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6节冲压模具设计——复合模和连续模案例

第二章第6节冲压模具设计——复合模和连续模案例


一、工艺方案分析
1.垫片冲压工艺分析 2.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
四、模具结构的确定
4.1模具的形式 4.2定位装置
二、垫片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三、工艺计算
3.1排样方案的确定 3.2搭边值的确定 3.3条料宽度的确定 3.4材料利用率 3.5计算冲压力 3.6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4.7模具工作零件的设计计算 4.8其他零件的设计
1
1.何谓冲压模具,其优点如何
何谓连续冲模具: 连续冲压模具是指数个工程都结合在同一模具内,将材 料穿入模内透过每一送距的冲压,能够完整的将五金制品 冲压成型。在各型的冲压模具中,连续冲压模具因具有着 高生产效率的产能,故最适合于大量生产之用,且连续冲压 模具应用范围极广,适用于各种五金零件制品。
(1)工序排样的内容
①在冲切刃口设计的基础上,将各工序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形成一系列工序组,对工序排序,确定工位数和每一工位 的加工工序。 ②确定载体形式与坯料定位方式。 ③设计导正孔直径,确定导正销数量。 ④绘制工序排样图(图7-21)。 (2)工序排样类型
①落料型工序排样; ②切边型工序排样; ③混合型工序排样
4.正装和倒装复合模的比较:
结构的比较:凸凹模位置不同,废料和冲 件取出方式不同。 生产率的比较:倒装模比正装模生产率高; 安全性的比较:倒装模比正装模安全可靠。 在倒装复合模中,如果在上模内采用弹性装置, 也可保证冲件有较高的平直度。所以,倒装模比正 装模应用更广泛。
5.复合模与其它模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工序模 连续模 一般IT11级以下 高 容易(单件全自 动化) 严格 较安全 复合模 较高,IT9以下 较高 难(单件半自动 化) 不严 较差
工件形位公差 较低 冲压生产率 自动化 低 较易(多工位车 床上自动化)
对材料的要求 不严 生产安全性 较差
模具难易程度 较易,价格低
通用性好,适用 中、小批量生产 和大型件的大量 生产
同一副模具完成两道不同的工序,大大 减小了模具规模,降低了模具成本,提高生 复合模生产: 产效率,也难以提高压力机等设备的使用效 落料-冲孔复合 率;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能 可靠保证中心孔的位置精度。 连续模生产: 冲孔-落料连续 3 同一副模具不同工位完成两道不同的工 序,生产效率高,模具规模相对第二种方案 要大一些,模具成本要高;两道工位之间的 定位要求非常高;否则无法保证中心空的位 置精度。
(2)工序排样类型
(2)工序排样类型
混合型工序排样
单侧载体
单侧、双侧载体尺寸
具体尺寸见图7-13
2.5 导正
导正原理 1-导料板;2-顶料销;3-侧刃挡块;4-导正销
2.6 工序排样原则与要点
1.级进冲裁工序排样 2.级进弯曲工序排样 3.级进拉深工序排样 4.含有局部成形时连续模的工序排样
2.7排样图设计的原则及考虑的因素
一、设计原则
1、尽量能提高材料利用率 2、合理确定工位数 3、合理安排工序顺序 4、保证条料送进进距的精度 5、保证冲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6、提高凹模强度及便于模具制造
二、应考虑的因素
1、冲件的生产批量 2、冲压力的平衡 3、冲件的毛刺方向 4、成形工序件方向的设置
第二章第5节 冲压模具设计
——复合模具和连续模具 本节主要内容: 一.复合模 复合模工艺特点 复合模具设计实例讲解 二.连续模具 连续模工艺特点 连续模具设计实例讲解
课程要点回顾
1.冲裁模的结构形式按工序组合方式可分为 、 和 。 2. 是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同一 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分离工序的模具。 3. 是指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依次在模具几个 不同的位置上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模。
2.2 连续模排样设计内容
(1)坯料排样(详见第二章相关内容);
(2)冲切刃口确定; (3)工序排样。
排样示意图
2.3 冲切刃口设计
1.冲切刃口设计原则 2.坯料切废后相关部位连接方式 (1)塔接 (2)平接 (3)切接
(1)塔接
(2)平接
(3)切接
2.4 工序排样
1.工序排样的内容和类型
2
根据本零件的设计要求以及各方案的特点, 决定采用第2种方案比较合理。
三、工艺计算
3.1排样方案的确定 零件外形为圆形 ,可以采用单排、交叉双排或 多排;考虑到零件为中等批量生产,如果采用交 叉双排或多排,则模具尺寸和结构就会相应增大, 从而增加模具生产成本,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单 排结构。如图所示。
复合模的命名
正装复合模基本结构
倒装复合模基本结构
正装复合模:凸凹模在上模
倒装复合模:凸凹模在下模
正、倒装的命名:凸凹模
正装复合模
复合模结构的完善
卸料机构 推件机构
顶件机构
倒装复合模
复合模结构的完善
倒装复合模
推件机构
卸料机构
3.复合模特点
复合模的特点: [优]结构紧凑,生产率高,制件精度高,特别 是制件孔对外形的位置度容易保证。 [缺]模具结构复杂,对模具零件精度的要求较 高,对模具的装配精度要求也较高。 适用场合: 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裁件。
3.2搭边值的确定
3.3条料宽度的确定
3.4材料利用率
3.5计算冲压力
3.6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由于该零件完全对称于相互垂直的两条多层 次线,所以模具的压力中心在几何图形的中 心。
