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生物期末测试卷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检测题(一)七年级生物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一选,我来明辨。

每小题只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 ( )A .袁龙平B .张丽珠C .达尔文D .李时珍2、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子和阳光B.熊猫和箭竹C.空气和水分 D .土壤和蚯蚓3、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C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 A .光 B .水 C .温度 D .湿度5、生物圈中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所位于的圈层是 ( ) A.大气圈 B. 水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6.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这属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对环境的制约7、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B.玉米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D.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8、沙漠中的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 ( ) A .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 .生物与环境无关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大雁南飞D秋风扫落叶10、下列属于捕食关系的是()A.东亚钳蝎在缺食时自相残杀B.蛔虫从人肠道中获取养料C.真菌从藻类植株上获得有机物D.鱼类以浮游藻类为食11、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这可以说明( )A.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C.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D.生物的生活影响看环境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A.一块草块 B.草地上的蚁群C.一片森林 D.一片沼泽地13、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A. 竞争关系B. 捕食关系C. 寄生关系D. 合作关系14、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 .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5、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A 所有变量都相同B 所以变量多不相同C 实验变量相同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16、构成生物圈的是()A.动物和环境 B.植物和环境C.植物和微生物 D.生物和环境17、下列哪一个图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子和草类的数量关系()鹰鹰鹰草兔兔兔兔草草草鹰A B C D18、我们凌海市地区没有下列哪种生态系统()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1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是()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20、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已知这些农药不容易在体内分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 .A→B→C→D→EB .E→D→C→B→AC .D→A→B→C→ED .C→E→B→A→D 二、填一填,我来补全(每空1分,共20分)2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22、在风力很大的山顶上的树冠长得像一面旗帜,沙漠中生活的植物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用手触动含羞草,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说明了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___________________。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它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4、写出两种除了光、温度、水以外,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 。

25、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2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27、生态系统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内,_________与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老虎吃 野猪 蚂蚁 搬家 蛔虫在人 的小肠里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三、看一看,慧眼识图(每空1分,共20分)29、观察右面生态系统图,分析回答问题。

(12分)(1)此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由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图中鼠的天敌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图中鹰的全部食物___________ 得分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此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大量捕杀,数量将会增加的是__________。

(6)图中各种生物死亡后,都由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食物链最高一级的生物是。

30、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8分)(1)此生态系统中,影响食草昆虫生活的直接生物因素有。

(2)细菌和真菌在此生态系统中是。

(3)食草籽鸟与兔之间是关系。

(4)由于人为因素使此草原生态系统受到药物的污染,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5)如果在草场上过度放牧,其结果就会使。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们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是:①;②。

(6 )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四、议一议,各抒己见(共20分)得分31、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8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在百草园中影响蝉生存的因素有和。

(2)下列哪项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A.自己制造有机物B.呼吸C.生长和繁殖D.排出废物(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二者没有关系(4)在“树→蝉→云雀”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云雀和蝉之间是关系。

(5)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除了有动物和植物之外,还应有,它们作为生态系统的。

32、昆虫学家发现昆虫往往具有与环境相一致的体色。

(6分)(1)生活在草丛中的蚱蜢在春季和夏季的时候,体表的颜色往往是草绿色的,而秋季的蚱蜢的体表则是黄色的。

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分)(2)下面是昆虫学家做的一个对比实验:第一组取四十只蝗虫,放到与其体色一致的背景中,然后放入3只鸡,一分钟之后蝗虫被吃掉6只。

第二组:取四十只蝗虫,放入与其体色不一致的背景中,然后放入3只鸡,一分钟后,蝗虫全部被吃光。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33、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了破坏?(3分)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3分)五、做一做,我来探究(每空1分,共20分)3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7分)⑴你是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鼠妇?。

①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②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⑶实验中,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⑷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你会选择_______,理由是。

⑸实验结束后,你是怎样处理鼠妇的?35、请阅读下面的资料:西安市第8中学学生陈重光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了一个不简单的发现。

她的发现在2003年获全国科技成果大奖。

陈重光家里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

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作出推测:“黄粉虫能够吃塑料。

”然后她开始了实验。

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

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

请回答:(7分)(1)陈重光同学通过观察提出的问题是;她作出的假设是。

(2)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实验设计的句子,在句子下面画线。

(3)运用陈重光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对环保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6、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下列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分析回答问题:(6分)(1)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要改善气候就要多,减少裸地面积,国家规定每年的为植树节。

(2)比较②和③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

(3)比较①、②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

组别①裸地组②草地组③灌木丛组早、中、晚空气湿度的平均值55.9% 63.7% 69.7%(4)此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组。

2008—2009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题(一)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一、选一选,我来明辨。

每小题只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B2、B3、D4、C5、A6、B7、C8、A9、B 10、D 11、A12、B 13、D 14、C 15、D 16、D 17、A 18、B 19、B 20、D二、填一填,我来补全(每空1分,共20分)21、袁隆平 22、适应、产生反应23、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4、土壤、空气25、湿地、人26、捕食27、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环境28、从左至右为:竞争、捕食、合作、寄生、捕食三、看一看,慧眼识图(每空分,共20分)29、((1)5、食物网(2)草、兔、鼠、蛇、鸟、食草昆虫、鹰(3)蛇、鹰(4)兔、鼠、蛇、鸟(5)鼠(6)细菌和真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7)鹰30、(8分)(1)禾谷类和食虫鸟(2)分解者(3)竞争(4)鹰(5)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①科学控制牛、羊的数量,合理开发草原②提倡圈羊的方式,减少牛羊对牧草的破坏等。

(意思对即可)(6)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四、议一议,各抒己见(共20分)31、(8分)(1)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2)A (3)B (4)树捕食(5)细菌和真菌分解者32、(6分)(1)生活在草丛中的蚱蜢的体色总和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这样能够避免被天敌发现,这种行为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