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属所研究生招生简章08050101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张哲峰张鹏02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变形行为与机理*卢磊03新型微纳器件材料使役行为与失效机理*张广平04材料形变与断裂机制计算模拟杨金波05金属材料强韧化设计田艳中阳华杰06高性能仿生结构材料制备与应用*刘增乾屈瑞涛07低维材料中量子相变和器件研究韩拯08薄膜中的交换耦合、磁电耦合及其输运性质刘伟09铁电薄膜和器件的制备与评价张志东胡卫进10功能薄膜材料的拓扑与物理性质马嵩张志东11磁性纳米材料的电磁性能李达张志东12功能材料中的相变和电输运性质任卫军张志东13磁性材料中的拓扑组态和输运性质赵新国张志东14纳米催化机理与表征苏党生刘洪阳15纳米碳基材料催化刘洪阳16非金属纳米碳催化齐伟17基于铁电极化的量子材料构筑及其亚埃尺度结构特性*马秀良18智能材料微结构研究*叶恒强杨志卿19金属/非金属材料界面基因组基础*王绍青马尚义20钙钛矿氧化物功能薄膜亚埃尺度的界面结构特性*朱银莲唐云龙21金属材料的形变和相变*杜奎22材料界面效应的透射电子显微学*郑士建23炭纤维预氧化的微观机理*贺连龙24钙钛矿结构铁性氧化物显微结构与物理特性的计算模拟*陈东马秀良25腐蚀介质下材料结构演变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张波马秀良26钛合金形变微观机制模拟徐东生27多相钛合金中界面行为的第一原理研究胡青苗28稀土在钢中作用行为的计算设计研究陈星秋08050201极限尺寸纳米金属的制备(I)*史亦农02极限尺寸纳米金属的制备(II)*李秀艳03极限尺寸纳米金属的结构研究*卢柯罗兆平04纳米金属材料的变形与力学行为*卢柯刘小春05梯度纳米金属的使役行为*韩忠06不互溶合金结构纳米化与界面特性*金海军07梯度纳米金属的强韧化机制*陶乃镕08纳米金属材料的扩散与表面合金化*王镇波09纳米多孔金属变形与表面效应*金海军10构筑材料*李毅1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徐坚12非晶态合金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王建强13非晶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张海峰14非晶合金制备及成形王爱民15极端环境陶瓷材料*王京阳张洁16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王京阳王杰民17纳米储能陶瓷材料*王晓辉18新型超高温陶瓷*李美栓徐敬军19新型可加工陶瓷*陈继新20微电子互联材料郭敬东21微电子互联材料*刘志权22环境功能材料*李琦23新型碳结构探索*成会明24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能*刘畅侯鹏翔25二维材料的光电应用*任文才杜金红26智能电化学储能材料与设计*李峰闻雷27太阳能光催化材料*刘岗康向东28高性能锂硫电池材料*李峰何匡孙振华29纳米碳基电子器件*孙东明30纳米炭复合材料的功能特性*曾尤31碳纳米材料生长机制的原位TEM研究*汤代明32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楼琅洪李辉33先进高温材料及凝固技术研究于金江刘金来34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制备李金国刘纪德35抗热腐蚀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调控及性能优化秦学智周兰章36超超临界电站用耐蚀合金的凝固行为及组织性能王常帅周兰章37新型轻质高强合金罗天骄杨院生38抗腐蚀合金工艺性能的研究郑志宁礼奎39难熔金属型芯制备工艺研究刘恩泽郑志40核燃料包壳管用FeCrAl基合金研究刘芳孙文儒41高强度低模量多功能医用钛合金研究*郝玉琳李述军42新型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制备及功能研究张兴白芸43新型超高温钛合金设计与性能优化王清江刘建荣44核级锆合金晶体学研究李阁平45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工艺与性能隋国鑫林国明46高强TiAl合金高温性能研究杨锐刘仁慈47粉末近净成形钛合金孔隙缺陷研究徐磊48功能薄膜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姜辛49抗海洋生物附着金刚石涂层设计及应用研究*姜辛杨兵50半导体薄膜与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刘宝丹姜辛51镁合金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表征陈荣石08050301液态金属连续光导测温系统研制李殿中02高品质特殊钢制备工艺及装备研究王培03多场耦合凝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陈云04先进高强钢固态相变机理与计算模拟*郑成武05高强高韧海工钢焊材研制陆善平06轻质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接*马宗义倪丁瑞07金属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肖伯律王东08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蔡桂喜09复合防护涂层裴志亮孙超10抗高温腐蚀涂层姜肃猛宫骏11高温功能涂层宫骏祖亚培12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熊天英陶永山13冷喷涂银基复合涂层及性能*熊天英沈艳芳14材料耐久性防护与工程化李京魏英华15抗氢钢薄膜材料*赵明久16四代核电用材料的使役行为研究*戎利建陈胜虎17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刘实熊良银18微重力环境下的合金凝固或钢的微合金化研究罗兴宏19850℃铸造高温结构材料马颖澈郝宪朝20轻质TiAl合金相变规律陈波刘奎21纳米高分子材料结构设计*张劲松22纳米高分子合金张劲松23甲壳素基创伤修复材料研究赵岩24高强高导铝合金研制*赵九洲25焊接质量控制技术陈怀宁陈静26新型无铅环保笔头材料的研发孔凡亚都祥元27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王全兆马宗义28可溶性铝合金汪伟29海洋环境中封严涂层服役性能研究段德莉张荣禄30高性能航空合金零件轧制变形组织遗传特性与工艺调控技术研究*程明张士宏31先进铝合金板材的梯度塑性制备与评价技术*徐勇宋鸿武32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应用谭丽丽33新型抗菌金属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杨春光34先进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研究单以银李艳芬35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严伟36高温合金的凝固组织控制李应举杨院生冯小辉37管材形变与热处理过程织构和微观组织研究张伟红孙文儒01熔盐电化学曾潮流刘会军02纳米智能防腐技术*李瑛03新型缓蚀剂制备与性能杨怀玉04智能电化学制造杜克勤05热障涂层鲍泽斌06高温涂层制备科学沈明礼朱圣龙07