骨下动脉上 方, 向上进入C6横突孔。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②V2(椎间孔段): 通过C6至C3横突 孔, 经C2,出枢椎,通 过C1横突孔。
③V3(脊椎外)段: 自出C1并止于穿硬和分段 V1 段,横突孔段; V2 段,横段,从枢椎横突孔开始; V3 段,寰椎段; V4 段,枕骨大孔段; V5 段,颅内段。
颅脑动脉解剖
••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袁敏
颈外动脉系统
••

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舌动脉 lingual artery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颞浅动脉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枕动脉 occipital artery 耳后动脉 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咽升动脉 ascendant pharyngeal artery
MCA
••
ACA
•• 行程和分段: 动脉造影时分其为五段。 A1 段,水平段; A2 段,上行段; A3 段,膝段; A4 段,胼周段; A5 段,终段,为楔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 • 水平段(A1): 自大脑前动脉从颈内动脉分出处起,
止前交通动脉处止。近水平位由后外行向前内,横越视 神经,借助前交通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相连。 上行段(A2): 自前交通动脉起至胼胝体膝部的下方 止。 膝段(A3): 为动脉呈“C”形绕胼胝体膝走行的一段。 胼周段(A4): 为膝段的延续,此段位于大脑镰下方, 胼胝体上方,行于胼胝体沟内(即胼周动脉),其走行 方向由前向后,发出的分支称为胼缘动脉。 终段(A5): 胼周段走至胼胝体压部,移行为楔前动 脉。
1. 丘脑穿动脉 3. PCA P2段 5. 顶枕动脉
2. PCA P1段 4. 颞下动脉 6. 距裂动脉
侧位:
前后位
••
1. PCA P1段 2. P2段 3. 颞前动脉 4. 颞后动脉 5. 穿支 6. 脉络膜后内动脉 7. 脉络膜后外动脉 8. 胼胝体压部动脉 9. 顶枕动脉 10. 距裂动脉
••
谢谢
PCA
••
PCA起源于基底动脉的末端 PCA可分为皮层支、深穿支 PCA深穿支:中脑、丘脑 PCA皮层支:枕叶、顶叶内下部、海马和 颞叶内侧 临床:视觉、运动、感觉异常及认知障碍 和行为异常
PCA
••
大脑后动脉 1.行程和分段 P1 段,水平段; P2 段,纵行段; P3 段,为从P2 段向外发出的颞支; P4 段,为从P2 段向上发出的顶枕动脉 和距状沟动脉。
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A1:水平段 A2:上行段
••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
ACA
• • 分支及分布 皮质支: 额底内侧动脉; 额前内侧动脉; 额中间内侧动脉; 额后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 中央旁动脉; 楔前动脉。 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 面的一部分,额、顶二叶上外侧面的上 部。
••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穿入硬脑膜进入海绵窦, 穿出硬脑膜行于蛛网膜下
颈动脉 窦
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 较细动脉,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 1.5~4.5mm处,直接由颈内动脉发出。脉络膜前 动脉按其行程可以分为池部和脑室部。池部为从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始至进入侧脑室颞角之前止, 因行于环池而得名。脑室部起于侧脑室颞角,沿 侧脑室内的脉络丛向后至丘脑枕,继而绕丘脑枕 弯行向上,经侧脑室三角部进入侧脑室体部,到 达室间孔附近,与脉络膜后动脉吻合。主要供血 区为:脉络丛、视束的大部分、外侧膝状体的外 侧部、内囊后肢、大脑脚底前1/3、以及苍白球的 大部分。
颈外动脉系统
••
颈外动脉系统
••
脑动脉体系
••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动脉两大体系
••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 脑部的范围: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 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 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 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 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 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MCA
••
MCA分段
••
MCA-M1段的分叉方式
••
MCA M1段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分叉 后段。分叉方式: 分为二干:下干和上干(78%) 分为三干:下、中和上干(12%) 继续延续为无主干的多个小分支(10%)
MCA
••
MCA皮质支
•• 分支与分布 额底外侧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颞极动脉; 颞前动脉; 颞中间动脉; 颞后动脉; 角回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
大脑后动脉的皮质分布
••
大脑后动脉的皮质分布
••
大脑后动脉的功能分布
••
PCA闭塞综合征
•1. •
2.
3.
4.
主干: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较轻),丘脑综合征, 主侧半球可有失读症。 皮层支:1)侧枝循环丰富很少出现,可有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 限盲,两侧可有皮质盲;2)主侧颞下动脉闭塞可见视觉失认及 颜色失认;3)顶枕动脉闭塞可出现对侧偏盲,不定型的光幻觉 痫性发作,主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4)距状动脉闭塞出现对 侧偏盲或象限盲。 深穿支:1)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综合征;2)丘脑膝状体 动脉闭塞可见丘脑综合征;3)中脑支闭塞出现Weber综合征或 Benedit综合征。 脉络膜后动脉:罕见,主要表现对侧象限盲。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
••
ACA
前床突
ICA AchA PcoA PCA
脉络膜前动脉
••
临床:脉络膜前动脉细小,在蛛网膜下腔 行程较长,易发生闭塞。闭塞可能造成对 侧偏瘫(大脑脚底供血不足),对侧偏身 感觉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不 足),偏盲(内囊下2/5视放射供血不足)。 症状出现与否取决于侧支吻合情况。
MCA
• • 行程和分段
M1 段,眶后段(水平段); M2 段,岛叶段(回旋段),发出颞前动 脉,呈“U”形; M3 段,外侧沟段,为M2基部发出向中央 沟上升的升动脉; M4 段,分叉段,发出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 颞后动脉处; M5 段,亦称终末支,即角回动脉。 M2+M4+M5称大脑外侧沟动脉组。
••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分布
••
大脑中动脉的功能分布
••
MCA深穿支
••
主要分为: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的直径是内侧豆纹动脉的两 倍,行程较长 内侧豆纹动脉:苍白球外侧、壳核内侧、 内囊膝部、丘脑前核和外侧核。 外侧豆纹动脉:壳核外侧、外囊及内囊后 肢前3/5和尾状核。
2. 3. 4. 5.
主干:脑干广泛梗死,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症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2)意 识障碍;3)严重记忆障碍;4)双侧偏盲或皮质盲。 中脑闭塞出现Weber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脑桥支 闭塞出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双侧 脑桥基底部梗死出现闭锁综合征。 椎动脉闭塞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1)眩晕、呕 吐、眼震;2)交叉性感觉障碍;3)吞咽困难、声音 嘶哑;4)同侧Horner征;5)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梗死: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 动脉等闭塞所致。
脑动脉两大体系
••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Willis环
••
••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左侧)
••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VBA
••
颅内段主要分支 脑膜支:1~2支; 脊髓前、后动脉; 延髓动脉: 1~3支; 小脑下后动脉:走行弯曲,易生血栓。
VBA
••
基底动脉 主要的分支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正常椎动脉DSA表现 (左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