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4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第二节 土地的功能与分类 第三节 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5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一、土地概念 从横的角度看四种观点:
(1)土地即土壤。即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有肥力的、可以 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2)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3)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
土地经济学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许月明 王军 刘秀娟 赵金龙 何玲 葛文光 董谦 1
教学目的
1、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2、掌握中国的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价值的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现行的土地利用方针 政策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涉及土地的其它经济问题; 能够利用土地经济学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提出解决建议。 3、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浏览网站
1、 中国土地网 2、 国土资源部 3、 中国知网
3
土地承载着人类,滋养着生命,蕴涵着资 源,谁有了土地就有了发展的源泉,为此,过 去,农民为之革命,战争因土地而发生,现在, 土地可以换和平,土地可以使国家强盛,土地 是经济,土地是政治,土地上的社会发展是一 种艰难的文明······
2
使用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四版)
(毕宝德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教材
《土地经济学》王克强等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土地经济学》周 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土地经济学》刘书楷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土地经济学》冯玉华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自然土地的功能(1) 承载万物,(2)供给资源, (3)养育人类
5. 数量的有限性
空间有限 物质数量有限 供给有限
保护与重复利用
13
( 二 ) 土地的经济特性 1.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p
S
O
Q
图1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14
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p
是有静态无弹性的。 经济供给是动态有弹 性的。
SE SP
自然供给中 人类实际利
24
课堂练习
1、供给稀缺性
投资适度,改进技术提高效率
2、利用方式相对分散性
勘察、规划、效益评价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区位选择与综合效益
4、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投机,地价猛涨
5、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管理,监督和调控
25
课堂练习
判断: 1. 土地是国家的财产,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可归
单位和个人。 2.荒山野岭沙漠也属于国家,空气阳光和风力不属
用部分
O
Q
图2 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
15
2. 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16
17
雪线 草甸线
18
3.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耕作投入增大
林 生物蓄积量减少

固定资产投入 生态损失巨大

城 市 建


生长周期更长
经济损失大
用 地
19
4.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术不变的条件下,一 定土地面积上,某一生产要 素连续投入产出会逐渐达到 最高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 位投入,产出(或边际产出) 将减少,最终成为一个负数, 总产量的变化先递增后递减。
三、经济土地与土地二元论
1 .经济土地:由自然土地与人工土地相结合而成的自 然经济综合体。 2. 人工土地:即人工附属物或改良物。 3 .经济土地不等于“不动产(real estate)”和“房地产 (lands property)”
包括地上农作物和永久建筑物
包括土地和附着物还包括相应权利 23
三、经济土地与土地二元论
其在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陆地水面。 (4)土地即地球表面,即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都包括
在内。
6
从纵的角度看不同的观点。
英 国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马 歇 尔 (A.Marshall) 认
为:“ 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 , 在陆地、海上、
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 (R.T.Ely) 认为:“ 经济
这个原理就称为报酬递减律。
20
5.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每一区域土地利用的后果 , 不仅影响本区域内 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而且影响到邻近地区甚 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产生巨大 的社会后果。 如污染的工厂市中心的仓库、停车场。
21
劣地若要自然恢复成林地需要很多年时间 22
4.二元论观点
(1)未经开发利用的的为自然土地;投入劳动的的土 地为人工土地。
(2)自然土地为基础,人工土地是附加。 (3)自然土地数量面积固定,人工数量可增减。 (4)自然土地具有使用价值,人工土地具有使用和劳
动价值。 (5)两者都可衍生出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6)两者的地租、地价 本质上不同。
9
二、土地的特性
( 一 ) 土地的自然特性
就地利用
1. 位置固定性 2. 面积有限性
节约、集约地利用
人类可以改良土地 , 改变土地形态 , 提高土地 质量 ( 由贫癖变为肥沃), 以至在沿海地区通过填海 少量扩大陆地面积,但一般不能无限扩大土地面积。
3. 类型的差异性
因地制宜
10
11
12
4. 功能永久性
于国家、单位和个人。 3.土地财产用于抵偿债务,有偿征用、出让使用权,
构成了土地资产,而无偿拨给的只能是土地财产。 4.投入运营的的土地即土地资本。
水文和植被等。它还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结果,
例如围海造田 清除植被, 以及反面的结果, 如土壤
盐碱化。然而纯粹的社会特征并不包括在土地的概念
之内; 因为这些特征是社会经济状况的组成部分。”
8
综上所述,土地的概 念是:土地是由地球陆地 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 石、矿藏、土壤、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 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 自然附属物。
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 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
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
予的东西。 ”
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水流等等有一个所有者,
是土地的附属物, 我们也把它作为土地来理解 。"
7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 年制定的《土地评价纲要》
中对土地作了如下 定义: “土地是由影响土地利
用潜力的自然环境所组成, 包括气候、地形、 土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