硬质耐蚀涂层辛丽王成08高温氧化和防护董志宏09电化学储能及关键材料唐奡10应用电化学及材料刘建国严川伟11材料的腐蚀行为与损伤评价*韩恩厚12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郑玉贵13腐蚀监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郑玉贵台闯14材料的力学化学交互作用*王俭秋15材料自然环境腐蚀王振尧汪川16电化学监检测*董俊华王长罡17高性能防腐蚀涂层性能与机理研究*刘福春18镁合金腐蚀与防护宋影伟19油气管线腐蚀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闫茂成20环境微生物腐蚀及应用孙成许进注:1、以上研究方向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带*研究方向要求硕博连读四、初试科目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805Z1腐蚀科学与防护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921大学物理或922物理化学C或923材料力学085204材料工程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921大学物理或922物理化学C或923材料力学或940材料科学基础B五、复试办法(1)复试原则坚持科学选拔。
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坚持公平公正。
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
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坚持客观评价。
业务课考核成绩量化,综合素质考核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复试内容为提高复试工作有效性,并根据我所的学科特点,确定复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Ⅰ、专业素质和能力①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②专业课笔试;③专业面试;④英语听说能力测试;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Ⅱ、综合素质和能力①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②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③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精神和身心健康情况;④人文素养;⑤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3)复试形式Ⅰ、专业课笔试①专业课笔试原则上按照专业知识综合考试的形式进行。
必答题部分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测试,主要针对理工科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选答题部分针对物理、材料、加工、化学四大学科门类进行命题,考生可任选一类回答。
考试内容及参考书见下表:《固体物理学》方俊鑫、陆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物理类固体物理《固体物理学》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类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武大、吉大等校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类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加工类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原理》陈平昌、朱六姝、李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各门类参考教材可任选其一。
②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Ⅱ、专业面试①按照考生本科所学专业及报考类别分成若干相关专业组,进行分组复试。
②各专业组由至少5名相关研究方向具有副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面试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面试,每组设组长1名。
③面试主要采取问答形式。
主要考核考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并对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以及工作业绩进行考察。
考试时间20分钟左右。
④面试过程中,每位老师均要进行书面记录。
每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简短讨论后,每位主考教师当场独立评定分数。
计分原则是考生的初评分为所有主考教师给定成绩的平均分。
为保证各组评分的可比性,各组评分采用统一的量化标准。
⑤各专业组面试结束后,由组长组织主考教师对全组考生初评分情况进行复核,对多数主考教师有异议的考生,由全体主考教师对照书面记录和比较全组考生情况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重新独立评分,按计分原则得出考生的最终专业面试成绩。
⑥如需对考生进一步考查时,可再次另行组织专业面试。
Ⅲ、英语听说能力测试①主要测试考生听音辨义、理解日常交谈内容、以及是否能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
考试时间8-10分钟。
②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设两位主考教师。
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贯穿于审查考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政审以及复试各个环节中进行。
(4)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对同等学力考生,须严格复试。
应加强对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加试的闭卷笔试科目为2门,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由我所自行组织命题,难易程度按大学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
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
加试科目及参考书如下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赵品、谢辅洲、孙文山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5)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