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国培计划之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研修学习感悟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们:大家好!2014年10月10日——30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为期20天的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华中师范大学小学体育班的培训,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我收获最大的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在此,我很高兴能与各位领导、同仁交流、分享此次培训课程流程、内容及学习感悟。

为了能使我们在短期内学到更多的理论,增长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为我们此次研修精心制定了科学合理、紧张有序、扎实有效的研修课程: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研讨反思、点评指导、小组论坛、参观考察等等。

这短短20天里,我们聆听了各个专家的讲座;零距离地感受和分享着他们的智慧与魅力,感受到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带来的冲击。

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这幸福,源自感动的激励,更源自成长的满足。

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

他们对小学教育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

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教学,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前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体育骨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推动全国学校体育科学有效落实中央七号文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这次培训的总体目标是:“以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为主线,以聚焦课堂、更新知识、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实践拓展、教学研究为主体,达到阔视野、创教学、拓技能的目的,实现小学体育教师加强基础、专业化发展。

”其中,阔视野:以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为主线,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丰富专业,准确把握新课程学校体育中的问题和实效,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有学科知识、有潜能开发的体育引路人。

创教学:以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为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掌握过硬教学基本功,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确保每一节体育课的水平和质量,培养一批扎根体育教育、精通教学、敢于创新的体育敬业人。

拓技能:以运动技能与专项特点为基础,对学生体能改善与提高、健康意识与锻炼能力的增强,进行引导、点拨,培养一批有运动能力、运动教养和运动热情的高素质体育教师。

本次汇报我分三个篇章介绍我的国培历程:第一篇章国培印象,领略大师风采。

培训的第一天,湖北省特级教师顾静老师的讲座让我记忆犹新,首先观看了她的一段关于《爱与责任》的VCR视频,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让我对她肃然起敬,让我也找到了今后奋斗的方向——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阳光,美丽。

她这次讲座穿插了很多与学员互动的环节,让我明白了作为体育老师,要上有生命的、有实效的体育课,让学生能懂、会、乐、练,强调了重视体育教师的真本事,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吕卫东教授以他从教36年的一线教学经历,结合他亲身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他被誉为体育界的“万精油”,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是样样精通。

他从教案规范、行为规范、技术规范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规范。

年近花甲的他,看起来是那么的活力四射,亲自为我们示范了体育教学中的易错的技术动作,示范动作比我们现在年轻的体育老师都做得准确、到位,他的基本功令我们全场的老师肃然起敬,赞叹不已,他不仅在用三十六年的工作经验引领我们提升专业素养,更是在用三十六年的人生经历影响我们这一批年轻人。

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实践中经历爱心岗位,在经历中体验完美人生,人有为才有位,让自己去感染更多的人。

”吕卫东教授是我们现在年轻老师学习的榜样。

治学严谨、专业精深的大家之风,德高望重、提携后进的尊长之范——特级教师朱万银教授既全面系统,又细致深入地阐述了体育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问题,解除了体育教师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中面临的困惑,使我们对体育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体育教学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师的职责,任务、职业发展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沐春雨,滋润心田——杨玉莲的讲课如一场清新的春雨沁人心脾,用她真挚的情感和殷切的期盼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享受这知识和情感的双丰收。

用朴实的语言激发情感的共鸣:杨老师在《常态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优化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讨》中关于怎样上好常态体育课时,她说道:“特别是上到下午第二节课时,我已经是身心疲惫,声音嘶哑,嗓子冒烟了,这时,我觉得自己能站在操场上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只要我们每个班每周能认真地上好两到三节体育课,学生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她不仅说出了我们的切身感受,也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当谈及“体育学科是否受到重视”这个话题时,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所执教的学科就像我生的一个不太好看的孩子,别人都不喜欢他,不过没关系,只要我爱他就行了!”振奋人心的话语让我们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对体育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新的,正确的认识。

在理解“教师主导误区”这方面知识时,杨老师适宜的运用了“放羊课”与“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了案例的比较与分析,用生动的教材调动学习的热情,道理浅显,通俗易懂。

而在讲解“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几个方面”时杨老师独具匠心,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丰富的视频资料帮我们去理解,去掌握,去运用。

