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长城的资料居庸关长城居庸关长城,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北京旅游局评定的国家AAAA级景区。
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千米的峡谷中,距北京市60千米,距八达岭长城20公里,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
天下第一雄关元代时,居庸关是大都通往上都的重要交通大道。
因皇帝经常过往,因而,在关内设有行宫、寺院、花园等建筑。
现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过街塔台基,当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时被毁。
明正统四年在上面重修佛殿,名泰安寺,寺于康熙年间焚毁,此后只剩云台保留至今。
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图像和梵、藏、西夏、维、八思巴、汉等六种文字的经文有学术价值,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现存元代雕刻艺术的精美杰作。
到了明代,居庸关进一步成为军事重镇。
洪武初年,朝廷派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修筑居庸关城:“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
自此后历代都有修建,特别是景泰年间又将关城扩大加固,设水陆两道门.南北关门外都筑有瓮城,现南北关城券门上的匾额就是当年修居庸关的真迹。
所以在明朝时居庸关城建筑设施达到了最为完备的程度。
其关城防御体系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居庸外镇、上关城、中关城、南口五道防线组成,而居庸关则是指挥中心。
负责关城守御的是隆庆卫,配有盔、甲、长枪、弓、箭等军械和火器。
不仅关城建筑完备,还设有衙署、仓储、书馆、神机库、庙字、儒学等各种相关设施,文化内涵极为深刻。
元、明、清三代皇帝都从此关经过,作为政治地位和军事要塞是独一无二的,无以伦比的。
居庸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风景宜人,从南口进入关沟以后,两侧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春、夏、秋三季植被繁茂,山花野草郁郁葱葱,登高远眺,好似碧波翠浪,早在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流传古今。
清乾隆亲笔题写“居庸叠翠”四字,并建了御笔碑。
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
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
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XX~20XX年,共有500余名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执政党领袖登上过八达岭长城。
20XX 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岔道城在八达岭火车站附近,有一座气势雄浑,建筑坚固的大城堡,这就是"北门锁钥"关城的前哨指挥部——岔道城。
据《居庸志略》载:"八达岭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为八达岭之藩篱"。
当时设有"把总"三名,驻兵八百员,在八达岭长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水关长城水关长城是明长城的遗址,由抗倭名将戚继光督建,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
此段长城建于险谷口,自水门箭楼长城呈“V”字型,顺应山势而行,如巨龙似鲲鹏展翅欲飞,箭楼即是敌楼同时兼具水门功效,此种建筑方式在沿线长城中极为罕见,故名水关长城。
水关长城地势险要,苍龙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穿行于悬崖峭壁之上,城堡相连,烽燧向望,双面箭垛,拒敌万千。
水关长城东起“川字一号”,西至京张铁路,全长公里,以奇、险、陡、坚著称。
九眼楼长城九眼楼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四海镇。
.其位于“火焰山”上。
火焰山主峰海拔1141米,山峰上的九眼楼是明代长城中建筑规模和形制最大的一座敌楼,因楼体为青砖砌筑,每边并排9个箭窗,故当地百姓称它为“九眼楼”。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
距北京城73公里。
北京著名长城景点之一,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
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春季,群芳争妍,山花烂漫;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红叶漫山,果实累累;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慕田峪长城1987 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20XX年被评为 4A 级风景区。
慕田峪长城旅游景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北京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尤其是20XX年奥运会后,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万里长城---慕田峪段它的建筑构造具有独特风格,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三座敌楼并矗一台的正关台,为长城之罕见。
西北面有俗称“牛犄角边”、“箭扣”及“鹰飞倒仰”等长城景观结点,其势险峻峥嵘,起伏连绵,如巨龙飞腾。
故1987 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1992 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20XX 年被评为 4A 级风景区。
20XX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也是目前怀柔唯一一家5A级旅游景区。
海拔最低的长城慕田峪长城富有立体感。
慕田峪关,地势最低,海拔仅486米,往东,陡然上升,至大角楼不到500 米,上升117米。
往西,从慕字四台至慕字十九台,起伏不大,较为平缓,从慕字二十台至牛角边最高处,只经过近10座敌楼,就从慕田峪关的486米上升了533米,达到1039米。
蔚为壮观。
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
隆庆元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
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一级旅游景点,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金山岭海拔700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
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
尤其此处敌楼密集,构筑精巧,形式多样,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地长城绝难媲美的,为万里长城中正在开发的旅游胜境之一。
金山岭长城蜿蜒曲折,视野开阔,敌楼密集,雄伟壮观。
长城内外高山峻岭,林海苍茫,春夏秋冬四季适宜徒步旅游和登临。
周围的山峦涧深崖陡,奇特险峻,建筑形势因山而异,沿线设有各式敌搂67座,烽火台二座,大小关隘五处,是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之为明长城之精华。
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钢墙铁壁。
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建筑防御体系功能奇特而著称于世。
这里的长城构筑复杂,敌楼密布,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既有平顶,也有穹窿顶、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可谓一楼一式,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1]。
金山岭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极强,设有障墙、垛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等,层层设防,可谓固若金汤。
登上金山岭长城倾心感受古长城的壮美与雄浑,便可体会一个民族的伟大与豪迈。
黄花城长城又称金汤长城。
位于怀柔区西南。
始建于北齐年间,隋、唐以后曾多次修缮。
明嘉靖年间将原长城加宽,并增设敌台。
自南冶口以西大长峪口起,至西水峪口止,全长千米,设空心敌台40座、实心敌台9座,墙台5座。
长城东端城墙随峰而筑,两边垛口墙修筑为18个锯齿形,每层高约2米,当地人称此处为十八蹬。
怀柔城区西北筑有城关,即黄花城,有“京师北门”之称。
长城东邻山海关,西邻居庸关,北邻四海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此段修筑十分精细。
这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她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茂盛苍翠,形成了一年四季内绚丽多姿的植物景观。
九分山水一分田,青山碧水两相恋。
至此既可欣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又可观长城的清灵俊秀,还有绿树红花相伴身旁。
使人有远离城市喧器,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
而这里的“三绝景”更是引人入胜,叹为观止。
“一绝”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长城雄伟险峻气势磅礴,盘旋于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景色秀美壮观。
此处长城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而且成为护卫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门户,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
“二绝”湖水将三段长城自然断开,形成长城戏水、水没古城垣的奇特景观。
也是京郊独特的可近距离触摸的“山间碧玉,水中长城”,而像黄花城三段长城入水的景观在国内确是绝无仅有。
有诗云:城抱碧波涟,水没古城垣;城水相呼应,壮美自悠然。
“三绝”明代板栗园,古树盘根错节,形态各异。
那巨龙戏珠之躯和撑掩苍天之冠,令人嘬舌赞不绝口。
明代守城将士三分守边,七分垦种,他们辛勤劳动栽培了大明板栗,如此大面积的古栗园,虽饱经风霜,但仍根深叶茂。
可谓京郊独一无二的人文奇观。
司马台长城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
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
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
这就是被视为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万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总计长度达五万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为中古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
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代。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
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窗体底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防卫和扩展,先后在自己的领地上修筑防卫墙。
最早筑造的为楚国,随后其他各国都筑墙防卫,几乎遍及全国,总长度达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