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染废水(水解酸化接触氧化)

印染废水(水解酸化接触氧化)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脱色XX有限公司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广州益方田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校办产业总公司二零零三年四月工程名称:4000吨/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工程编号:021001方案设计目录一、工程概况二、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三、设计依据四、设计范围五、设计原则六、方案设计和工艺流程简介七、主要处理设施及设计参数八、污水处理站总体设计九、工艺流程图及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印染混合废水具有如下特点:①含活性染料废水,色度高,难脱色;②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耗氧量大,悬浮物多;③受原料、季节、市场需求等变化的影响,使水质水量变化很大。

目前设计日排废水量约为4000m3/d。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有限水资源,同时也为了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和持续地发展,为创造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三同时’制度,继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拟建废水处理站一座。

日处理废水量4000m3,利用技术先进,运行、维护简单,效果稳定的处理系统消减污染,以使废水达到国家及珠海市环保要求排放。

受厂家委托,我公司对该废水治理进行设计,本着实事求是、真诚合作的原则,我公司根据同类废水的治理经验,在经过大量的文献参阅、专业技术人员的认真探讨后拟成了本设计方案,恭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审查并提出宝贵意见,希望能够贡献我们的技术和力量。

二、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一)、水质:按同类型企业生产废水情况估计,本方案设计综合废水水质主要指标为:CODcr:600mg/l~1000mg/lBOD5:200mg/l~250mg/lpH:6.0~10.0SS:150~300mg/l色度:400~500倍(二)、水量:Q=4000 m3/h.每天按工作24小时计,平均每小时流量为167m3/h。

(三)、排放标准:废水经处理后达到DB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

CODcr:≤90mg/lBOD5:≤20mg/lpH:6.0~9.0SS:≤60mg/l色度:≤50倍三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89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4、《工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5、《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J69-846、厂方提供的水质、水量和场地资料等四、设计范围1、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厂区生产废水,不包括雨水及厂区生活污水。

2、本工程设计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总图、给排水、电气控制、土建、机械设备、仪表等专业。

3、本工程设计为污水处理站,自调节池至界区排放口计止,包括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

4、本工程所需的电源、自来水管,均需建设方按设计要求送至污水处理站界区内。

五、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废水处理工艺首先要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并优于排放标准。

2、采用先进、合理、成熟的处理工艺,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能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4、在运行的过程中,便于操作管理,节省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

5、尽量采用占地面积少的工艺和设备,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

六、方案设计和工艺流程简介(一)、工艺流程的选择及比较洗水、印染废水属于中等有机废水,其中所含的残余染料和助剂等是构成废水有机污染物的主体,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物化法和生化法是该类型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单纯的物化法(絮凝、沉淀)由于运行成本高、污泥量大,一般不用于中大型的此类废水处理工程,生物处理技术亦是此类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它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由生物处理对色度去处率不高,一般只有50%~60%,再加上废水中有一部份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存在,因此仅仅应用生化法处理技术,仍有个别水质指标如:CODcr、色度难于达标,因此目前工程推广应用的是生化法和物化法优化组合的处理工艺。

我们设计了厌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处理流程如下:车间印染废水清液达标排放污泥清液干泥外运 污泥回流污泥(二)、流程简介从车间过来的废水先经细格栅,拦截较大的杂物,以免后面的水泵堵塞。

污水经格栅后流入预沉调节池,去掉一部分易沉的杂质,以减轻后面构筑物的负荷,并起到调节水质、水量和水温的目的,调节池出水泵入冷却塔,降低水温。

出水流入水解酸化池脉冲发生器,以脉冲形式经水解酸化池底部布水管网进入水解酸化池,污水由底部向上流的过程中,穿过池中由微生物形成的污泥床,在兼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水解酸化,使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酸,使非溶解性有机物降解成溶解性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水解酸化后出水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内悬浮大量的纤维填料,填料表面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和同化废水的有机物,老化的生物膜格栅、格网 预沉调节池 斜管沉淀池 冷却塔水解酸化池污泥浓缩池 脱色池 二沉池 接触氧化池 混凝池 污泥脱水机从填料脱落下来。

出水流入竖流二沉池,污泥由污泥泵泵入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进行回流,上清液自流入混凝反应池,在混凝反应池中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后流入絮凝反应池,在絮凝反应池入口处投加PAM。

