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双版纳介绍

西双版纳介绍

左右的低温,会对热量敏感性的热带作物造成灾害。
矿产资源
截至2005年西双版纳已查明有金属、非金属矿点131处。 具有相当储量的矿种有铁、铜、铅、稀土、锡、钨、锰、硫 铁矿、石盐、钾盐、煤、汞、银、砷、金、化工灰岩、绿柱 石等19种。 铁矿储量1.18亿吨,分布在景洪市疆峰、惠民、大勐龙、曼 养、勐腊县新山、勐海县西定、曼来、吉良等地。 盐矿储量250亿吨,含盐层面积约54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 勐腊县东部勐伴、尚勇、磨歇等地。 煤矿储量1450万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岗、 勐往,景洪市勐养、普文、景讷和勐腊县勐远、尚勇等地。 铜易武、象明等地。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三棵桩、勐板、旧豪,景洪市勐岭 山,勐腊县的铸锅河、易田、曼康等地。
2.兼具海洋与大陆气候优势
西双版纳纬度较低,北有哀牢山、无量山屏障,使冬季南下
的寒流受到削弱与阻挡,难以抵达州境,所以冬春温度较同纬
度地区为高。西双版纳处在中南半岛的基部,东近北部湾,西
近孟加拉湾,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双重影响,却无飓
风与台风之害,营造了独特的优良气候环境。全州年平均气温 在18~22℃之间,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全年活动积温皆在7 500℃ 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 1800~2 100小时,季节分配较均匀,其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 差则较大,如最冷月与最热月温差只有9.9℃,而日温差最大可 达27.3℃,这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迥然不同。从全州地貌垂直分 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 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 州内史无雪迹,只是海拔较高处有轻霜,特大寒潮时有短时0℃
(3)广泛分布的岩浆岩体为地热水提供热能来源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地球的热源绝大部分来自深部岩石中放射性同 位素的蜕变。其中U238、U235、Th232 及K40 等少数放射性同位素 在地球中有较大的丰度和较高放射性热效率,对地热的形成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因而被认为是稳态热源。本区存在有巨大的华力西期 临沧-勐海花岗岩体及印支期南联山杂岩体,加之二叠系-三叠系地层 中火山喷发岩,这些中酸性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蜕变所 释放的热能为地热水提供丰富的热源。 因此,本区地下热水的成因 类型属岩浆岩-构造断裂型。
“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 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 “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区”。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měng]巴拉娜 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 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 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 为“东方狂欢节”。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景洪以东、澜沧江 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 近的一片原始森林。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在25000亩热带沟谷雨 林的基础上创建,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8%,是 个天然的大氧吧。园内有沟谷雨林、孔雀飞舞、 民俗歌舞、美食、泼水狂欢等项目,是西双版纳 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西双版纳有中 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 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 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 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 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 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地下热水的地质成因
本区地下热水的形成与下述三个因素有关: (1)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本区降雨量充沛,大气降水在基岩裸露区沿断裂带及 节理,裂隙带向下渗透,被深部热源加热后形成地热 水。
(2)活动性断裂构成了地热水深循环的通道 本区较大的5条断裂带切割深度较大,均具有活动性。 尤其是澜沧江深大断裂在景洪一带呈向东凸出的地形 构造,破裂带较宽,深达硅镁层,具多期活动的特征。这 些断裂构成大气降水下渗及地热水上升的通道,控制 着地下热水的形成
地热资源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占云南省 第二位,仅次于腾冲,共有热泉、矿泉149 处。热水泉多出露于澜沧——勐遮——勐 海主干断裂带及景洪坝子。分布在景洪市 的嘎洒有16处、小街至大勐龙5处;勐海县 的勐阿8处、勐往至蚌岗11处、勐满5处; 勐腊县的勐捧、关累等地。水温最低25度, 最高达103度,流量0.1——3.9公升/每秒。 盐卤泉多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密, 地集球的热源于绝大部分勐来自 伴、 尚勇、大荒坝、曼隆等地。含有丰富的钾 盐与盐,故称“盐泉”。
地形地貌
• 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营造了横断山系,它自 西北走向东南,至西双版纳一带进入尾端,地势 由北而南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海拔最高2 429米, 至中、老、缅三国交界处仅457米,垂直高度变化 近2 000米。 全州地貌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海拔800~1300米 的低山区,占全州总面积的65.3%,构成西双版纳 地貌格局的主体。次为海拔500~800米的低丘区 域,占全州的19.4%。 1300~2 500米的中山区占 10.6%。山间盆地与河谷区,只占全州的4.7%
西双版纳介绍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 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 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 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
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
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 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 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 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 的1/4。
气候特征
1.西双版纳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年降水量在
1193.7~2 491.5毫米。其中盆地稍低,而山区略高。湿 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82%~85%,7~8月份月降水量皆 在250毫米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只有20毫米。但是, 干季降水少却雾浓露重,提高了干季湿度,也在一定程 度上补偿了降水不足。同样,西双版纳还有地形逆温层, 由于终年风小,多静风,冬季以辐射降温为主,夜间冷 气沿山坡下滑,至盆地汇聚成“冷湖”。山坡常常出现 强度较大的逆温层暖带,其温差达1~5℃之间。由于森 林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使雾日逐年减少,春旱较 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