四、模具结构的确定
4.1模具的形式 复合模又可分为正装式和倒装式。
经分析,此工件无较高的平直度要求,工 件精度要求也较低,所以从操作方便、模具制 造简单等方面考虑,决定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二、垫片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完成此工件需要冲孔、落料两道工序。其 加工方案分为3种,见表2.1。
表2.1 工艺方案
序 号工艺方案结构特点单工序模生产: 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 落料→冲孔( 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低,难 1 或冲孔→落料) 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且两道工序 中的定位误差,将导致中心孔的位置精度难 以保证。
4.3卸料装置
4.4导向零件
4.5模架
4.6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一、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1.垫片冲压工艺分析 由图可知,产品为圆片落料、圆片冲孔。 产品形状结构简单对称,无狭槽、尖角; 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边缘之间的最小距 离满足c>1.5t。
2.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 (1)尺寸精度 任务书对冲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为IT12级,查参考文献知,普通冲裁 时对于该冲件的精度要求为IT12~IT11级,所以尺寸精度满足要求。 (2)冲裁件断面质量 因为一般用普通冲裁方式冲1mm 的金属板料时,其断面粗糙度Ra 可达12.5~3.2,毛刺允许高度为0.05~0.1mm;本产品在断面粗 糙度上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单要求孔及轮廓边缘无毛刺,所以只要 模具精度达到一定要求,在冲裁后加修整工序,冲裁件断面的质量 就可以保证。 (3)产品材料分析 对于冲压件材料一般要求的力学性能是强度低,塑性高,表面质量 和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本设计的产品材料为20钢,属优质碳素 结构钢,其力学性能是强度、硬度低而塑性较好,非常适合冲裁加 工。另外产品对于厚度与表面质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尽量采用国 家标准的板材,其冲裁出的产品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就可以保证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4)生产批量 产品批量为中等批量,适合采用冲压加工的方法,最好采用复合模 或连续模。
4.2定位装置 采用伸缩式挡料销定位,安装在橡胶垫和活动 卸料板之间。工作时可随凹模下行而压入孔内, 工作很方便。 4.3卸料装置
(1)条料的卸除 采用弹性卸料板。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所以卸料 板安装在下模。 (2)工件的卸除 采用打料装置将工件从落料凹模中推下,落在模具 工作表面上。 (3)冲孔废料的卸除 下模座上采用漏料孔排出。冲孔废料在下模的凸凹 模内积聚到一定数量,便从下模座的漏料孔中排出。
连续冲压模具之主要优点: 1、适合以卷料生产,材料使用率低,节省不断上料的缺点。 2、工程及结构设计较具弹性。 3、一冲次可生产多PCS,生产速度快效率高。 4、同一套模具可同时生产多种产品。 5、可装设自动化生产,以节省大量人力资源。
2
2.连续模的排样设计
2.1 连续模设计步骤
连续模设计与普通冲模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也要高的多。
正装复合模特点: 凸凹模在上,落料凹模在下; 冲件和废料均从下模的上表面取出,需二次清理, 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板料是在压紧的状态下分离,冲出的冲件平直度较高。 正装复合模适用场合: 适于冲裁工件平直度要求较高或冲裁时易弯曲的 大而薄的工件。
倒装复合模特点:
凸凹模在下,落料凹模在上; 冲件从上模推下,冲孔废料直接从压力机台面漏下, 卸料可靠,操作方便。 采用刚性推件的倒装式复合模,板料不是在压紧的状 态下冲裁,因而平直度不高。 倒装复合模适用场合: 适于冲裁较硬的或厚度大于0.3mm的板料。
课程要点回顾
1.冲裁模的结构形式按工序组合方式可分为 单工序 模 、 复合模 和 连续模 。 2. 复合模 是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同 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分离工序的模具。 3. 连续模 是指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依次在模具几 个不同的位置上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模。
一.复合模
• 复合模的结构特点及分類
简单件比复合模 制造难度低
较差,用于形状 简单、尺寸不大 精度要求不高型 件的大批量生产
复杂件比连续模 制造难度低
较差,用于形状 简单、尺寸不大 精度要求较高型 件的大批量生产
应用
6.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案例
一、设计内容 零件名称:双扇挡片 材 料: 20钢 材料厚度:1 mm 毛刺要求:孔及轮廓边 缘无毛刺 尺寸精度要求:IT12级 二、生产类型 中批量生产
• 复合模设计案例分析
相关主题