既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有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因有底气,才会霸气——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长尹慧红,她将自己的论文《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带来与我们分享,第一,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强健体魄的体现,还是体育教师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旺盛精力和体力的最基本要求。

任何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其岗位上有所成就,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至关重要。

它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二,要有甘于吃苦,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甘于吃苦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

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在教学和工作中的成败,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具备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第三,要积极参加教研,取人之长。

体育教师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就离不开一个优秀体育教研团队的影响和培养。

积极参加教研,能吸取同组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

学海无涯,勤能补拙,一个不甘落后与时代发展的教师,通过教研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为自己的综合素质锦上添花。

杨汉梅老师《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专题讲座,使我明白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评价,它要求人们从不同的的角度、不同的场合去发现孩子们的天赋。

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

所以,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单一的不科学的评价,只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

风趣幽默,大开眼界——10月24日下午,我们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吴其军教授的讲座《数字教师成长困惑解析》。

吴教授从数字应用困惑、媒体使用原则、设计能力、数字教师角色等四个方面告诉我们,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未来课堂的转型更具有颠覆性,他不光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也将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更为彻底的践行和诠释。

他重点解析了教师的四大困惑“错误认识、缺乏信心、没有兴趣、不明方向”,并对教学的六大媒体——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及教学资源设计能力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吴教授是留美学者,他年轻有为,见多识广,精力充沛,充满自信,他的语言幽默风趣,所有这些不得不让大家折服。

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听了吴伦敦教授讲的课,真正见识了大师的风范,学者的风采,坐在教室里的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本来以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十分的枯燥,但在吴伦敦教授的引导下,如同细品一道美味佳肴,三个小时悄然滑过。

吴教授讲课不看讲稿,所有的内容都熟记于心,始终微笑着跟我们娓娓道来,表达精准,层次分明。

他的讲授深入浅出,可见大师深厚的功底,他用“荒山女囚”的典故阐释“慎独”和道德自觉性;他用“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奥斯勒坚持阅读”的故事阐释“终身学习”的重要;他用“学生吃苹果”的实验阐释道德示范性;他用“孩子打破碗”的事例阐释要“以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立场看待问题;他用“留学生警报未逃”的事例阐释要“尊重生命”。

每一个事例都非常生动鲜活,使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生动透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使我们深刻于心。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他在讲授的过程中,能时刻体会我们学生的理解状态,时而停顿、时而进一步说明。

看到我们疲劳了,还引导我们做一个手指游戏,通过游戏让我们知道“换位思考”。

从吴伦敦教授的身上我能看到他治学的严谨,能看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所大学可以没有大楼,不能没有大师,我觉得吴伦敦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令人佩服的大师。

第二篇章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发展的方向培训的短短二十天里,聆听了各位专家对当前体育课的探讨与分析,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与交流。

问题1:体育课有哪些基本特征?【思考】--好的体育课有哪些要求?--不好的体育课是什么样的?--当前体育课应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样的体育课我们不该上?举例:一、好的小学体育课的基本特征1.有较多样的身体活动(发展动作语言)。

2.有适宜的运动量(微汗,脸红,有点累)3.有学习运动技术的环节(基础动作)4.和谐和欢乐的上课气氛(紧张和活泼)5.低年级可以有适当的“情景”、“故事”和“主题”(以不干扰教学为适当)6.渗透有知识和原理的传授(简明、扼要、突出概念、形象、便于记忆、与生活连接)二、不好的小学体育课的基本特征1.有一个荒唐的主题2.有非体育的游戏3.游戏超过3个以上4.没有基本的运动量(没有微汗,脸红,有点累)5.没有任何学习运动技术的环节6.有头饰、化装、背景和乱用音乐7.过度的表扬和夸奖8.类似”扁担、南瓜、废标语”等器材三、当前体育课应注意的问题1:反对“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错误思想2:体育课要上得有实效(懂\会\乐\炼)3:要正确谨慎地开发课程资源4:要上出干干净净、实实在在的体育课四、什么样的体育课我们不该上案例1:将生活中、劳动中的动作为课程资源引进课堂,如将扁担、箩框、南瓜引进课堂,教师做阿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