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11 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一个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丛书中的《春秋故事》。

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齐楚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都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一、教学要求:
1、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
学习晏子的爱国热忱和不屈的精神。

2、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课时:
1-2课时
三、重点、难点
1、读写要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释疑
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楚王使怎样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使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晏子的话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驳得无辞以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即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这期间,各国经常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

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一个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大dà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性格幽默,很有才干,齐王派他出访楚国,课文讲的就是他出访楚国时的事。

(一).揭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11 晏子使楚。

2、释题提问:“楚”使什么意思?“使”又指什么意思?谁再用通俗的话解释课题
的意思。

(楚:就是当时齐国的邻国——楚国。

使:出使,使者或派往的意思。

“晏子使楚”:晏子受命代表国家到出国去执行任务。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投映幻灯放映:背景资料。

2、幻灯出示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3)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查初读的情况,投映:
(1)课文,正音。

(2)理解词语。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3)三件事,楚王三次向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理清课文条理,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投映幻灯提问:全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齐楚都是大国,交代了两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都给予一一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朗读课文。

投映幻灯“1、课文朗读”学生根据朗读表演。

第二课时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讲什么?
一.出示思考题,分小组讨论。

2.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想依仗国势显威风。


3.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二段中画出描写晏子言行的句子。

4.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
(第一次:楚王是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取笑、侮辱晏子的人格。

晏子聪明机智,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第二次:楚王企图以讽刺晏子的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

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手法,再一次反驳楚王的侮辱。

第三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没有出息,干偷盗之事,使晏子难堪。

晏子晏子以水土不同结的果也不同为例,说明齐国人到楚国为盗的原
因,进而贬低楚国。

维护了齐国的利益和尊严。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的境地。


6、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晏子的念头了。


二.放映:动画幻灯片朗读课文,学生看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放映:《晏子劝阻齐景公求雨》的故事。

四.放映课堂基本练习一、二、三;拓展练习一、二题。

五、师生共评:从语言,感情,动作几方面评价。

小结:教学板书
16*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结果
第一次要晏子钻狗洞访狗国钻狗洞“只好”大开城门第二次说晏子是下等人不中用的派往楚国“只好”陪着笑第三次说齐国人是强盗齐人安居乐业,到楚国变强盗,水土不同“只好”赔不是
教师概括课文中心评价晏子: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背景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春秋末期齐国的国相。

晏婴长得矮小,身高不过五尺,但是腹中有良策,精明强干,在诸侯中颇有贤名。

战国时人搜集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称《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

春秋,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6年,在战国时期之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