然后经配水槽配水,流入斜管沉淀池。

上清液进入脱色反应池脱色,最后达标排放。

污泥定期排入污泥浓缩池,再用污泥脱水机脱水后定期外运。

七、主要处理设施及设计参数(1)、格栅设计流量:167m3/h,过栅流速0.9m/s进水渠断面500mm×500mm格栅井:500×500×700mm3格栅间隙:10mm, 尺寸:500mm×800mm(2)、预沉调节池1座钢筋混凝土制停留时间HRT=8h,有效容积Q有效=1336m3内空尺寸:30000×11130×4500mm3(3)、污水提升泵4台 (3用1备 ),Q =56(m3/h),H=16(m)(4)、冷却塔3座冷却流量56吨/小时(5)、水解酸化池1座3格钢筋混凝土制水解池采用脉冲布水UASB厌氧反应器的形式,上升流速为0.625m/h,停留时间HRT=10h,有效容积Q有效=1670m3有效高度5.0m,超高0.5m,总深度5.5m每格内空尺寸:8000×13950×5500 mm3厌氧水解酸化池底部设中阻力小孔布水系统,废水从上部溢流堰排出。

(6)、脉冲罐3套,钢制防腐。

充放比采用9:1,每套工艺尺寸为:Φ1.5x2.5m(7)、接触氧化池1座3格钢筋混凝土制采用组合填料鼓风曝气式接触氧化池,有机负荷4.0kgCOD Cr/m3·d,停留时间HRT=8h,有效容积:Q有效=1336m3池体有效高度4.9m,超高0.6m,总高5.5m每格内空尺寸:8000×11400×5500mm3(8)、二沉池3座钢筋混凝土制采用竖流式沉淀池,底部设锥斗集泥。

二沉池表面负荷为1.5m3/m2 h,出水采用锯齿形溢流堰。

有效深度6.36m,超高0.3m,内空尺寸:8.00x6.92x6.66m3(9)、二沉池进水系统一套(9)、二沉池排水系统一套(10)、二沉池排泥系统一套(9)、混凝池2座钢筋混凝土制停留时间HRT=30min有效容积V有效=42m3内空尺寸为:6.0×2.8×3.0m3(10)、斜管沉淀池3座钢筋混凝土制表面负荷取1.5米3/米2·时工艺尺寸:4000mm×9000mm×7500mm(11)、脱色池1座钢筋混凝土制HRT=0.5h 有效容积Q=84m3每座工艺尺寸为:5.3m x5.3m x3.5m(12)、污泥浓缩池1座钢筋混凝土制每座工艺尺寸为:5.3x 5.66x4.0m (13)、板框压滤机材质:聚丙烯自动厢式板框压滤机数量及规格:2台,过滤面积A=30m2(14)、污泥泵作用:受压力控制,将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送入压渣机内脱水选用螺杆泵2台Q=20m3/h, H=15m(15)、罗茨鼓风机气水比取25:13台,两用一备风量Q=38m3/min,风压H=58.8kPa,功率37kW (16)、混凝溶药投药设备(带搅拌机、加药泵) 2套(17)、加氯设备一套(18)、调节池预曝系统一套(17)、微孔曝气器选用KBB型可变微孔曝气器456个,材质为橡胶和ABS材料,直径Ф=215mm,服务面积:0.4~0.8m2/个,氧利用率15~20%(18)、曝气管采用PVC管,一批(18)、接触氧化池填料选用树形纤维组合填料,长度为3000mm,直径为 160mm,数量为820m3(19)、厌氧水解池填料选用树形纤维组合填料,长度为2000mm,直径为 160mm,数量为670m3(21)、填料支架采用塑料框式支架,体积为1490 m3(20)、污泥回流泵3台,采用潜水式污泥泵,流量Q=30m3/h, 扬程 H=15m(20)、超声波流量计1台流量0~200 m3/h,记录并打印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21)、脱水机房、风机房及配电房100m2(22)、管道阀门及辅材:一批(23)、楼梯、栏杆和杂件一批(23)、电气:一批十、污水处理站总体设计(1)平面布置污水站平面布置依据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流程的功能要求和污水来向及供电就近的原则,在规划的场地内进行布置。

为操作管理方便,所有的地面建、构筑物之间有通道或平台联成一体,以便值班人员的巡视和化验人员的取样分析。

在污水站的周围设置道路,以便施工进料、设备进场、药剂、污泥运输等。

(2)建筑、结构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本工程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竖流二沉池、混凝池、斜管沉淀池、脱色池、污泥浓缩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污泥脱水间、风机房、配电值班室等为框架结构。

(3)自控设计1、水位控制系统受水池设定的液位高低自动启闭污水提升泵 2、pH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设定的高位和低位,自动启闭定量加药泵的进气电磁阀,从而控制酸碱的投加。

3、PAM、PAC的投加控制受污水提升泵的联动控制,自动投加PAM、 PAC。

4、自动排泥控制按设定的时间控制器自动启闭排泥气动阀。

5、流量控制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记录并打印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6、溶解氧控制通过溶解氧在线控制仪控制风机的风量使接触氧化池内的溶解氧保持在2~4mg/L7、温度监测仪监测废水经冷却塔冷却后的温度(4)电气设计设计范围污水处理站电气设计范围:低压配电、动力、照明、防雷及接地。

1、供电系统用电负荷分动力、照明两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